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题所述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古代文人士大夫,向来是讲“文以载道”的.。如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就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原道》篇)。但古文人虽一致推崇“文以载道”思想,内涵却也是存在诸多分歧的。如唐代的韩愈、柳完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对“文以载道”的理解,都各具观点。韩愈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柳宗元也主张“文以明道”,他曾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从上述可以得出,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柳的基本是一致的。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即“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利于人,备于事”(《时令论》)的“理道”(《与李翰林建书》),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韩、柳所讲的“道”,除了“仁义”外,无非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比较抽象。到了宋代欧阳修,对“道”的理解显然又更进一大步了。欧阳修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提倡从身边出发,从社会出发,从国家出发,少谈脱离实际的“高言”。欧阳修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已接近本文中的“文以载道”之意。

然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终不能套用于与现代的“知识分子”的。古之“文士”,不同之现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词属“泊来品”,源出于当年“老大哥”俄国。据书载,这一俄词实乃源于19世纪末,意指对沙皇制度持批叛、对现状否定而独立思考的俄国“文人”层。欧美之英词系指有才智者,也含有独立思考者之意。而我国古之“文人士大夫”读书学知识,说白了就是为了仕进(当官)为官作宰,“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最高理想。所以“知识分子”与只为效命君主的古代文人士大夫,是实不可混于一谈的。

黄宗羲云:“文之美恶,视道合离”,古人能达此思想,诚也属难得。不过,古人的“文以载道”,终难以逃脱在统治者立言,为帝王做稳江山献策,效“犬马之劳”的范畴。与本文所倡议以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知识分子使命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 本文的阐释“文以载道”意义在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或被一般人认为“知识分子”的人,能做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本位。具独立思考,自由人格,敢针砭时弊,能为民请命。以“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士子风骨作文以载道,而无愧于“知识分子”之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7
文以载道
初见与《荀子》
唐宋古文八大家等明确提出的, 他们说的「道」, 是指道德、义理等有益於人格修养的文字, 这才是他们说的「表达思想」
与 文以明道 基本上是一个意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与本文所倡议以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知识分子使命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 本文的阐释“文以载道”意义在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或被一般人认为“知识分子”的人,能做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本位。具独立思考,自由人格,敢针砭时弊,能为民 *** 。以“铁肩担道义...

文以明道和文以载道是一个意思吗?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3、古人的“文以载道”,终难以逃脱在统治者立言,为帝王做稳江山献策,效“犬马之劳”的范畴。与本文所倡议以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知识分子使命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 本文的阐释“文以载...

何谓:"文以明道","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为文为学的一个标准,明确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写那个《爱莲说》的周敦颐,他在“通书”的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说文章就像个车一样,传递的是道德。唐朝柳宗元也说过“文以明道”的话。关于他们留世的文章,大家都一定有印象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

“文以载道”和“文以明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越详细越好.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

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 到底哪个是柳宗元的哪个是韩愈的 我已经被搞混_百度...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

韩愈等人提倡的「文以载道」,有什么问题?
韩愈提倡“文以贯道”,而柳宗元则提出“文以明道”,这两点被视为“文以载道”思想的先导与催化剂。这里的“道”指的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即“仁义道德”。韩愈、柳宗元等人的主张,旨在通过文学作品来承载和传播儒家思想与道德观念,强调“文借道传”,文是媒介,帮助探求圣人之道。然而,这样的主张也...

文以载道用法
古人提倡的“文以明道”和“文以贯道”,在现代语境中被概括为“文以载道”。这里的“道”,并非指具体的道路或者《道德经》中深奥的哲学概念,而是涵盖了道德、道义、正义和伦理的内涵。可以理解为现代人所讲的良心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守。"文以载道"的理念,随着时代变迁和个人理解的差异,其含义有所...

文以载道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简介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对文学作品中“文”与“道”关系的一种概括。最初的说法是“文以明道”...

“文以载道”这一教化传统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文以载道”的本意是: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达传播正义的思想道论的。后来“文以载道”引申为文章是用来表达传播思想文化的。按照现代学术文化精细分化的情况,好像“文以载道”只适合当地的学术文章与应用类文章领域。但实际上,艺术文章大多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两大基本要素,而思想性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道...

与文以名道的区别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柳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即“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