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质管理的价值理念
① 品质,就是符合客户的需求。
追求品质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市场定位,抓住目标客户的真正需求,以符合顾客的要求为衡量准则。
②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应该从源头入手,查找原因,加以预防及杜绝,而检验只是一种手段,以便验证产品的品质状况,并不能改变产品品质本身,但可以为品质管理提供重要的参
考。
③ 预防胜过救火
企业中的现场干部,有很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应付现场随时发生的问题,当然包括很多的品质问题。许多干部乐此不疲。现场问题快速解决是干部的职责,但是很多人却本末倒置,
把处理“异常”当做是“正常”的工作,却忽略了源头管制、预防错误的本职工作。如果能够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而不出现“异常”,是最经济、最合算的。
④ 提高品质,就是降低成本。
许多人赞同做好品质,但认为要提升品质,势必要增加成本。因此,为了保住利润,只能牺牲品质。事实上,品质成本除了一般理解上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之外,尚有不易被理解或意识到的“损失成本”(或称失败成本)。
适当增加预防成本,合理控制鉴定成本,既可提升品质,又可有效抑制损失成本。因此提升品质要投入成本,不提升品质,成本更高。
⑤ 品质与效率、交期并不是矛盾的。
做好品质,可以减少工时、人手等浪费,有利于效率的提升和交期的达成。同时要提升品质,需要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和其他技巧,这些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效率的稳定或提升。
⑥ 品质具有阶段性标准,同时又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品质要有明确的标准,不能够量化或不易描述的特性(如外观)可以用限度样板来对照。然而,品质标准随时间、客户等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品质是追求进步的,应与时俱进,坚持“好、还要更好”的观念。
二、制程品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仅从制程的角度分析品质不良的原因,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来总结:
① 员工不能正确理解和执行作业标准 — 不会。
② 干部对制程的管制能力不足 — 不能。
③ 制程品质稽核、检验不当 — 不当。
④ 缺乏品质意识与品质责任 — 不愿。
三、强化人员的管理以提升品质
1. 人员品质观念的强化
灌输现场人员良好的品质观念:
①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③ 品质是最好的推销员。
④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⑤ 客户是上帝,而且是不懂得宽恕的上帝。
2. 员工技能培训
① 岗前训练
产品特点与基本知识;品质标准与不良辨识;作业流程与品质要求。
② 岗位训练
· 如何正确操作设备、工具;
· 如何自检、互检;
· 品质不良种类与限度;
· 基本的不良修复技巧;
· 如何求救。
3. 操作者自主管理
① 操作者的“三按”、“三自”、“一控”要求。
· 三按,即: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生产。
· 三自,即: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检查;自己区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自己做好加工者、
· 一控,即:控制自检合格率。
4. 人为操作不良常用对策
1)利用早会,将实际不良品拿出来“示范”,向员工说明不良原因与对策。
2)将不良品的损失金额化,并公布于现场,向员工说明。
3)按照个别不良品状况,分别教育。
4)加强作业员工责任心之教育。
5)员工技术性指导及品质观念灌输。
6)将良品、不良品分别用实物或照片列出,教育相关人员。
7)将正确与错误的动作照片列出,教育员工。
8)标准操作规范之要求、查核。
9)确实传达各工序品质需要之目标。
10)加强各工序间之自检、互检、互相纠正、提醒。
11)新进员工或工作论调时特别加强该站巡视。
12)将个别不良数予以公布,利用看板,达到警示效果。
四、制度化、标准化、简单化、愚巧化
1. 流程制度化
任何作业流程都应该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使员工有据可循,使每一次作业可以预先得以教导、安排,事中得到控制,事后便于追查。
2. 工作标准化
将工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予以标准化,易于操作,不易出错,便于查核,对品质稳定有关键作用。
3. 作业简单化
基层员工的素质、能力、意识在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准,尽量让其工作内容更简单,有利于学会、方便作业,自然降低出错的概率。
4. 工具愚巧化
愚巧化(Fool Proof),俗称防呆。其目的是防止作业人员因不熟练或不会做,以及疏忽或不小心而造成制程不良,必要时也可防止过剩生产或产量不足。如国内电器的电源线插头
依CCEE规定应为三扁插,且仅能从一个方向插入插座,此即防呆功能。
愚巧化的作用:
① 防止过剩的生产量。
② 防止错误或不良的原料投入。
③ 防止作业标准、作业条件的变化超限。
④ 防止多装、少装的发生。
⑤ 防止因“定位失误”而造成的品质不良。
⑥ 防止作业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流程制度化、工作标准化、作业简单化、工具愚巧化,既可以提升品质,也可以提升效率,是现场干部工作的法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