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人如何恢复肢体功能

肢体已有萎缩现象,有恢复的可能吗?

偏瘫(半身不遂)

什么叫偏瘫?
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急性脑血管病人为什么会发生偏瘫呢?主要是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中枢管理着左侧肢体运动;左侧大脑半球,通过运动神经管理着右侧肢体运动。任何一侧发生病变,都会导致对侧偏瘫。两侧大脑半球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内囊。因为这里主要是由一个叫豆纹动脉的小血管供应血液,而豆纹动脉是从大脑中动脉垂直分出的,管径小,压力大,受血流冲击时,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动脉。是发生脑出血的好发部位,但当血压下降,血流缓慢时,又容易发生血栓形成。而内囊区神经纤维排列很紧密,上行和下行的纤维都从此处穿过,一旦受损,便产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即所谓“三偏征”。
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 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如何判断昏迷病人有无偏瘫?
昏迷病人有无偏瘫,是区别脑血管病与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病人意识障碍,无法取得合作,给判断带来困难,而作以下检查,有助于偏瘫的诊断。
(1)头面部 病人有面瘫时,可见偏瘫侧鼻唇沟变浅,眼裂增宽,口角下垂。呼气时,偏瘫侧面颊鼓起;吸气时,瘫痪侧面颊下陷,此称为“船帆征”。患者常有头及眼向一侧偏斜。在中脑以上病变,则是注视病灶侧,头也略偏向病灶侧;中脑以下、桥脑部位的病变时,则是注视偏瘫肢体,头也略偏向偏瘫肢体侧。用手翻开双侧眼睑时,偏瘫侧阻力小或无阻力,口角偏向健侧,如用力压迫眶上切迹,引起疼痛反应,正常侧面肌收缩,使口角歪向健侧更明显。
(2)肢体 正常人平卧时,双足与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瘫者,偏瘫—侧的下肢呈外旋位。将两腿屈曲90度时,瘫痪肢体很快被动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于不自然位置时,未瘫痪的肢体将逐渐移到自然位置。同时,还常有举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动作。而偏瘫侧肢体则无此反应。抬起双侧肢体,然后松手让其自然下落,可见瘫痪侧肢体下落较健侧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双下肢的对称部位,可见健侧肢体伸缩、回避,而瘫痪侧肢体无此反应。偏瘫侧肌张力也较健侧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较深时,偏瘫侧病理反射为阳性。

偏瘫一侧肢体肿胀是什么原因?
偏瘫一侧肢体为什么会肿胀,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和病人家属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1)静脉回流障碍 人体的血液供应是由循环系统完成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动脉和静脉两部分组成。动脉向组织细胞内灌注新鲜血液;静脉把机体利用过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脏。动脉血流的动力来自心脏每一次有力的收缩和血管壁的弹性;而静脉回流主要靠它与心脏之间的压力差,以及肌肉收缩对血管壁的挤压力。由于静脉壁较薄,弹性差,这种挤压力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但当肢体瘫痪后,肌肉因失去了神经支配,停止了收缩活动,所以,肌肉对静脉血管的挤压力也就消失了,致使静脉回流障碍。
(2) 营养代谢障碍 人的肢体活动是受神经支配的,而血管的舒缩功能也是受神经支配的,当肢体偏瘫后,失去了神经支配,偏瘫侧肢体便会继发营养代谢障碍,使血管的舒缩功能调节失调,收缩和舒张反应变得迟缓,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
由于上述原因,使血液不能较快的返回心脏,而瘀滞于静脉中的血液量增多,静脉管腔内的压力也随着增大,液体很容易被挤压到血管壁外,滞留于组织间隙中,于是便产生了肿胀。
轻症肢体肿胀,通过改善条件,让静脉血尽快回流心脏,水肿会很快消失,不会产生较大危害。相反,若水肿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过长,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就会沉积下来,变成纤维组织。如果这种病变发生在关节周围,可发生关节强硬和挛缩,故对肢体肿胀应积极治疗。
首先,要经常被动运动和对患肢进行按摩。通过摩、揉、捏、按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动活动,使之达到挤压静脉血管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微循环,纠正患肢的营养代谢障碍。
其次,要注意抬高患肢体位,坐位时,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撑物将前臂抬高,或放于椅子扶手上。卧位时,患侧下肢应垫高10~20厘米,减少因重力对灌注的影响,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以减轻患肢肿胀。

