一两三岁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此阶段,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享、合作,争抢玩具是常有的事。还有,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不能用语言正确处理和小朋友的问题,也易发生咬人、打人、抓人的现象。 有时候小孩子打人根本就不是因为要攻击对方,而是向对方表示友好,只是他的行为看上去像是打架,而且不懂得轻重。家长了解了这些原因,就可以自己判断孩子到底是为啥打人,然后对症下药了。 是不是平时你教坏了他。比如:孩子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你就对他说:别哭。然后用手打打桌子说:打它,打它。 这样,不知不觉中,他就会觉得反正弄痛了他或者其他事都要用“打”来解决了。 解决的办法是:教育!让他学会爱护东西,比如小动物之类的。同时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事后再慢慢同他讲道理,不能怕烦,孩子往往一遍两遍是记不住的,这样大概持续有两个月吧,他打人的习惯慢慢就好了。 还有可能是他以为那是打招呼的方法,和别的孩子玩一会,玩熟了也不打了。所以,我们要理解,慢慢纠正。别老担心,也别在孩子面前老说他爱打人,因为有时候你越不让干啥,他突然想起要干啥。二打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往往是两岁左右的儿童,特别是男孩的常见行为,也可以说是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特点。但是它并不能预测这个儿童未来的行为,比如早期爱打人的孩子,将来一定很凶残,暴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为什么爱打人?原因是多方面的:* 自我意识开始萌发,事事都是“我”字当头。凡是不合我意的,我都不要,不干,于是动手“排除”我不要,我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打。* 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很差。想要个东西人家不给,他又不会“要”,于是就打人。* 语言表达能力差。自己的想法、要求说不清楚、别人没有照做,情绪不好,就打人。* 喜欢看别的小朋友被人打以后哭的样子,缺少同情心。* 看电影、电视上有大人的镜头,很好玩,于是就模仿。* 父母娇惯。开始打人的时候没有严厉制止,形成了习惯。* 寻求注意。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而他有很希望被注意。得不到注意的时候,只好做一些比较强烈的“动作”:打,来引起注意。* 一些生理因素导致烦躁,比如在饿了,累了,生病,出牙不舒服等情况下,打人就比较多。* 生活变化大,不适应。比如,搬迁、换保姆、上幼儿园等。不知怎么回事,又不会表达,于是挥动手臂,无目的地乱打。专家的建议:有了打人的毛病必须重视,一旦形成习惯改起来就困难了,而且还会伤人。* 立规矩。这并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但早立早好。告诉他打人不好,妈妈不喜欢打人的孩子,反复地讲,具体地讲,会有效果。* 避免自己出重拳,不要给他模仿的“榜样”。* 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也许他说不清楚,大人要帮助他表达清楚,然后帮他分析。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这时打人可以和他一起有礼貌地向小朋友表示,请他还回来。* 关心他的病痛,疲倦,饥饿,尽量替他解决好。* 提高他的能力。由于能力差,做不好一件事,比如:拼图拼不上、踢球踢不准等。这时可以帮助他做好这些事情。并在以后着意训练。他能力强了,事情做好了,高兴了,自信心强了,也就不会去打人了。* 提高自信。经常注意表扬他好的行为,提高他的自信心,让他感到被爱,被注意,这就好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