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中国和日本分别是派什么人全权议和?

如题所述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马关条约》为一个日本剥削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4
马关条约
中国与日本与1895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后,向外“开疆拓土”,陆上西进的目标是朝鲜和中国大陆。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由此日本侵略势力进入朝鲜。清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日本极力破坏这种关系,在朝鲜造成与中国的尖锐矛盾和多次冲突。1885年3月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确立了两国在朝鲜的对等地位。此后日本即有计划地大力开展了针对中国的扩军备战活动。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帮助镇压。日本政府表示对中国出兵“决无他意”。但当清军入朝时,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等为名大军入朝,于7月25日突袭中国北洋舰队,挑起中日甲午战争。战争打响后,两国海军进行了黄海大战。陆上战斗军从朝鲜打到奉天(今辽宁),占领大片领土。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

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4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停战要求。24日会议后,李鸿章回使馆途中突然被日本浪人刺伤。日本担心造成第三国干涉的借口,自动宣布承诺休战,30日双方签订休战条约,休战期21天,休战范围限于奉天、直隶、山东各地。此时日军已占领澎湖,造成威胁台湾之势,停战把这个地区除外,保持了日本在这里的军事压力。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10日,日方提出最后修正案,要中方明确表示是否接受,不许再讨论。在日本威逼下,清政府只得接受。4月17日,李鸿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共11款,并附有“另约”和“议订专条”。主要内容有: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是1860年中英、中法等《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加给中国的一个最刻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各国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三国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中国付给日本“酬报”银三千万两。
第2个回答  2013-10-14
清政府派出的议和大臣是李鸿章,日本是首相伊藤博文。
第3个回答  2013-10-14
日本是首相伊藤博文,中国是李鸿章!
第4个回答  2013-10-14
中:李鸿章 日:伊藤博文

1895年,中国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中国和日本分别是派什么人全权...
《马关条约》为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清朝代表为李鸿章和李经芳,日方代表为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马关条约》为一个日本...

1895年中国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

《马关条约》的签订经过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之一,是甲午战争中日本以苛刻条件强加给中国、使中国丧权辱国的条约。1895年,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又称《春帆楼条约》)...

马关条约中国代表团
于1895年(明治28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当地时间上午11时40分,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春帆楼二楼签署了《日清媾和条约》,即《马关条约》。签下《马关条约》后,李鸿章感慨道:“日本将成为终世之患!”李鸿章赴日谈判时,日方对光绪和李鸿章之间的联系了如指掌,对慈禧太后、光绪...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哪些条约?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了乞降活动。1895年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十一款,《另约》三款,《议订专条》三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两款。

《马关条约》是由谁和谁签订的
《马关条约》是在1895年4月17日,由清朝的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与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以及日本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的春帆楼共同签订的。这个条约的签订使得日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刺激了其进一步的侵略野心。同时,它也使得中国的民族危机变得空前严重,中国...

《马关条约》是由谁和谁签订的
该条约于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由清朝钦差头等全权大臣李鸿章、钦差全权大臣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签订。《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二)中国向日本割让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三)中国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时遇刺,日方理亏,遂减少一亿两战败赔款_百度知 ...
1895年4月17日,马关春帆楼,清国的全权大使李鸿章、日本的全权大使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画押,据说这条约是比当年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江宁条约》更为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可就是这样一个丧权辱国的屈辱条约的签订,也是极其来之不易的,甚至是中方全权代表李鸿章耗费了自己...

马关条约的过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初又侵占山东威海。清政府无心抗战,一再求和,最后派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全权代表、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3月20日双方在春帆楼会见。李鸿章要求议和之前先行停战,日方提出包括占领天津等地在内的四项苛刻条件,迫使李鸿章撤回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