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长平之战后,赵王要杀掉异人,吕不韦和异人买通吏卒,逃回咸阳。 吕不韦前期活动主要是通过华阳夫人确立异人嫡嗣的地位,这次回到咸阳,他要做的事就是让异人真正成为安国君的嫡嗣——未来的太子,实现定立国君的目标。 在咸阳,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异人见华阳夫人,让华阳夫人真正接受异人。《战国策•秦策五》记载了华阳夫人接见异人的过程。 异人怎样见华阳夫人呢?精明的吕不韦为让异人留给华阳夫人好印象,对他进行了精心包装。吕不韦知道,华阳夫人是楚国人,为投其所好,他让异人穿上楚国流行的服装。“不韦使楚服而见,”以勾起华阳夫人的乡情,讨华阳夫人的好感和欢心。
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它以浪漫富于想象力著称,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楚文化与北方文化是相对独立发展的。楚国盛产漂亮、华丽的丝绸刺绣。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楚国丝织品至今已的几十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等地。楚国丝织品的色彩,以红色、棕色为主,这与楚人崇火神的风俗相一致。火神是祝融。剌绣题材以动物、植物为主,而动物中又以龙、凤为主,表现了对生命与自由的向往。(图片:楚国帛画:龙凤侍女图)
异人很可能就穿着颜色艳丽、绣着凤鸟的衣服的楚国服装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见异人的装束,非常漂亮,与众不同,勾起了他对楚国的怀念,非常高兴,第一印象就很好,认为异人很聪明,善解人意,“王后悦其状,高其知,”不禁流露喜爱之情,认为异人见识高,她哪里知道,这都是吕不韦的主意!
华阳夫人说:“好哇,我是楚人,你的穿戴真让我高兴。”于是把异人认作自己的儿子,并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子楚”。子楚——楚人也。
从异人到子楚,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说明他的身份变了。有了华阳夫人的特殊关照,子楚嫡子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他就等他的爷爷秦昭王一死,其父安国君即位,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了。到这时,吕不韦的政治投机迈出了最具实质性的一步。他就等待他的奇货发挥作用,他要获“无数”利了。此时,异人的父亲安国君此时已年近50,即位后一旦驾崩,异人就是秦王,到那时,吕不韦不仅收回投资,而且即富且贵,成为人上人,那是何等荣耀的事!
事情的发展正在一步一步使吕不韦的打算成为实现。吕不韦和异人回到秦国六年之后,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终于寿终正寝。在秦国历史上,秦昭王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展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一定天下。所谓六世者,即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在这六人中最重要的有两人——秦孝公和秦昭王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并在军事上有所建树,是秦国发展史上的转折期。惠文王杀商鞅而不废新法,延续了了秦国继续强盛、发展的势头。秦昭王在位时间最长达56年。他通过改革稳定了秦国的政治;又通过成功的外交策略和凌厉的军事打击,使秦疆域扩大,楚、齐、赵三强被秦严重削弱,楚、赵几乎被灭国,对六国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秦统一天下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个时代是秦的强盛期和决胜期,是秦统一大业的奠基时期,其后诸王,在此基础上巩固胜利扩大战果,是昭王统一事业的继续,是水到渠成的收获期。总之,在消灭六国的斗争中,昭王时代是极为重要的朝代。
秦昭王时发动或参加的较大战争有:
1、伊阙之战 公元前293年,秦在伊阙(河南洛阳龙门)给韩魏联军致命打击,歼敌24万,继而攻占韩魏数城,迫使魏割让河东四百里,韩割武遂 地200里予秦。这次新占的宛(河南省南阳)、邓(河南省孟县)均为冶铁中心,秦军武器得以更新提高,军力更为壮大。此后几年秦连续对魏韩用兵,占魏61城,迫使魏献出旧都安邑。 后来多次攻打三晋进一步削弱三国国量,扩大版图和实力。
2、参加燕国发起的攻齐之战——乐毅伐齐,田单败燕之战
公元前286年,齐灭宋,引起东方各国恐慌,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燕、赵、韩、魏、等联合攻齐,秦也参加了。联军攻陷齐国七十余城,齐险些亡国,后田单利用火牛阵,才打败了燕国。此战,东方各国两败俱伤,秦出力不多,得利最大。
