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古文的意思就是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出自韩愈的《师说》

六艺,含义有二:
一、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
——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
——剡注:谓矢发之疾,瞄时短促,上箭即放箭而中
——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
——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驶马车的技术。
——鸣和鸾: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
——逐水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
——过君表: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
——舞交衢:过通道而驱驰自如
——逐禽左: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二、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与解释经文的书的合称

《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师说》是一篇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的论说文。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同时,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个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昌黎(今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安)刺史、国子博士、吏部侍郎等职。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宗元柳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其作品都收录在《昌黎先生集》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5
先秦,秦汉的散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李氏子蟠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翻译
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原文: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文的意思
古文的意思就是古文,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出自韩愈的《师说》六艺,含义有二:一、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乐: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射:...

李氏子潘 ,年十七,好古文,文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与余翻译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求古文翻译"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了,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实行古人从师的道理,作了这篇《师说》送给他。参考资料...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是什麽意思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传解释
1、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2、出处:《师说》【作者】韩愈 【朝代】唐。3、原文: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白话释义: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之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指的是能够熟练掌握古代经典文献,并且能够将其中的思想、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种能力被认为是古代士人的基本素养,是成为一名文化人的必要条件。好古文,就是对古代文献的热爱和钻研。古代文献包括经典、史书、诗歌、文集等等,这些文献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和文化内涵,可以帮助...

师说〔节选〕--韩愈--译文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而郯子这些人,他们不如孔子贤能.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智,(只不过)懂得道理有...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拒于时,学于余是什么意思?
希望对你有帮助:出自韩愈的《师说》 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金传六艺皆通习之的通是什么意思
”金传六艺皆通习之“是错误的句子,正确的句子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的意思为全都,普遍。此句来自唐代韩愈的《师说》中”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意思为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龄17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六艺是由六门课程组成:...

《师说》全文翻译及原文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词句注释: 学者:求学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所以:用来……的。道:指儒家之道。受:通“授”,传授。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