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的历史起因

如题所述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倒幕运动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英荷法四国军舰炮击下关(下关战争),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萨英战争)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稜郭(在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日本全境统一。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余波。随着西南战争中萨摩军的失败,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
日本资本主义革命:黑船来航(1853)——安政大狱(1858)——樱田门事变(1860)——文久政变(1863)——池田屋事变(1864)——禁门之变(1864)——功山寺起义(1864)——四境战争(1866)——明治天皇登基(1867)——小御所会议(1867)——鸟羽、伏见之战(1868)——江户无血开城(1868)——北越战争(1868)——“奥羽越列藩同盟”瓦解(1868)——箱馆战争【五稜郭之战】(1868——1869)——西南战争(1877)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7

    明治维新 -历史背景


一、幕末危机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1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二、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Calbraith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2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主要集中在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今高知县)、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三、改革派的建立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着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4年,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此后,长州在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的主持下进行改革,倒幕运动蓬勃发展。

武装倒幕的根据地又称为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明治维新 -历史起因


一、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3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二、倒幕运动,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英荷法四国军舰炮击下关(下关战争),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萨英战争)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

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坂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稜郭(在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日本全境统一。

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余波。随着西南战争中萨摩军的失败,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

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3、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

运用唯物史观谈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
明治维新是统治阶级发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调整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日本封建统治相对中国来说比较薄弱,因而倒幕派的实力能够发展壮大;2、倒幕派发展壮大以后推翻了幕府的腐败统治,拥立明治天皇实行改革。3、明治维新实行了全面且行之有效的措施。4、很重要的一点,日本明治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世界总体上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侵略势头还没有以后那么猛烈,并且当...

谁给我通俗的讲讲明治维新
至于明治维新的过程,更简单,一句话就能说完,因为都是那几个吊丝藩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概括一下,就是发展教育,大炼钢铁。发展教育,现在看来是件很潮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成效不能立即显现,甚至过了很久都显现不出来。至于大炼钢铁就不说了,这事中国也干过的,你都懂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很不靠...

谁给我通俗的讲讲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是指日本在1860年代到1880年代间,以维新志士所建新政府为核心的民族统一主义与西化改革运动。后世则以此为明治天皇时期的运动,称之为“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期间,,结束长达600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建立日本近世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政治上,他们透过推行天皇亲政和推行议会政治(合议)的...

日本明治年间是指多少年?是中国的什么时期???
明治天皇在位期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维新的主要成果是日本近代工业迅速崛起。日本从此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并使日本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明治维新发生在幕府统治的矛盾在进一步计划,广大中下层武士不堪忍受压迫,反抗压迫意志强烈,为天皇发动改革准备了武装力量。而戊戌变法只是妄想只用西方先进了理论,而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制度,并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众,没有武装力量,没有群众基础,从而失败了。中国的国情远比日本的复杂...

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概括阐明日本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
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大名(地方领主)、武士,与要求进行资产阶级改革的商人们结成政治性联盟,与农民一并成为“倒幕派”的骨干力量。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可以说,明治维新的起因便是当时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如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阐述的...

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二、 明治维新P153-157页 1、 明治初年的改革: (1)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军事---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文化---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废藩置县
日本明治维新的关键一步:废藩置县<\/ 废藩置县这一历史变革,如同一座桥梁,将日本从封建时代的诸侯割据带入现代化国家的序章。它涉及三个核心层面,让我们逐层剖析。首先,起因在于明治二年(1869年)天皇的改革决心。在取消公卿、藩主,实行新制度的同时,"版籍奉还"命令的发布,标志着对传统藩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