3、重创楚国 公元前280年和前279年分别从水陆两路大举伐楚,楚丧师失地,贵州、湖北大片国土沦为秦占领区,连首都郢也失守,楚顷襄王仓皇逃窜,被迫迁都于陈。秦在新占楚地上建立黔中郡和南郡,楚国势力由此大衰,秦国弱楚战略目的已达到。(图片:秦朝的弩机)
4、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在长平取得中国战争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胜利,歼敌45万 ,险些灭掉赵国,赵从此衰败不振。
5、消灭西周 何为西周?原来的西周早在前771年就灭亡了。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天子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拿周天子当回事了,周天子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常被诸侯侵凌。进入战国,周天子的权力范围只在河南河南洛阳附近的几个县,连一个小诸侯国都不如。而且周王室内部还常闹内乱。
前267年,周威王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争权,结果周分裂为两个,东周君和西周君,西周君控制着一个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周赧(nǎn)王。
就国力而言,任何一诸侯国均有灭周的绝对力量,就地理位置言,韩、魏灭周也易 如反掌,但他们都无此胆量向周发难。其原因在于投鼠忌器,畏惧灭周之举招致以下犯上的罪名,陷入道义上的孤立,甚至遭到各国共同讨伐,成为众矢之的。环顾当时天下列国,有胆略和实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风险的只有秦国一家。灭周在军事上是轻而易举的,后果却是危险的,必须有压倒各大国的军事实力。公元前256年,秦发兵攻打西周,赧王投降入秦,当年,周赧王和西周君均死,名义上的最高宗主国便被秦灭掉。仅剩东周。灭周不仅表明秦统一天下的 决心和意志,更显示了秦已具备击败东方各国联合进攻的雄厚实力,这一事件会给各国造成 深刻的心理威慑,意义是深远的。灭周是一个新纪元的真正开始,东方各国的末日也真正来临。
灭掉西周后,秦将代表天子的九鼎运到咸阳。所谓九鼎,相传夏禹时所著,象征九州,国家的象征。夏、商、周为国家之宝,拥有九鼎者即为天子,秦灭西周后将九鼎运到咸阳,也就象征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即可以名正言顺的统一中国了。
秦昭王注意发展经济,兴修水利,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他在位时修建的。(图片:都江堰)
秦昭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礼贤下士,他引进范睢,为了得到他的强秦计策,秦昭王在范面前五次下跪,成为一段佳话。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而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生卒不幸教寡人邪?”这第三跪打动了范睢,道出自己不愿进言的重重顾虑。秦昭王听后,第四次下跪,说道:“先生不要有什么顾虑,更不要对我怀有疑虑,我是真心向您请教。”范睢还是不放心,就试探道:“大王的用计也有失败的时候。”秦昭王对此责并没有发怒,并领悟到范睢可能要进言了,于是,第五次跪下,说:“我愿意听先生说其详”。言辞更加恳切,态度更加恭敬。这一次范睢也觉得时机成熟,便答应辅佐秦昭王,帮他统一六国。后来,范睢鞠躬尽瘁地辅佐秦昭王成就霸业,而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的典故,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誉,成为引才纳贤的楷模。
总之,秦昭王在秦国历史上是继秦孝公以后最有作为的君主,应该说,他奠定了秦灭六国的坚实基础。他死后,吕不韦和秦王政继续发展秦的力量,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
二
秦昭王死后,53岁的老太子安国君嬴柱登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就是秦孝文王。在吕不韦看来,安国君的即位,离他所追求的目标更近了。然而令他吕不韦想不到的是,他的理想实现的出奇的快,出了什么事呢?原来,孝文王即位仅三天就一命呜呼了!这真是一件蹊跷事。也许秦昭王的丧事还没办完,马上还要给安国君办丧事!由于谁也没想到安国君死得这么快,他连下葬的墓地都没有,之时草草下葬,结果到现在没有留下遗迹,不知具体地点。
孝文王是中国古代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没有具体材料,可以做以下推测:首先,他身体不好。漫长的太子生涯和宫廷生活,一味贪图享乐,损耗了他的身体,此人好色,嫔妃很多,仅儿子就20多个,整天在女人堆里混,能不伤身吗?
