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内容

如题所述

就是 “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董仲舒的学说有一个特点,就是必从“天意”和《春秋》那里找依据。他作为汉代儒家公羊学派的宗师,一生以治《春秋》为主业。他说“春秋,大义之所本也”(《春秋繁露?正贯》。以下所引《春秋繁露》只注篇名),以为“不学春秋,则无以见前后旁侧之危,则不知国之大柄”(《俞序》)。他的社会理想正是通过阐述《春秋》大义而得出的,它立足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虽然董仲舒社会理想的基础是现实社会,但他从不盲目赞扬现行的社会制度,而总是以理想社会的标准来批评和要求改进现行制度。
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他认为《春秋》最重“元”,“谓一元者,大始也。”(《玉英》)“元”就是大一统的开始,并且还认为“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重政》),因此他希望汉武帝是圣人,能成就建立封建大一统帝国的功业。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传》)。汉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儒学便从此成为官学,上升到至尊的地位。
董仲舒提出这项建议并且被采纳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历史上看,秦统一中国后,本应及时放弃战时的法家思想,而采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儒家思想〔1〕,但秦始皇没有这样做,相反却焚书坑儒,而终不能解决巩固统一封建国家、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教训董仲舒是清楚的,因此他常用类似于“汉兴循而未改”(《汉书•食货志上》这种委婉言辞来提醒当世的统治者。
从现实情况来看,正如他自己所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由于理论基础不统一,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如此社会怎能安定,政权怎能巩固呢?因此治国之君必须掌握统一学说,使“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言,而法变可明,民之所从矣“(《董仲舒传》)。
在表面上看来,法家是反对言论教化的,因其会使“其君?于说,其官乱于言”(《商君书?农战》)。但法家没有预想到,如果言论一律,就可避免君臣?乱、莫衷一是以及百姓不知所从的情况。可以说,法家以前以至与其同时的儒家看到了这一点,并作出一定努力,而董仲舒则最后将大功告成――实现了儒学独尊的局面。
董仲舒深知,安定社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一理论基础要统一。因此他选定儒学(而且唯有儒学)作为安邦定国的理论基础。董仲舒从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国家政权出发,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适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也顺应了统治者的需要,从而奠定了封建大一统国家不可或缺的根基――思想统一。董仲舒的社会理想不独为君,不独为民,而是为天下的。在这种理想和谐的大一统社会中,统治阶级施教化、守等级、行仁政,君民各得其所,和睦不争,共处于一种和平安定的礼制状态中。
所以说他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文化繁荣,虽然战乱频繁,但是当时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不过按现在来看还不能说是大一统,因为当时诸侯兼并,整个国家从地区文化疆土和经济来看,还不算实现完全的统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25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
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天意要大一统的,汉皇朝的皇帝是受命于天来进行统治的。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层层的统治关系,都是按照天的意志办的,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正是把一切都秩序化、合理化,正是为汉皇朝统治者巩固其中央集权专制制度服务的。
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用阴阳的流转,与四时相配合,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而且突出土居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从此而推论出“三纲五常”的道德哲学。这里所说的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道”是源出于天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是说“三纲五常”、“大一统”等维护统治秩序的“道”是永远不变的。那么,如何解释皇位的更换和改朝换代呢?为此,他提出了“谴告”与“改制”之说。他认为统治者为政有过失,天就出现灾害,以表示谴责与警告。如果还不知悔改,就出现怪异来惊骇。若是还不知畏惧,于是大祸就临头了。

他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受命于天,而认识的目的是了解天意。通过内省的途径就能判断是非,达到“知天”的目的。另外还必须通过对阴阳五行的观察,才能达到对天意、天道的了解。正是按照“尽心”、“知性”、“知天”的模式,达到“天人合一”。他还认为通过祭祀能与神相沟通,使之能看见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东西,这样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这种认识论达到了神秘的程度。

在人性论上,董仲舒异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主张性三品说。他认为性是由天决定的,性是天生的质朴,虽可以为善,但并非就是善,只有“待外教然后能善”,即人性善是通过教育的结果。君王要顺天之意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他着重教化,并提出“防欲”,比先秦思想家只讲“节欲”、“寡欲”更为深刻。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对巩固其统治秩序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正宗神学的奠基者,又是著名的经学家。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思想家,为以后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色,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新的思想体系。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授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董仲舒建议统一学术,统一思想,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

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内容:指国家在政治上整齐划一,在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春秋大一统”概念由西汉董仲舒提供,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实质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迎合皇帝心理的,也是他推行儒家学说的一个表现,由此,董仲舒最终实现儒学独尊的局面。4 “春秋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封建历史上...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包括什么内容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即大一统思想。使之成为了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春秋》所...

春秋大一统主张态度
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他认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而董仲舒生平喜爱研究《春秋》...

春秋大一统思想的内容
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宣称:帝王授命于天,是秉承天意统治天下的,因此成为“天子”。按照这个说法,帝王自然就具有绝对的统治权威,这是汉武帝最需要的精神武器。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

大一统的理念是什么?
定于一”,表达了大一统的思想。荀子提出“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理想,墨子倡导“尚同”的主张等,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大一统思想的体现。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实现“书同文,车同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文化与政治两大基本领域确立了大一统的秩序,大一统的理念得以充分实现和彰显。

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
华夷一统是大一统思想的重要内容,这种观念是由孔子及其传人一手缔造的。华夷一统是春秋大义之所在,“尊王攘夷”的目的就是维护中华文明的独立,实现华夏文明的政治统一,进而达到文化和民族上的统一。这种理论有利于各民族兼容并包,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嬴政统一六国后...

春秋大一统概念
综上所述,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概念,是历史经验与时代需求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对西汉时期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的封建王朝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和治理思路。它强调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倡导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治理理念,为促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主张是啥意思
主要是确定儒家思想的地位。由于春秋战国。诸侯称霸,思想较为开明,各家学说盛行。秦朝短暂的统一后,又发生了反抗斗争,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尊崇道家治国方针,无为而治。到了武帝时期,国家强盛,又面临少数民族的时时侵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大一统主张。

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什么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 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三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形成了新儒家...

春秋大一统是什么意思?
春秋大一统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周朝和诸侯间的战争不断,直到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出现,通过讲和和武力手段,统一了天下,结束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战国时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大一统。这个时期,相对和平,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社会秩序稳定。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思想家和名士,如孔子、韩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