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合?

如题所述

“《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以往影视作品以历史正剧方式表述这段历史的记录是空白的,中国现代的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比较淡薄。而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多种媒体、观众以空前的热情不厌其烦地追究其细节是否与史实相符,单就吸引人们眼球这一点而言,显然是达到预期的效果了。《汉武大帝》精致的画面和环环紧扣的有趣情节,也引起观众对早就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的记忆。《汉武大帝》中的一段段故事,哪些是缘于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哪些只是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呢?汉朝有纸吗? 解释:《汉武大帝》中,无论是诏书、奏折,还是军机快报都采用竹简和绵帛,其实汉武帝时代的中国是有纸可用的。人们都知道东汉宦者蔡伦发明“纸”,但很少人知道上世纪中国考古发现使纸的发明已可以远溯到西汉。例如著名的西汉灞桥纸,内蒙古居延出土的西汉金关纸,年代均在西汉初。“精钢”是从西域传 来的吗?《汉武大帝》中,刘彻看见大行令王恢出使匈奴前敬献的削铁如泥的匈奴宝刀“径路”很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炼精钢技术。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真的是与汉武帝想引入精钢技术有关吗? 解释:中国的“剑”本来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径路”是北方游牧民族对宝刀的称呼,其合音就是“剑”。中国铁器时代发生较晚,战国兵器仍以青铜为主,西汉时期中国方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时代,钢铁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应是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波斯印度)钢铁技术有关。但是,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并非只为引进精钢技术,根本原因是汉武帝要为攻打匈奴寻求盟友的战略规划。 “月氏”该读何音?有人提出《汉武大帝》中,“月氏”国的读音不对,应当读“肉支”。 解释:过去有一种旧读将“月氏”读作“肉支”,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把“月”字误作为“肉”。在《说文解字》中“月”与“肉”是形似而不同的两个部首,但常被混淆。查一下新版《辞海》和《中华上下五千年》,已经将“月氏”读音修正为“月支”。《汉武大帝》有 多少出自司马迁? 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但是因为汉武帝对司马迁施了宫刑,司马迁出于个人情感,很难客观公正评价汉武帝。这也是历代史学家早有定论的,所以《史记》有“谤书”之称。《汉书》则比较公平,试图纠正司马迁的偏失。本剧编剧既参考《史记》,也参考了班固的《汉书》。南宫公主是与匈奴 和亲的真公主吗? 南宫公主是否真的如剧中所说,是一个汉朝送往匈奴和亲的真公主?《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吗? 解释: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本剧编剧正是据此编创了刘彻因亲姐远嫁匈奴感情受到重创决心复仇的故事。 刘陵是风流公主吗?《汉武大帝》第14集汉武帝和淮南王的刘陵公主在皇后大婚宴上发生私情,事后汉武帝对刘陵公主异常冷漠,刘陵公主帮父亲淮南王算计刘彻,谋取帝位,是为情所伤,报复汉武帝吗? 解释:刘陵公主和汉武帝的私情完全是本剧编剧的戏剧化处理,包括刘陵和田蚡、郭解等的私情也都是为剧情发展而设计的。但是刘陵公主在历史上则是确有其人的。汉代贵族之间男女关系比较开放和混乱,这也是见诸明确历史记载的。 刘荣是否被逼自杀?《汉武大帝》第14集中原太子刘荣在被郅都审讯关押期间自杀。窦太后死前告诉刘彻,是刘彻的母亲逼死刘荣。史上是否确有郅都其人?郅都是否真的因调查太子刘荣惹来仇怨,被窦皇后所害?汉景帝是否为辅佐刘彻顺利继位斩除荆棘,而逼死原太子刘荣? 解释:郅都确有其人,以上基本是史实。刘荣自杀也确实是汉景帝为刘彻顺利继位所作的政治安排。但是,剧中暗示刘荣之死与刘彻之母王美人的阴谋有关。太皇太后窦氏死前将此事告知刘彻,以提醒刘彻控制王家势力的膨胀,为王太后日后与汉武帝的权力之争埋下伏笔,这都是为剧情发展需要而作的戏剧化处理。假扮武士接见匈奴 是否移花接木?《汉武大帝》第27集刘彻与韩嫣换装,命韩嫣假扮皇帝,自己扮武士,会见匈奴使者。王恢为使者送行,问使者对皇帝印象。匈奴使者说,那个按刀武士才是真正的英雄。这一情节是真实的吗? 解释:这段故事取自陈寿《三国志》中的一个脚注。在历史上是曹操接见匈奴使节的故事。因曹操个子矮小,匈奴使节身材雄健,曹操耽心被匈奴人看不起,就命身边身材高大的侍从冒充自己接受匈奴来使晋见。这则史料,《汉武大帝》编剧巧妙地结合汉剧剧情作了“移花接木”的处理。伊稚斜射死父亲 是否虚构的?《汉武大帝》第27集伊稚斜回到匈奴与大单于围猎,射死父亲,自己当上大单于。这个故事是否也是出于虚构? 解释:这个匈奴王子弑父的故事,确实是真实的。只是故事本来发生在匈奴冒顿大单于时代,冒顿做王子时,训练骑射手射死了其父亲头曼大单于而篡位。本剧编剧为了强化作为刘彻主要战争对手的伊稚斜大单于的凶悍性格,将这个故事作了巧妙的移植。贵妇化妆是哈日吗?《汉武大帝》剧中的妇女化妆引起争议。特别是贵妇口唇所涂的“一点红”,有人认为是模仿日剧的“哈日”。 解释:古人评论美女称“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明杂剧中形容美女是“口点樱桃”,宋词的词牌中有“点绛唇”,都是指这种口唇一点樱桃红(戏装中称“一点红”)的美人妆。故宫藏唐朝名家周眆画的仕女图,正是眉点墨漆如柳叶,口点丹红如樱桃。汉唐以前以女人小口为审美标准。汉代已有胭脂。《汉书》中记载,霍去病攻占匈奴西域的焉然山后,匈奴人悲唱:“失我焉然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因为此山产胭脂。所以,并不是我们的戏“哈日”,而是日韩古装哈汉哈唐。马镫子汉代有吗?《汉》剧中出现了马镫子,据说马镫是晋朝以后才发明的,汉朝有马镫子吗? 解释:关于马镫子的发明时间,学术界至今尚未定论,根据西安新近出土的汉代宫廷壁画,有文物学者认为画中贵妇和猎手脚下已出现马镫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汉武大帝与历史有什么不符
《汉武大帝》此剧情中不符 ② 李广之死 史书记载“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大战时期之后,李广拒绝面对刀笔之吏,后自杀 《汉武大帝》处于对李广的尊重吧?给了李广一个辉煌的死法···大致的就这几点吧,其实《汉武大帝》大多数是真史,只是少部分不符合历史罢了,该剧在力求正确...