第二,乐极生悲。等了几十年,乐的是,老爹终于死了,安国君终于即位称王了,可熬出来了;悲的是,毕竟是自己的亲老爹死了,心里还是很难过的,悲喜交加,情绪波动,加之可能有血压高、心脏病,一折腾,突然犯病,抢救不及时,撒手而去。
孝文王一死,异人可就顺理成章地即位了,他就是庄襄王。当年32岁,也不算小了。异人登基后,应该感谢的人很多,首先是华阳夫人,没有她的点头并说服安国君,异人连咸阳都回不来,还谈什么继承王位?于是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
异人也没有忘记亲生母亲夏姬,尊她为夏太后,——两个太后并列,一个干妈,一个亲妈,真是历史少见。
当然,异人更忘不了帮助他即位的吕不韦,他下达的第一个诏令,就是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封吕不韦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及官、爵、封地于一身,在秦国是少有的。什么是食邑呢?
食邑是周朝已经开始的制度。最初是把土地封予或砖封予有功之臣或宗亲,其土地即称作食邑。受封者对于所受封土地,除了经济上的权益之外,尚有统治该土地及人民的权力。战国至秦汉行郡县制以后,食邑逐渐转向以该地人民所交赋税为主的经济利益为主,而失去其他政治、军事上的作用,大多以“户”作为食邑分发的单位。
吕不韦任丞相、封文信侯,还有十万户的食邑。十万户的食邑规模是很大的。古代有万户侯之说,那就很大食邑了,万户在战国秦大体上相当一个县的样子。而吕不韦是十万户,就相当于十多个县了。这么多的职位集于一人之身,在秦国历史上不多见。吕不韦却心安理得,在他看来,这是当年在邯郸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而已。从这一年开始,秦国历史进入了吕不韦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
第一,他实际上掌控了秦国的大权,在执政过程中,充分贯彻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第二,从前250到吕不韦死这十几年间之所以称为吕不韦时代还因为他立的第一个秦王异人无能,他辅政的第二个秦王嬴政年幼,吕不韦不担心他们会奈手奈脚,干扰或阻止自己推行具有吕氏特色的统治方法。
说到异人无能,包括他爸爸安国君,这爷俩,都不怎么样。和秦昭王的雄才大略根本没法比。
《战国策》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吕不韦和异人回到咸阳后,见到华阳夫人,确立了异人嫡子的地位。这一过程都是吕不韦导演的。异人这个人虚荣好色又无能。有一天,安国君突然问起了异人读书的事。说:“把你念过的书给我朗诵一段,我听听!”——“王使子诵”。哪知异人在赵国整天吃喝玩乐,根本没读过什么书,他张口结舌,背不出来,这时或许吕不韦在旁边暗示了他,异人说:
“儿从小被捐弃(抛弃)在外,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话的意思是,我读过不少书,但没有老师指导,故不会朗诵。安国君一想,这孩子从小在赵国,我对他关心不够,他不会背书也有我的责任,于是原谅了他,并把他留在了宫中。
这件事之后,异人很快就忘掉了。但对精明的吕不韦有触动,他担心由于这件事“漏怯”,影响异人嫡子的地位,于是由吕不韦策划,异人在安国君面前又作了一番表演,以显示自己并非大草包。一天,他对安国君说:“父亲过去曾去过赵国,赵国那些有势力的豪杰都知道您,可是您回到秦国后,再也没和他们联系,我担心他们有怨恨之心,图谋危害秦国和父亲。我建议您下令严查边境城门,早闭晚开,以防坏人进入。”大家听,这个建议无非就是早关晚开城门,不是什么高招,可安国君竟连连怕案叫绝,“王以为然,奇其计。”——认为这真是一条妙计。其实很一般,根本算不上妙计。由于异人的献计,安国君更坚定了立异人为太子的决心。
三
公元前250年,留在赵国的赵姬几经辗转,也带着嬴政回到了咸阳,异人全家团聚。
赵姬在赵国的这些年是怎样度过的?有一说,她在邯郸时有一男子陪伴,这个人叫嫪毐。嫪毐也是邯郸人。后来嫪毐到了秦国,引发了宫廷的内乱。这是后话。总之,赵姬在吕不韦的传奇故事中充当的是政治牺牲品,她没有理想,放荡不羁,与吕不韦同居,又被吕不韦送给了异人,不排除她到异人那里后还和吕藕断丝连,继续来往。后来又有嫪毐的介入。赵姬的人生经历决定了她是个悲剧性的人物,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在他身边的小嬴政知道不知道这里的内幕?赵姬与吕不韦、异人、嫪毐这三角、四角式的关系对嬴政幼小的心灵、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事实证明,复杂的、不正常的家庭关系,尤其是家庭伦理关系的紊乱,对后代的影响会非常巨大,会造成孩子内心的创伤,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可否认,秦始皇成年后的性格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国君仅3天的秦孝文王死后,异人登基,这就是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享受洛阳10万户的租税。至此,吕不韦终于如愿以偿,从一个商人变成了掌控秦国政权的权臣。
