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高中)

如题所述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5
“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高考大纲明确规定的一个重要考点。但高一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在文言翻译方面首先应该熟悉并初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先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合理调整,译准句式。将文言句式调整成现代汉语句式是翻译的第一环节。古汉语句式包括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即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以及固定句式等,倒装句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比如“此何难之有焉”(08年高考天津卷),翻译时一定要译出宾语前置“有何难”。省略句在翻译时则要将省略成分补充完整,固定句式的翻译形式往往也相对固定。 为能准确地判断文言句式,平时要加强对文言句式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比如“之”往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者”多做定语后置的标志等。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文言文翻译中最重要的原则。一般地,文言实词要译出准确的意义,虚词要译出正确的语气。具体来说可以坚持五字原则,即“留、删、换、变、联”。 ①“留”,即翻译时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如人名、地名、物名等。如“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08年高考全国I卷)中的“屯田”,古今意思相同,翻译则保留不变。 ②“删”,即删掉无实际意义的文言虚词如音节助词、部分句末语气词等。 ③“换”,即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包括人称代词和部分语气词。比如“尔”“若”“乃”很多时候要译成第二人称代词“你”;又“……况为我死,我何生焉”(08年高考山东卷),“焉”表感叹语气,翻译时应替换为“啊”,等等。 ④“变”,即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意译有关文字。如成语“波澜不惊”,本属被动用法,“被惊动”,但直译就感觉不符合语法习惯和客观事实,故意译成“(湖面)风平浪静”更好。 ⑤“联”,即联想,采用成语或俗语联想法推断该词在原文中的意思。比如 “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04年高考江苏卷),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则很容易推出“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的意思。 为了准确地翻译实词和虚词,平时还一定要加强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义项和用法的积累,加强对常见虚词的意义用法的区别辨析。在意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修辞手法的灵活翻译。 3.瞻前顾后,重点推敲。此类多涉及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皆不获,有司苦之。”(08年高考湖南卷),此句得分点在“苦”字,结合前后文,很自然地得出本字采用了“为动用法”,“为……感到苦恼”,这是得分点;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中的“以”,则可以根据前文的“用”推断出是“被任用”的意思。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参考相关注解、选文出处等有效信息。 4.认真核对,查漏补缺。翻译结束后,还应回过头来根据“忠实于原文、语句通顺和文辞优美”三个角度进行调整修改,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第2个回答  2019-11-2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