偏瘫一侧肢体为什么会发生疼痛?
脑血管病进入恢复期后,如不及时进行康复锻炼,偏瘫侧肢体就会发生挛缩、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剧烈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引起瘫痪肢体疼痛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肩关节半脱位 上肢完全瘫痪后,使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在重力的影响下,肩关节往往会受牵拉而发生半脱位。病人经常感疼痛或不适,尤其是在给患肢被动运动时,疼痛就更厉害。
肩关节为什么容易半脱位呢?这是由于肩关节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差别很大。而活动范围最大的就数肩关节了。它几乎可作所有方向的运动,使我们能够灵活地从事日常各种活动。
肩关节的这种功能,主要与它的构造有关。由于肩关节窝较浅,关节头圆而大,活动起来当然方便。但当肢体瘫痪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固定关节的功能减弱,加之重力作用,肩关节就会离开关节窝,滑到下面去了,临床上就出现肩关节外形改变,并产生疼痛。
(2)肩手综合征 此症常发生于脑血管病后1~3个月,是脑血管病后肩痛、手痛的常见原因,如不及时治疗,后果严重,常引起残疾。
这种病主要表现为患侧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强制被动运动则剧痛难忍,手背、手指肿胀,手背皮肤皱纹消失,有光亮感,压之微凹,皮肤渐红,皮温增高以及指腕关节屈曲疼痛等症状。
(3)肩关节周围炎 常于偏瘫后数月发生,临床初期表现上臂外展和上抬时疼痛,以后逐渐加重,病人出现持续性上臂和手剧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难以入睡,而无望地哭泣,并恳求医生或别人不要动他的肩臂。
此外,足趾严重屈曲、内收,肘、膝关节屈肌萎缩,跟腱缩短,当触地受压或活动时,也常引起患肢疼痛。

儿童交替性偏瘫会影响小儿智力吗?
儿童交替性偏瘫特点是交替性偏瘫频繁发作,常伴短暂的眼肌麻痹、眼球震颤,不完全瘫痪的肢体有舞蹈动作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性智能障碍也是本病的突出特征。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本病与偏头痛有一定的关系,发病机理可能是因为脑内神经代谢通路或产能系统的异常或缺陷,这种异常影响到皮层和基底节而产生弥漫性脑病,这种缺陷间断性恶化引发了发作性偏瘫等症状。兴奋、啼哭、生气、接触强光、洗澡、特殊饮食都可诱发偏瘫发作。
本病临床表现为偏瘫出现年龄小于18个月,偏瘫可突然或逐渐发生,常左右两侧交替,或从一侧转移到对侧,也可始终局限于一侧,少数病人为双侧瘫痪。偏瘫以上肢最重,下肢次之,面部最轻。偏瘫的肢体可有颤动、舞蹈样动作、冰冷或发热、皮肤苍白或潮红、出汗等。同时可伴有双眼球震颤、双眼凝视。患儿偏瘫在清醒或活动时出现,睡眠特别是深睡以后消失。
本病患儿除偏瘫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开始说话及行走较其他小儿晚、行为异常、活动过多、不知危险,严重者有认识机能障碍,不能入学或学习成绩差。这些智力障碍在开始呈进行性加剧,数年后不再发展。
本病治疗目前使用氟桂嗪可明显降低交替性偏瘫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无明显副作用。本病无预防措施,所以作为家长要细心观察小儿,如有交替性肢体瘫痪,应到医院确诊,尽早开始治疗。

小儿急性偏瘫会影响智力吗?
小儿急性偏瘫是一种获得性神经系统综合征,常在比较健康的情况下忽然出现程度不同的一侧肢体瘫痪为其主要特征,多数病例早期就发生惊厥、神志异常或昏迷。
本病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指原因不明者。继发性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①脑部外伤,头颈部外伤,颈椎骨折或脱位;②病毒、细菌、寄生虫、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③脑部血管瘤突然破裂;④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引起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⑤全身性疾病如紫癜、血友病、闭塞性脉管炎等;⑥癫痫持续状态、肿瘤等。
小儿急性偏瘫有三种起病方式:①卒中型,最多见,突然抽搐、高热、昏迷,出现偏瘫,有时抽搐呈癫痫持续状态。一侧视力障碍,语言障碍与偏瘫同时存在。②急性型,仅表现为偏瘫,无神志改变或仅有短暂意识障碍。③间隔型,暂时性一侧肢体无力,常见颈动脉闭塞,若瘫痪对侧的颈动脉搏动减弱,具有诊断意义。起病情况决定了病变的性质,血管栓塞者可于数分钟内发病;血栓形成者起病较慢,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间歇或进行性加剧,但多数无抽搐;血管瘤破裂引起者起病急骤,突然头部剧痛,面色苍白,出冷汗。
常常在抽搐停止后出现瘫痪。约3~4个月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下肢功能恢复比上肢快,约半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者肢体有畸形。如果脑部基底节受损出现不自主的手足运动或舞蹈样动作;颅神经受损时出现面瘫、吞咽困难、流涎及说话发音不清;如果颞叶、枕叶或顶叶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失语或感觉障碍等;更为严重者,可有智能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本病2岁以下发病者预后差,存活者中30%~50%发生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还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行为问题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后遗症也较常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预防,积极预防头、颈部外伤,预防各种感染,防止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对心脏疾病病人应防止血栓形成。
本病的治疗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对症处理。急性期积极控制抽搐、出血及脑水肿。瘫痪的肢体绝对休息,保持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功能稍微恢复后鼓励早期活动,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及理疗,帮助肢体恢复功能。对智能落后者急性期后可试用谷氨酸或γ�酪氨酸。对有动作过多的小儿可选用利他林,并加强教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3
建议你最好去专业的康复医院去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好一些.康复训练是一个持久而漫长的过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第2个回答  2006-04-16
如果出现肌肉萎缩那是没什么希望了
希望在没有萎缩之前多活动脚!
第3个回答  2021-01-30

