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臣子如何向皇帝行礼、、

如题所述

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五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中,仍世代相传。后来,又增加了打千(行礼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作揖(两手合抱,拱手为礼)、鞠躬(弯身行礼)等礼节,直到辛亥革命胜利,随着几千年封建君主制度的覆灭,才结束了这种跪拜礼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礼是什么姿势
古代大臣一般向皇上行跪拜礼,跪拜礼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跪拜礼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古人认为,不跪...

古代臣子如何向皇帝行礼
清代之前,一般场合,大臣见皇帝都只需行吉拜礼即可,即拱手弯腰呈90度那种拱手大礼。正式场合,比如大朝会,须用稽首礼,就是跪地上磕长头。武将也是一样的。不过武将身穿盔甲的时候可以行军礼,军礼是奇拜礼,拱手微弯腰只拜一次即可。清代之后,一般场合,大臣见皇帝行稽首礼,正式场合,三叩九拜。武...

宋朝上朝怎么问好皇帝
首先,在上朝之前,需要准备好衣着整洁、刻板精细的礼服。这些礼服通常是根据官员的职位和位阶来定制的,以显示出对皇帝的敬重和恭敬。在进入宫殿之前,需要先行跪拜,以示尊敬和谦卑。当行跪拜时,需要保持一个端正的姿势,并以合适的节奏行礼。在行跪拜的过程中,需要向皇帝鞠躬,以表达对皇帝的尊敬。鞠...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礼是什么姿势?例如:赵普。 快...急啊...
其一,臣下见君长之礼,为稽首,顿首五拜。意思是先拜手稽首,再四拜一叩头成礼。百官见东宫太子或亲王时,行稽首四拜礼。其二,在京的文武百官如遇告假或出使,都要来皇宫辞行。其三,国家重臣,特别是那些方面大员来京朝见,鸿胪寺应优先立即带其进见皇帝。其四,文官四品以上以及翰林院学士、尚...

古代臣子行礼方式
在清代之前,大臣向皇帝行礼多采用吉拜礼,即拱手弯腰呈90度的拱手大礼。而在正式场合,比如大朝会,需用稽首礼,即跪在地上磕长头。武将也遵循同样的礼仪,但身穿盔甲时可以行军礼,这是一种奇拜礼,只需拱手微弯腰拜一次。到了清代,行礼方式发生了变化。一般场合,大臣见皇帝行稽首礼,正式场合则需...

从那个朝代开始要向皇帝下跪
从汉代开始向皇帝行跪拜礼。因为汉代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但跪拜礼仍然存在,却变成了等级差别的标志,主要广泛运用于官场之中。如臣子拜皇帝,小官拜大官,奴才拜主子等。有时都要行三叩九拜之礼。在民间,如祭祀、祝寿等风俗...

古代大臣给皇上请安怎么说话?
古代大臣给皇上请安的方式和礼仪十分繁琐,一般分为三步:进谒:大臣在进入宫内前,需要在宫外换穿礼服,进宫后,要向内廷巡视,确定安全无虞后,才能正式进入皇帝面前。请安:大臣在进入皇帝宫殿的御门前,先拜倒行礼,然后高呼“臣(某臣名)谨遵陛下圣旨,请安”,表示恭敬之意。进见:皇帝听到大臣...

中国古代“君臣礼仪”,有着怎样的变迁?
可以说,先秦时期的君臣是平等的,臣子要向君主行礼,君主亦要向臣子行礼,臣要还礼,君亦要还礼。 也正是因为先秦时,君主对臣子有着诸多礼敬的礼节,因此后世臣子对于先秦君王的行为可谓是敬佩有加,而且对那时的臣子也是羡慕不已,如清末康有为就在《拟免跪拜诏》中流露出了一股羡慕之情,其言:“天子为三公下阶,为卿...

在清朝时期,为官者应该怎样向皇帝行礼
官员拜见皇帝,不同的场合,行不同的礼。早朝,行“三跪九叩”大礼:三次下跪,每次三叩首;同时山呼万岁;常礼是:一跪三叩首。常言道:“居家无常礼”。宫里的太监,宫女,他们的礼节更随便一点。还有一种礼节叫做“打千儿”:右膝单跪,右手按地。是最平常的礼。拜见大人物一般是先打千儿,...

清代的大臣见了皇帝怎么称呼怎么行礼啊?
起立后走到皇帝所坐木炕前,在预设白毡垫上下跪,皇帝问即答。多人参加召见,只能由领衔者回答,别人不能插话;被召见人也不能相互说话,只有皇帝问到方可回答。不像现在影视剧中给人印象似乎是在开讨论会。召见、引见无论时间多长,官员自始至终必须跪奏,直到皇帝允许“跪安”表示谈话结束,才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