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在学校、家庭与社会多种教育影响下成长的,为了提高教育效益,使青少年健康地成长,应协调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合力。而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使孩子上学了,学校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达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共同努力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一些学者已经提出家庭教育指导中指导对象主体化的教育观念,认为应体现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福禄贝尔指出: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生活的一致,是儿童时期完善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不少的条件。那么,学校与家庭怎样联系,其中家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老师必备的同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技能之一。尽管现在通讯工具很发达,但家访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像学生的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家长职业等,电话里是很难了解的。怎样进行家访,这关系到家访是否取得成功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取得协调一致的关键。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第一切忌形式化 很多学校都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纷纷要求老师家访,有的学校还给老师落实任务:一个学期内,人人都要家访,不能少于多少次,并且要做好记录,学校通过询问学生或打电话给家长,检查老师是否完成家访任务。这一措施充分体现了该校高度重视家访,笔者认为这对于加强学校同家庭的联系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会收到预想的效果。有的老师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一个晚上就家访了四五个学生家庭,坐的凳还没有热,嘴还没有碰到茶,就起身告辞,怕误了下一站。我问了几个老师,去家访,只要访什么?他们说有什么好访,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有的可以说是蜻蜓点水,有的蜻蜓点水也称不上,只是为了应付了事,纯属于形式主义。这样的家访,由于目的不明确,谈话无主题,不但达不到家访的目的,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家长感到你是来闲聊的。这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引起家长的不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出现这种局面,笔者认为不完全是老师的责任,学校也应付有一定的责任。学校重视家访,更应重视帮助老师明确家访的意义和指导老师如何家访,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家访不是任务,更不是包袱,而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要做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是在于同学生家长互通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勾通感情,既使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及学生家庭各方面的情况,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老师懂得了家访的真正价值,不用学校落实任务,他们也会很主动地去家访。此时他们不再认为是学校要我去家访,而是我要去家访。所以,笔者认为要使家访成功,首先要提高老师家访的思想意识,切忌形式化。其次切忌登门告状 家访是一次主动的倾听和发现,不是非等到学生出了事才和家长沟通。每接任新班,我都要到每个学生家进行家访。又是一个新的班级,当我在班上宣布要到每一个学生家家访时,罗某学生魂已飞走了一半,苦苦向我求情,说他父母是做生意的,早出晚归,很少在家,不用劳驾我了。无论他怎样掩盖,他那恐惧的神情还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根据我以往的经验,知道其中肯定有文章,我觉得更有必要到他家家访。他知道无法改变我的做法,只好求我别说他的坏话。我说一定不会,但他还是不相信我,为了取得他的信任,我伸出小指与他的小指紧紧一勾,说:如果老师说的话,今后你别叫我做老师,我也没有资格做你的老师,行不行?去家访的那个晚上,他带我走过阴暗的小巷,一条又一条。走不了多远,他就要停下来,说自行车坏了,这样反反复复了好几次。我知道学校到他家没有这么远,我也知道学校到他家的路怎样走,但他却以为我是外地的,不熟悉这里的交通路线,特在拖延时间,好让我放弃家访。为了尊重他、保护他的自尊心,我始终没有说穿,假装不懂。晚上八点出发,到九点多钟他才把我带到他家,来迎接我们的是他母亲。妈,这是我班主任朱老师。他低着头向他母亲介绍,说完他就想往房间走去,我却要他坐在身边。这小子,又惹什么祸了?他父亲听到我们讲话的声音,边说边从房间里走出来。我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会这样问呢?我是第一次来家访呀!我努力掩饰自己的神情,微笑着说:没有,没有。开学一周多了,他从来没有迟到早退,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劳动任劳任怨,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