汉武大帝历史错误
14、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没有文字,而中行说的墓碑上却出现了文字,而且是汉文,就算匈奴有文字,也不应该用汉文写墓碑,难道伊稚斜懂汉文吗?哈哈哈哈!15、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大帝”的只有两个皇帝,其中没有汉武帝。16、在《史记》中从来没有“大单于”这个说法。应该就叫“单于”。17、《史记·游...

汉武大帝是否真实,与实事不符的情节
”此与第15集孝景帝问政与周亚夫不符。 鸣镝、杀父不是伊稚斜所为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制造鸣镝、弑父的不是伊稚斜单于,而是冒顿单于。冒顿杀父而取单于位,而且在射杀头曼单于之前射杀了单于的战马以试军心。伊稚斜也不是军臣单于的儿子,而是弟弟。 南宫公主未和亲等等,详细看下面的参考资...

大汉天子中哪些与史记中的记载不一样
刘彻与梁王 电视剧中以武帝与梁王争夺皇位开始,但在次厌城中的有关情节难圆历史事实,武帝生于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前元年),即位于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后3年),当时只有16岁,电视剧中开始就是即位前的事,那自然不应会超过16岁,但电视剧中的年龄似乎比16岁大,而且不止于此,既然写的是和梁...

《汉武大帝》电视剧中有哪些情节是与历史不相符合的
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

《汉武大帝》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合?
“《汉武大帝》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但它不是历史教科书”,以往影视作品以历史正剧方式表述这段历史的记录是空白的,中国现代的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比较淡保而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多种媒体、观众以空前的热情不厌其烦地追究其细节是否与史实相符,单就吸引人们眼球这一点而言,显然是达到...

中国历史剧和真实历史的出入
汉武大帝:1、伊稚斜单于是军臣单于的弟弟而不是儿子,而且杀妻弑父的是他的祖宗、把刘邦困在白马的冒顿单于;2、于单投降汉朝不久病死,非战死;3、金日磾只不过是右贤王的儿子;4、南宫公主没有嫁去匈奴;5、巡视灞上、细柳营的是文帝,而不是景帝;6、郅都在审梁王之前就已被窦太后逼死,审...

汉武大帝谬误纠正
刘陵在史书上的记载只有三十字,剧中对她的描述涉及一系列出轨事迹,这些都是虚构想象的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卫青并未使用虎符调动武帝最喜欢的三万虎贲军,这一情节是剧中为了引起汉武帝与卫青的矛盾而编造的虚构情节,并非历史事实。卫青并未作为副使追随严助平定东瓯,这是历史上的事实。剧中对此的...

《寻秦记》、《汉武大帝》、《康熙王朝》与真实历史的差别
2.汉武大帝的说法也值得商榷.刘彻的庙号是"世宗",谥号是"孝武",不是"武大"! 正确的是"汉-武-帝",而不是"汉-武大-帝". 如果用"大帝"这个词,一般是,前面加一个名词.比如:"康熙-大帝".大帝这个称呼中国一般不用,除了一个人,那就是孙权。但他的谥号就叫“大帝”,所以“大帝”这个称呼只用来...

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内容是正史还是编的?
《汉武大帝》依据正史编排剧情,内容大部分忠实于历史,仅少数部分有所改编。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该剧加入了对历史的推理解读,以及合理的虚构情节,旨在丰富剧情,使其更具观赏性。然而,其中李广之死等情节并未遵循历史事实。对于历史上存在疑问或争议之处,剧作引入了野史、传说等来解释,或是加入导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