商人出身的吕不韦从政的能力怎么样?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事实证明,吕不韦有出色的政治才干和敏锐的政治头脑。他身上具有的商人的特点,即善于捕捉时机,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效益在他执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吕不韦担任丞相后做了三件事。一是大赦天下,二是灭东周,三是设计除掉信陵君。
先说大赦天下。在中国古代,新国君上台或有什么祥瑞出现时,往往要大赦天下,以表明本朝廷亲民应天,给人民留下个好印象.
吕不韦也不例外,他当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秦庄襄王发布诏令,《史记•秦本纪》:“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施于民。”什么意思?释放罪人,论列表彰先王的功臣,广施德惠,厚待宗亲族属,对民众施以恩泽。大家知道,秦以严刑峻法闻名,老百姓动辄犯法,吕不韦颁布这样的政策,就是要招揽民心,缓和社会矛盾。奖赏先王功臣以及对百姓施行一些恩惠,使得吕不韦在秦国臣民中留下较好印象。值得注意的是吕不韦的治国理念和商鞅的法家思想有明显不同。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推行严刑峻法,一人有罪,株连全家,甚至株连宗族,秦国的统治方法充满了法家的味道。《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刚开始时有些人不太理解,“以为不便,”就是你的新法不太好。后来新法推行以后,他们感觉还不错,于是这些人又主动找到商鞅,表示我们支持你,你的新法挺好。这本来是好事,最初有点意见,后来改变了态度,这是应该欢迎的。可是商鞅却说,这些人是“乱化之民”,就是专门捣乱的人,都流放到外地!——法家在历史上以待人刻薄,不尽人情著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论六家要旨》,就是评论当时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六家里面有一家是法家,他说法家严而少恩,太冷酷,说法家“可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这话现在听还是有道理的。法家这种缺乏人情味的特点是秦国的特色,而吕不韦就想力图改变这个特色。所以吕不韦执政就和法家有区别,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灭东周。
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建都洛阳,东迁后的周天子地位大不如前,诸侯不像以前那样尊敬周天子了,周天子的经济来源枯竭,势力范围不断缩小。相传东周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已和平民差不多,借了钱还不起,跑到高台上藏起来,这个高台被称作“逃债台”。成语“债台高筑”就出于此。
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发兵灭掉了东周的最后一个国君周赧王,周天子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巩地(今河南巩县)还有一个周公,是东周王室分裂的一部分。
小小的周公是周王室的残余势力,本来没有什么能量,但要无缘无故地灭掉他,恐受到道义的谴责,留着吧,又是统一的障碍。可巧,机会来了。前249年,自不量力的东周君竟然联合诸侯图谋攻秦,吕不韦抓住机会,发兵打东周,没费力气,就把东周灭掉了。灭东周,是吕不韦指挥的第一场战斗。没费劲就结束了战斗。
灭掉东周后,吕不韦做了一件很人性化的事,就是他没有杀东周国君,而是将其迁到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继续享受当地人的租税,以体现吕不韦的宽容之心,赢得诸侯的好感。请大家注意,在吕不韦担任丞相的十多年中,秦在作战中,大规模的屠杀现象较前有所减少。这反映了吕不韦的思想理念。
这一年,吕不韦又派兵攻占了韩国的成皋和荥阳(今河南荥阳境内)。建立了三川郡。成皋和荥阳是关西通往关东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中这一带都是重要的战场。秦占领这一地区,为后来东进铺平了道路。
转年,秦又继续向东用兵,进逼韩国、赵国。
第三件事,设计除掉信陵君
秦国不断向东用兵,引起各国的恐慌,魏国也感到危险,于是魏安厘王赶忙派人去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前243年)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四公子还有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在这四个人中,信陵君魏王口碑最好。他重感情,讲义气,乐于助人。
魏王为什么请魏无忌呢?
