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责任心怎么办?

如题所述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理智而有担当,勇敢的面对错误,并且乐于解决问题,但是现实往往与理想相悖。有些人的教育方式错了,直接导致孩子遇事推卸责任。

孩子“过于溺爱”自己,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对此家长应该区别对待。

这些行为让孩子缺乏责任感

一、孩子摔倒怪地面不平

孩子摔了,家长怪地面不平;

孩子磕上桌角了,家长怪桌子碍事;

孩子犯了错,家长伸手就解决了问题,甚至不等孩子哭出声…

孩子缺乏责任感是在一瞬间养成的吗?

当然不是。

可家长总是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将一切错误归咎于本来无错的物体上,于是孩子每次遇到问题都想着,是别人的错,不是我的,我做什么都是对的,不是我的责任。

二、家长遇事不愿承担责任

爸爸在公司遇到了问题,回家抱怨:同事xx又接了几个单子,害我被领导骂了。却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效率低了,所以才会被领导责怪。

妈妈买菜忘了带钱,一边赶回家一边怪孩子:都是你吵吵闹闹的,害我忘了带钱。却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出门前没有检查好所需物品,太过着急匆忙。

家长推卸责任的行为到了孩子眼里,必定会被孩子模仿,当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都是xx的错,不怪我。

三、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赞扬

孩子犯了错,耍小聪明躲过了妈妈的责罚,妈妈被孩子的“聪明”逗得喜笑颜开,完全忘记孩子的错误有多严重,甚至表扬孩子,夸孩子真聪明,于是孩子下次就知道,这样的方式可以逃避责任,犯了错也不怕,能够逗妈妈开心就好了。

孩子成长为一个习惯推卸责任的人,未来难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这些情况会因为孩子的推卸责任而产生
    忽视错误

习惯性推卸责任,孩子重视的不会是错误本身,而是想方设法的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那么孩子永远也不会考虑应该怎样去改进自身,更不会想到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选择性的忽视错误,不仅会让孩子难以有所提升,更偏激的还会通过伤害别人来换取成功。

最近在知乎看到两个很火的问答,一个是“农村什么让你感到最恐怖”,另一个则是“有哪些事让你看到人性的黑暗”,里面的高赞回答很多都是令人发指的,但很多都是因为习惯性推卸责任,而不改进自身,忽视错误本身,“我身处泥潭,你也别想干净”。

    缺乏担当

孩子一旦习惯了推卸责任,就会成长为一个缺乏担当的人,怕事,怕承担责任,遇事永远不找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的责任也不愿甚至不敢承担。

想要成为领导人,有担当,才能服众,而缺乏担当的必定难以有所作为。

    人际关系差

孩子推卸责任,受到波及的必定是身边人,长期相处下来,小伙伴必定不会喜欢这个孩子,等到孩子长大,周围的人必定会知道这个人的恶性,从而不愿与之交往,人际关系受到影响,严重缺乏人脉,孩子未来的工作必定处处受挫,甚至可能会被同事使绊子。

    危及后辈

好的教育会得到传承,不好的习惯也会被传承,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当孩子总是习惯性的推卸责任,长大后必定难以给自己的孩子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思想上也会出现偏差,让子女承袭错误的观念。

危害不是一时的,孩子的未来受到影响,这一定不是父母所愿,正确的应对帮助孩子改变,是当务之急。

家长这些行为,是在促使孩子“溺爱”自己,培养孩子责任感这样做。

1、正面引导

育儿不是向孩子灌输家长的思想,而是引导孩子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三观,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认知世界,认知规则,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孩子摔倒时,告诉孩子这是孩子自己走路不小心所以摔倒了,坚强点站起来,下次小心点,而不是紧张兮兮的抱起孩子,责怪地面不平绊倒了孩子。

当孩子磕伤了、碰到了,处理伤口的同时,告诉孩子,这是因为孩子自己太过鲁莽,下次一定要记得看清楚了再行动,拍磕伤孩子的物体,并不能缓解孩子的疼痛。

当孩子做错了事,让孩子自己思考应该怎么改正,除非孩子的思考没有结果,家长选择性的进行提示,不要直接帮孩子改正或选择性无视错误,一味的捧着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解决方式,还会让孩子产生“我错了也无所谓,反正不关我的事”的想法。

作为父母,不能总是对孩子说“这个这么做就够了”,“这件事你不用管”“都怪xx害宝宝受伤了”等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2、纠正老人

当老人对孩子溺爱,及时阻止,反复提醒。

别为了所谓的孝顺任由老人溺爱孩子,也别碍于情面不敢开口,孩子的恶习一旦形成,极难改变。

如果真的觉得对老人开不了口,不妨采取一些委婉的方式劝说。

如给老人看电视台讲述的科学育儿、育儿专家的经验讲座、微信朋友圈真正的好文章等等,最好是通过偶然的方式让老人看到,或者经由某个老人信任的人转发给老人。

或者讲一些身边的实例如:xx(最好是老人熟悉的人)小时候被溺爱,现在什么都没有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让老人改变看法。

对于很多刚接触网络平台的老人来说,这些看起来似乎更实际的东西,比儿女单纯的劝说更有说服力。

3、纠正自己

为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时刻纠正自己的错误。

孩子不愿承担责任,很大部分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当父母犯了错,却不愿意承认错误时,孩子就会学到,哦,大人就能犯错不认错,我也可以。

当父母做了不好的事,如果孩子不知道,那么就会很自然的接受父母的行为,并且模仿,包括推卸责任,如果孩子知道,而父母又碍于面子不承认错误,那么孩子就会质疑自己的认知,要么推翻后学习父母,要么一面对自己说这样不好,一面又学着父母的样子推卸责任。

作为父母,犯了错后第一时间认错并改错,对孩子、对家庭,不要仗着自己是父母就随意更改规则,有了不好的行为,如果自己不知道,但是被孩子提出了,那就及时的改正,别让孩子正确的三观因为父母而跑偏,如果做父母的知道这件事不该做,那就不要做,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为人父母,敢做敢当,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学习榜样,才能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能帮助孩子取得更加光明的未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一名读者的来电说,儿子今年读初一,有一次,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相机摔坏了,一点内疚的感觉都没有。无奈之下,我扣了他两个月的零花钱,用来抵维修的费用。不料,他恼羞成怒,绝食抗议。这名家长说:“儿子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为此,本版组织了一组文字,让我们来听听专家、家长的观点。 放手让孩子独立做事 陈远岭 责任心差的孩子,大多数家境优越。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1.言传身教。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然而,现在有些父母把很小的孩子寄养在亲戚或老师家,等孩子大了或出现问题了才接回家管教。在这些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没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些孩子又怎会听进父母的劝呢。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曾对自己的女儿说:“你们长大以后,要自己去谋业。我只留给你们精神财富,决不给你们留下金法郎。”在居里夫人的影响下,后来女儿成了著名科学家。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交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孩子的要求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当然孩子在照顾的过程中,难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时候家长应该进行监督,并告诉孩子疏于照顾的后果,让孩子负起责任来。 4、培养孩子的耐心。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轮流玩的儿童游戏,小孩如果让玩伴先玩,自己等到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没有人催促的乐趣;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5、让孩子体验成功。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2

孩子没主见没责任心该怎么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