下肢异常步态纠正

第4个回答  2020-03-29

偏瘫可以采取康复训练来恢复肢体正常功能。

醴陵康复医院引进天轨步态训练系统

天轨步态训练系统是建立在大脑功能重组和神经可塑性基础上新的康复训练方法。借助天轨系统实现患者转移、站立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一方面可以提供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步态训练活动空间。

1. 神经系统疾病:脑损伤、脑卒中(中风)、脑瘫、周围神经损伤、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帕金森、多发性硬化等。

2. 骨关节系统疾病:骨折后期、关节炎、关节置换后期等。

3. 肌肉系统疾病:痉挛、肌肉萎缩、软组织损伤后等。

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
偏瘫患者在病情稳定以后即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以减少后遗症及残疾的发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翻身训练,肢体的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坐位平衡训练,床与轮椅之间的转换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不良姿势的纠正,肢体的推拿按摩。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脱衣服训练...

偏瘫手功能恢复方法
有被动性的机器手,还有高级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复直流电磁疗,对于手功能恢复较好。针灸手法可以增加、改善的肌力,还有低频电流刺激、神经低频电的刺激、神经生物反馈等治疗。如果患者手痉挛、上肢痉挛,可给予抗痉挛治疗,比如蜡疗、磁疗、肉毒素的注射,最主要是作业治疗,手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非常重要...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如痉挛性瘫痪患者,可进行肌肉牵伸、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走路不稳者,进行站立平衡以及走路训练,卧床患者可进行体位性训练,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可进行肢体活动锻炼,包括抬举手、伸腿屈腿、夹持东西等功能训练。康复锻炼需要循序渐进进行。

促进偏瘫上肢恢复办法
促进偏瘫上肢恢复方法可以采用针灸,理疗,按摩,热敷,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治疗,也可以配合中成药物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以及西药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治疗功能。康复锻炼主要是针对于上肢的协调性训练,进行坐立平衡训练,站力平衡训练以及动态平衡训练,进行步行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并且...

偏瘫病人怎么治疗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配合做头部偏瘫肢体针灸、推拿、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治疗,尤其是现代康复功能训练,对于偏瘫症状的改善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后期的康复治疗中,患者的积极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应该多鼓励患者活动锻炼,仅仅靠医院里面的锻炼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护理技巧有哪些?
1、当患者在得了偏瘫后,必须要有一段时间休息,不过家人要开导患者,让患者尽可能的进行日常的简单训练,主要是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

偏瘫怎么恢复
偏瘫是临床常见而恢复起来比较慢的一种疾病。出现偏瘫,需要做头部CT检查或者磁共振检查,详细了解头部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使用药物,需要输液治疗一段时间。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更需要做头部偏瘫肢体针灸、推拿、现代康复功能训练的治疗,尤其是康复训练,对于偏瘫症状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到康复科或者...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要早期开始,一般根据肌力进行评估,如完全0级,也就是不能活动的患者,康复可能针对摆放功能位,避免远期出现挛缩,不要出现垂腕,避免以后站不起来,不要出现深静脉血栓,要定期活动,但如果肌力已经恢复到1-2级,可以在床上进行平移,会进行其它康复,比如被动活动康复,可以用健侧手...

中风瘫痪怎么康复
1、运动治疗:利用治疗师的手法治疗或者利用设备来恢复患者翻身、坐、站、走的能力;2、作业治疗:主要针对上肢和手的精细运动训练,从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综合理疗:包括声、光、电、磁、蜡、水等,均可以提高偏瘫的运动功能。传统康复方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中药熏洗、中医中药等,均...

脑梗塞偏瘫康复怎么做?
康复训练需要患者积极参与,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康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总之,偏瘫康复是一个长期且需要耐心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康复医学科的专业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