这要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起。长平之战后,秦军想一鼓作气灭掉赵国,于公元前257年围攻邯郸。邯郸告急,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命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所谓符即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图片:虎符)
信陵君解赵国之围,赵国自然感谢他,但是魏国可饶不了他,这是因为他买通赵王宠爱的妃子如姬,偷出兵符,并杀了魏军将领晋鄙,虽然救赵取胜,回国后也难逃国法惩罚,于是他干脆住在了赵国,一住就是10年。
前247年,秦军大举攻打魏国,魏军节节败退,在危急时刻,魏王想到了足智多谋的信陵君。于是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使者见到信陵君,说:“公子之所以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是因为您是魏国宗室,现在魏国有难,您不去解救,一旦秦军攻下大梁,把魏国宗室祖先的宗庙夷为平地,您还有什么面目见天下的诸侯呢?”(《史记•魏公子列传》)听了使者的话,信陵君猛然醒悟,想到自己是魏国人,还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他打消了顾虑,随使者回到魏国。魏王对信陵君回国十分欢迎,也不再提十年前的事了,任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主持抗秦战争。
信陵君领命后,决定实行联合抗秦的策略,他派出使者向各国求援,说服各国君主联合抗秦。由于信陵君在各国威信很高,都愿意参加联军,这次联合有赵、韩、魏、楚、燕五国。他们的联合说明秦的确对东方各国的威胁很大,不过五国联合又使秦有些吃不消。结果秦军被联军打得大败,秦军退回函谷关。这是吕不韦指挥战争的第一次失败。他考虑到五国联军正在势头上,只好先不出兵。但他想要破除东方抗秦力量,必须除掉信陵君。经过精心谋划,他想出了一个计谋。什么计谋呢?
这就是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吕不韦派人,带着大量财物到魏国活动,他们买通晋鄙的门客,让他们散布信陵君的坏话,有人说:“魏公子在国外呆了十年,现在统帅魏国军队,魏国军队都成了魏公子的私家武装了。”
还有人说:“魏公子不仅统帅魏国军队,这次还统帅五国军队,各诸侯都知道有魏国公子无忌,哪里知道有魏国的国王!”甚至还有人说:”如果魏公子趁此时机自立为王,各诸侯国都畏惧魏公子,一定会帮助他夺权的!”
秦为了使这些谣言广为传播,多次派人去魏国活动,还假装问在秦国的魏国使者魏无忌何时当上魏王了,可喜可贺!魏王每天几乎都听到这样的话,起初不信,后来越传越多,越传风声越大,使得他也信以为真了。于是大怒,下令免去信陵君将军的职务。
信陵君内心非常痛苦,有口难辩,他伤透了心,无意再找魏王申辩,也没有用行动取得魏王的信任。于是称病不朝,整日在家中与宾客饮酒,与妻妾厮混,花天酒地,自暴自弃。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年,身体也搞垮了。后来在一次痛饮之后,醉酒身亡。
信陵君没有败在战场上,却被吕不韦设计的离间计击中,实在可悲!信陵君之死,扫除了秦国东进的一大障碍,对秦国而言是件好事,吕不韦主政后的所作所为,说明他是个搞政治的好手。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D0%D0%D6%AA%B4%F3%D1%A7/blog/item/ffe5cfb1ab022f5009230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