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做了血常规检查,医生说我血小板低是什么原因

我怀孕三个月了,昨天去医院检查,做了血常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值85L,血小板压积0.05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8L,单核细胞比率1.8L,中性细胞比率75.8H,其他正常,大夫说我血小板偏低,我前些日子感冒过,但不发烧,请问血小板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不是有什么病?这样子生小孩可以吗?会不会有影响?请懂医理的朋友帮帮忙!非常感谢!

血小板(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在长期内被看作是血液中的无功能的细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医师J.B.比佐泽罗发现它们在血管损伤后的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

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如人的血小板数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在止血、伤口愈合、炎症反应、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无脊椎动物没有专一的血栓细胞,如软体动物的变形细胞兼有防御和创伤治愈作用。甲壳动物只有一种血细胞,兼有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生成

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形态结构

循环血中正常状态的血小板呈两面微凹、椭圆形或圆盘形,叫做循环型血小板。人的血小板平均直径约2~4微米,厚0.5~1.5微米,平均体积7立方微米。血小板虽无细胞核,但有细胞器,此外,内部还有散在分布的颗粒成分。血小板一旦与创伤面或玻璃等非血管内膜表面接触,即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伪足,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树突型血小板如及时消除其刺激因素还能变成循环型血小板,粘性变形的血小板则为不可逆转的改变。血小板有复杂的结构和组成。血小板膜是附着或镶嵌有蛋白质双分子层的脂膜,膜中含有多种糖蛋白,已知糖蛋白Ⅰb与粘附作用有关,糖蛋白Ⅱb/Ⅲa与聚集作用有关,糖蛋白Ⅴ是凝血酶的受体。血小板膜外附有由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有关分子组成的血浆层(血小板的外覆被)。血小板胞浆中有两种管道系统:与表面相连的开放管道系统和致密管系统。前者是血小板膜内陷在胞浆中形成的错综分布的管道系统,管道的膜与血小板膜相连续,管道膜内表面也有与血小板膜一样的外覆层,通过此管道系统,血浆可以进入血小板内部,从而扩大了血小板与血浆的接触面积,由于存在这套与表面相连的发达的管道系统,使血小板形成与海绵相似的结构;后者即致密管系统的管道细而短,与外界不通,相当内质网。血小板周缘的血小板膜下有十几层平行作环状排列的微管,近血小板膜处还有较密的微丝(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它们与血小板的形态的维持及变形运动有关。血小板内散在着两种颗粒:α颗粒和致密颗粒。α颗粒内容物是中等电子密度,有的颗粒中央还有电子密度较高的芯。α颗粒中含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第4因子、组织蛋白酶A、组织蛋白酶D、酸性水解酶等。致密颗粒内容物电子密度极高,含有5-羟色胺、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抗血纤维蛋白酶、焦磷酸等。另外,在血小板中还存在有线粒体、糖原颗粒等。

生理功能

血栓形成和溶解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受到损伤部位激活因素刺激出现血小板的聚集,成为血小板凝块,起到初级止血作用,接着血小板又经过复杂的变化产生凝血酶,使邻近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互相交织的纤维蛋白使血小板凝块与血细胞缠结成血凝块,即血栓(见凝血因子)。同时血小板的突起伸入纤维蛋白网内,随着血小板微丝(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收缩,使血凝块收缩,血栓变得更坚实,能更有效地起止血作用,这是二级的止血作用。伴随着血栓的形成,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致密颗粒和α颗粒通过与表面相连管道系统释放ADP、5-羟色胺、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细胞生长因子、血液凝固因子Ⅴ、Ⅶ、Ⅻ和血管通透因子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通过激活周围血小板,促进血管收缩,促纤维蛋白形成等多种方式加强止血而有些效果。物质则可加强损伤部位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当血管损伤部位血栓形成,血液停止流失以后需要防止血栓的无限增大,避免由此而产生的血管阻塞。此时,由血小板所产生的5-羟色胺等对血管内皮细胞起作用,使其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促使纤维蛋白溶酶形成,进而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本身也有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与纤维蛋白溶酶原,产生纤维蛋白溶酶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的再溶解。

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起作用

血液在血管中迅速流动有时会损伤血管壁,血小板可从流动状态转而附在内皮细胞表面,两者之间的细胞膜消失,细胞质相互融合,从而使内皮细胞得到修复。

血小板粘附、释放及聚集的机制 血小板表面有许多不同受体,这些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即被激活。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内皮下组织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暴露,两者中有一9肽结构的活性部位。从这一活性部位通过VWF因子与血小板膜上的受体糖蛋白1b连接,实现了血小板与损伤部位的粘附。血小板激活后,环状的微管向内凹曲。血小板出现放射状的突起,其中出现与其长轴一致的微丝、微管。颗粒向血小板中心部集中,并靠近与表面相连的管道系统。血小板由循环型变为树突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血涂片上所见的血小板,如分为中央的颗粒区与周缘的透明区,就是处于这一阶段的特征。

