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轻女是曲解

如题所述

编者按:昭慧法师是台湾研究佛教学术的比丘尼,她在履行出家僧人戒律生活的同时,亲身领受到父权思想对修道女性(乃至于男性)的伤害,于是,她成为佛门中的女性主义者,她剖析佛门中父权思想的根源、发展,她质疑八敬法或任何歧视女性的典籍内容,认为这些都违背佛法更高的正义。她坚信:解构佛门中的男性沙文主义,不仅有助于女性的心灵解放,而且也是男性心智解脱的要件。为此,观点栏目专门摘取昭慧法师的《佛教与女性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一文,分四期为读者介绍结构佛门中的女性出家。该文也是当代佛教女权问题的先锋之作。 昭慧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根据经典所述,面对女人可否经修持而证得第四沙门果?既然可以,又有何理由不得出家?这样的问题,佛陀回答其拒绝理由是: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诸部律典依此甚至进而推断:佛陀起先之所以拒绝大爱道等之出家要求,是因为女性出家能令正法提早五百年灭亡。阿难仍不死心,又以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为理由,试图以亲恩打动佛陀的心。佛陀不否认此点,但认为他也多有饶益于瞿昙弥,因为瞿昙弥由佛教导而得以归依三宝,听闻教法,奉持禁戒,成就布施而得智慧。紧接著,他就开始为女性出家制定八种后世所谓敬法的规约。八种敬法的内容后节再详。此处先回顾以上这段记载,其中有许多破绽,值得推敲。第一、假如阿难的第一个理由--女性可以出家修道以成道器还不足以构成女性可以出家的理由,原因似乎是:整个佛教的久住世间,比世上一半人口的证悟机会,还来得更为重要。这种推理是否合理?一目了然。第二、即使从台湾佛教近二十年来的事实加以检验,亦适足以推翻女性出家会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的预言:台湾佛教,近二十年来阴盛阳衰(比丘尼与比丘呈现三比一之悬殊人数),佛教不但未见衰微,反而更形昌盛。比丘尼的总体表现不但不让须眉,而且犹有过之。何以见得女性出家会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而历史上,又有哪个时代或哪个地区佛教的衰微,原因出在女众出家?所以笔者以为:这段话应是佛灭之后,结集经典的比丘们,为了强化其反对女性出家的正当性,而代佛陀做出的宣告。这种无法验证的罪名,也使得后代的南传与藏传佛教,在阻止比丘尼僧团恢复建立时,显得振振有词!第三、依佛典结集史来看,初次结集即已由厌恶女性的头陀上座大迦叶主导其事;尔后的历次结集,又都在男性僧伽手里完成。在一个极度歧视女性的社会里,经典的结集权乃至解释权都掌握在男性手里,他们很难不受到文化的影响,将女性视为不洁、秽恶的象征,修道的障碍。第五、 然而紧接著,阿难并没有提出第三个说服的理由,佛陀就开始为女性出家者制定规约了。这岂不是跳接得太快了吗?所以笔者推断:阿难的第一个理由,其实是佛陀允准女性出家的最大因素!作为一个缘起论的觉悟者,他当然在意缘起论所必然推演出的平等精义。一个允准社会上最鄙视的种姓(首陀罗)出家的圣者,不应以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牺牲女性出家证道的机会。第六、由于记载中的对话内容,欠缺佛陀教法上的合理性与一贯性,从是研判,笔者以为:当日佛陀并没有正面答复阿难,他之所以对于女性出家多所踌躇的理由。诸如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乃至其他对女性迹近辱骂攻讦的理由,是比丘们的臆测之词。然而佛陀又为何要三度拒绝瞿昙弥的要求呢?笔者以为:佛陀的犹豫,应是来自现实困难的考量。首先,治安就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律典记载:曾有比丘众行经旷野,遭遇盗贼,夺其衣物,使得他们不得不裸身行至村落,村民以衣物赠其蔽体。男性身强力壮,遇到劫贼,尚且不免于难,吾人试想:在当日全年以行脚为主,只有三月安居期间是定点居住的沙门生活方式之中,如果加入了女性僧侣,当比丘尼众共行共住于森林旷野之中,有谁能保护她们,使其免于受到异性的侵犯?如果与比丘们同行,或许可免于前述疑虑,但异性修道人同行杂处,就算是心地纯净,却又如何避免世间的讥嫌?即使是这一个现实问题,都很难获得良好的解决之道。与阿难同样多闻、睿智而仁慈的印顺导师,也是从这个现实考量的角度来研判问题的:在重男轻女的当时社会,女众受到歧视。据律典说,女众从乞求而来的经济生活,比比丘众艰苦得多。往来,住宿,教化,由于免受强暴等理由,问题也比男众多。尤其是女众的爱念(母爱等)重,感情胜于理智,心胸狭隘,体力弱,这些积习所成的一般情形,无可避免的会增加僧伽的困难。但是,释尊终于答应了女众出家。因为有问题,应该解决问题,而不是咒诅问题。在慈悲普济的佛陀精神中,女众终于出家,得到了修道解脱的平等机会。律典记载:阿难求佛允准女性出家,这笔帐,直到佛陀灭度了,都无法为厌恶女性的大迦叶之所释怀,大迦叶在历史上第一次结集的大会中,曾就此点,对阿难提出严厉而有失公道的诃责。当时阿难并不认为自己这么做有所过失,但是为了僧伽的和合,不愿在结集会上节外生枝,引起纠纷,于是向大众表示忏悔。由此可知:当日那些对男性沙文意识耳濡目染的保守上座,对于女性出家这回事,是何等的心怀介蒂,有何等反弹的心理!当代佛学泰斗印顺导师,从经典有关女性出家的记载中,以道器的平等观,作了如下的感言:男与女,约信仰、德行、智慧,佛法中毫无差别。女众与男众,同样的可以修道解脱。依这道器的平等观,生理差别的男女形相,毫无关系。如《杂含》苏摩尼所说:心入于正受,女形复何为!女众有大慧大力的,当时实不在少数。但释尊制戒摄僧,为世俗悉檀,即不能不受当时的重男轻女的社会情形所限制。所以对女众的出家,释尊曾大费踌躇,不得不为他们定下敬法。女众虽自成集团,而成为附属于男众的。释尊答应了阿难的请求,准许女众出家,这可见起初的审慎,即考虑怎样才能使女众出家,能适应现社会,不致障碍佛法的宏通。由于佛法多为比丘说,所以对于男女的性欲,偏重于呵责女色。如说:女人梵行垢,女则累世间。其实,如为女众说法,不就是男人梵行垢,男则累世间吗?二千多年的佛法,一直在男众手里,不能发扬佛法的男女平等精神,不能扶助女众,提高女众,反而多少倾向于重男轻女,甚至鄙弃女众,厌恶女众,以为女众不可教,这实在是对于佛法的歪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佛陀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轻女是曲解
第一、假如阿难的第一个理由--女性可以出家修道以成道器还不足以构成女性可以出家的理由,原因似乎是:整个佛教的久住世间,比世上一半人口的证悟机会,还来得更为重要。这种推理是否合理?一目了然。第二、即使从台湾佛教近二十年来的事实加以检验,亦适足以推翻女性出家会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的预言...

