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综合征”,其实就是同学们在寒假经历了胡吃海喝、昼夜颠倒、无所事事的生活模式,开学之后仍然保持“人床合一”,不想学习的懒散状态。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01
刚开学就开始怀念假期。表现为刚开学便开始想念家里的一切事物,想念妈妈做的饭菜,自称为“妈宝男”“妈宝女”等。
02
作息不规律。部分同学由于寒假长期熬夜,一个假期下来身体几乎已经适应了晚睡晚起的作息时间,导致开学后生物钟难以调整,白天上课学习都没有精神。
03
缺乏锻炼。由于同学们假期在家缺乏运动,并且开学之后要准时到教室,还有体育课等事情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和精力,身心疲惫,所以只要没课,就呆在宿舍或躺在床上,等待室友“投食”!
04
心情焦虑烦躁。由于上学期的疫情,有些同学的期末考试调整到了下学期开学。这些同学开学就要面临考试,甚至还有接踵而来的各种竞赛考试,如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以及许多新的课程、论文等,一时间无法适应,感觉力不从心。
“假期综合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同学们突然从舒适的假期生活转变为规律的学习生活,没有及时转变身体和心理状态,从而产生不适、焦虑的情况。同学们都会有这种心理波动,只不过是有的同学可以很快地调整好学习状态,而有些同学需要时间来过渡。那么如何克服“假期综合征”以减少其对我们的影响呢?
想要应对并消除“假期综合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调整作息,规律饮食
学校的作息时间与在寒假里的往往有所差别,在开学前就调整好作息,有利于我们更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对于已经开学的同学,可以从今天开始调整,每天早睡半小时,慢慢调整到正常作息。
2
新学期,新规划
开学前,我们大部分的焦虑都是因为对新学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当目标形成后,集中于假期的注意力,便会渐渐转移到学习上。在开学前做好新学期规划,做到心有方向、行有动力。开学后,继续执行计划,充实自己才能缓解焦虑。
3
自我暗示,调整心态
缓解“假期综合征”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自己要积极主动,拉上室友,一起多运动,一起学习,相互督促。我们要学会放松心情,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把握美好的大学时光,积极乐观地面对新学期的生活!
大家要正确面对“假期综合征”并且去克服它。我们要在开学之际做好准备,尽可能减少“假期综合征”对我们的影响。
“春光可惜莫轻抛,时代堪喜须勤奋。”愿大家在新的学期,都能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
增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是面对心理医生时,孩子才会吐露心声。这主要是由于孩子认为跟家长沟通之后会惹来批评等后果,所以也就不愿意告诉家长。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摒弃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家长也可以找和孩子有共同语言的亲戚帮忙劝导。
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除了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以外,也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父母就应该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减少娱乐活动,温习知识,逐步增加运动
假期孩子精神过度放松,娱乐活动多,脑力活动少,使孩子难以静下心。开学前后,家长需要注意减少孩子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来取代,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使大脑转动起来,集中注意力。
室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还需逐步适量带孩子进行室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室外活动对孩子造成不适。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
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
父母要耐心询问及倾听孩子诉说的痛苦和困难,对孩子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并进行反复地疏导及鼓励,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
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仍无效果,可找专业的心理医师进行心理辅导。
(本文综合自 | 人民网健康、首都教育、中国教育报微信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