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但长期以来,学生害怕作文,为文造情,少慢差费的现状尤为突出,加上课时普遍偏紧,每学期课堂作文仅区区6篇.高中三年下来,学生正式作文只有30篇左右,训练的量显然不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致高考作文空话连篇,要么拿古人说事;要么胡编乱造,以所谓创新形式来掩盖内容的空虚;要么空泛抒情,“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便是所谓的满分作文也是徒有虚名而已.到了社会上,一个高中生或者大学生,也不一定能写出内容详实、血肉丰满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至于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文令人更是不敢恭维.中学作文教学为人所诟病,被指斥为“误尽苍生”,作文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仔细分析,学生不是不喜欢写文章,而是不喜欢写带有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素材,而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学生不是天生感情苍白,而是没有积淀情感,没有找到抒发感情的突破口;学生不是不想与老师交心,而是在正规作文本上不便交流;学生不是不喜欢演讲,而是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
“自由写作”的提法,始于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他们的做法是,高一学生入学伊始,先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写作,想写就写什么,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逐步扩大范围,效果良好.
李海林教授曾撰文说过一个有趣的案例,一个作文别字连篇、文理不通的学生,在给一位自己心仪的女孩写信时,其情感之真挚,表意之畅达,文辞之优美,令人惊叹.同样是写作,效果天壤之别,原因何在?一是老师“要我写”,一是“我要写”;一是“为文造情”,一是“情发乎中”.可见,不拘形式的自由写作的魔力,关键在于这种写作是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内心需要.
鉴于此,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将“自由写作”引入写作教学,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打通阅读与写作的联系,打通“为自己写作”和“为他人写作”的联系,让写作成为一种应用生活、抒写心灵的工具和技能.
2002年以来,我们语文组的部分同仁,开展了“非常规性写作教学”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人生;教会学生积淀情感,学会感动;指导学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为此,我们倡导学生写随笔,写读书笔记,写研究性作文,写演讲、辩论稿,尽量少写命题作文,尽量减少写作时的束缚,让真情在笔尖流淌,让真知灼见在文中闪光.三年以来,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2005年4月,我们将课题更名为“新课标下自由写作教学”研究并获得省级立项,旨在运用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写作教学改革,形成经验后向全市推广,为文都桐城写作教学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