度化比丘尼会让佛法少传500年,佛陀为什么还去做?
原因是佛陀早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个局面,因为在佛陀开悟之前,魔王波旬就现身阻扰,但是佛陀的内心比金还要坚定,光明而正大,开悟之后引来异象使得波旬的诡计落空,正悟后佛陀对着波旬说道:我的法会在人间盛传500年。波旬听后沉默一会说道:那我就在500年后让我的魔子魔孙进入你的寺庙破坏你的教法。也就是...

有女生出家的么,你为什么要出家呢??
2、男女出家并无区别,都可以出家。只不过佛祖很怜悯女生出家殊为不易,所以给女生制定了不一样的戒律和要求,如:男性出家受具足戒是250条,女性则348条;男性出家,受不了可以还俗,还可以再出家,七进七出;女性出家容易动摇,所以一生只有一次!不懂得佛祖的关爱的人往往还以为佛祖重男轻女呢!3、...

佛法怎样使婚姻幸福
一、出世时父母有重男轻女的厌恶观念; 二、因女孩不是自家人,不尽心抚育; 三、嫌女大须嫁,为了婚事挂心; 四、女子怕羞,常畏见人,不够大方; 五、长大委身了他姓,自己不能做主; 六、怀妊时大腹便便,行动不便,痛苦异常; 七、生产子女,疼痛难忍; 八、仰赖丈夫,时恐失爱; 九、性好虚荣,打扮费时,身流不...

请问女生一般适合看什么佛经的书阿?谢谢了..
任何佛经有兴趣的话都可以的。常见的经典,如果有所求,可选地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想开智慧,可选金刚经、心经,想修身健体,可选观出入息法等六妙法门。想了解佛教,可选《因果明镜论》《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现代因果实录》等入门故事书阅读。以上佛经或善书,都可网上搜阅电子版,...

请问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
观音菩萨没有性别之分。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楞严经妙心疏》说,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是错误的,观世音菩萨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金刚经》也说...

...林寺有没有比丘尼的联系方式,可以谈佛法和出家的事?
闽南佛学院分设男众部和女众部。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内,女众部设在景色秀丽的金榜山紫竹林寺。紫竹林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吴仓社董村,金榜公园左侧。旧为「宝山岩」,俗称「董内岩」,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相传有当地吴姓村民在此掘地得宝,即营建岩寺,是为「宝山岩」和「董内岩」名称之由来。...

佛陀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轻女是曲解
这样的问题,佛陀回答其拒绝理由是: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诸部律典依此甚至进而推断:佛陀起先之所以拒绝大爱道等之出家要求,是因为女性出家能令正法提早五百年灭亡。阿难仍不死心,又以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为理由,...

佛陀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轻女是曲解
这样的问题,佛陀回答其拒绝理由是: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诸部律典依此甚至进而推断:佛陀起先之所以拒绝大爱道等之出家要求,是因为女性出家能令正法提早五百年灭亡。阿难仍不死心,又以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为理由,...

佛陀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轻女是曲解
这样的问题,佛陀回答其拒绝理由是:若使女人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诸部律典依此甚至进而推断:佛陀起先之所以拒绝大爱道等之出家要求,是因为女性出家能令正法提早五百年灭亡。阿难仍不死心,又以瞿昙弥大爱为世尊多所饶益世尊母亡后,瞿昙弥大爱鞠养世尊为理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