粘附的血小板开始释放其内容物,随着血小板形态的变化,血小板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的磷脂分子中的花生四烯酸游离出来,进而受血小板膜上酶的作用,形成血栓素A2等。血小板颗粒内含物的释放不是同时进行的。由致密颗粒释放ADP、5-羟色胺的反应出现得快。α颗粒则随其内含物不同,释放迟早不同;含血小板第4因子、β血栓球蛋白等成分的α颗粒先释放,含酸性水解酶的颗粒(相当于溶酶体)后释放。释放是需能过程。膜上的钙泵将Ca2+泵入血小板内,激活ATP酶,最后引起血小板收缩,导致血小板内颗粒的释放。

血小板之间的相互粘附叫做聚集。ADP、肾上腺素、凝血酶和胶原等都是血小板的致聚剂。不同的致聚剂引起的聚集过程表现有所不同。如加入ADP可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而聚集的血小板释放的ADP可以再次引起新的血小板聚集。从而可以出现两个聚集波。胶原本身不能直接引起血小板聚集,只能在诱导血小板释放ADP后引起。聚集发生的机制至今已知有花生四烯酸途径,致密颗粒途径和血小板激活因子途径,已知不少因素如Ca2+和纤维蛋白原都与血小板的聚集有关。激活的血小板中,血小板膜里的花生四烯酸游离出来,最后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血栓烷A2(TXA2)。血栓烷A2是迄今已知的最强的致聚剂,而内皮细胞释放的前列腺素I2(PGI2)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环腺苷酸(cAMP)水平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

哺乳动物血小板存在着种属间的差异。如兔血小板致密颗粒中,除5-羟色胺外还含有组胺,人的血小板对致聚剂ADP、凝血酶等均无反应。兔、大鼠、小鼠、猪、羊、马对肾上腺素无反应。在5-羟色胺含量、对聚集抑制剂的反应性等方面也有种属差异。

随着生物和医学的发展,细胞的粘附成为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血小板粘附、聚集可望使这一课题取得新进展,血小板也是理想的神经药理学的模型。血小板的收缩与松弛和骨骼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

血小板是怎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

血液受损伤流血时,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血小板能释放5-羟色胺,儿茶酚按等血管收缩素,使受损伤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同时管内血流量减少,防止血液流失。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 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墙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3.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受到损伤的血管或组织处于产生一些因子,启动内源性和外源性血凝系统,在血小板所释放的不同因子的综合作用下,数分钟内完成了一系列酶促生化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血浆内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约34万,电镜下观察数条肽链形成螺旋盘曲的四级结构,整体上看呈团状。纤维蛋白则是细长丝状,并相互交织成网,因而把血细胞网罗起来,形成冻胶状的血凝块。

4.释放抗纤溶因子, 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于血小板含有抗纤溶因子、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动, 使形成的血凝块不致于崩溃。
血小板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正常人血液中计数为100×109/升一300×109/升,占血液体积的0.3%,妇女在月经期可减少50%~75%,幼儿含量稍低。血小板约2/3在末梢血循环中,l/3在脾脏中,并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
血小板为圆盘形,直径1~4微米到7一8微米不等,且个体差异很大(5~12立方微米)。血小板因能运动和变形,故用一般方法观察时表现为多形态。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3层结构,即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的外围为第1层;第2层为凝胶层,电镜下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3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如果血小板低的话就会在我们发生碰撞后留下淤斑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9-27
血小板对毛细血管壁有营养和支持作用,孕妇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易破裂,皮肤、粘膜就会出现出血点。

血小板是由骨髓产生的,在血液中的寿命大约是7-10天,主要由脾脏破坏。正常妇女血小板为(100-300)X109/L,妊娠后血小板数目、外形、功能均无明显改变。孕妇如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就是血小板减少症,一般表现为皮肤及粘膜出血,体表可见出血点,或皮下成片出血而成紫斑,刷牙时牙龈、口腔出血,或者是便血尿血等。出血反复发生,可引起贫血。

孕妇如发现自己血小板低应作如下措施:

1、多吃红枣、连衣花生、桂圆等。

2、不用会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3、避免外伤。

4、提早入院待产,做好输血、补充血小板的准备。分娩中尽量避免产道撕裂,预防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9-27
你好!血小板检查偏低往往也有受外界的因素的影响,如化验误差,最近有验证存在等.所以你现在先不要担心!建议过一周后再次复查再看.骨髓若仍然偏低的话就需要详细的检查,进一步检查骨髓、血小板抗体、淋巴细胞亚群.
第3个回答  2007-09-27
血小板低指伤口不容易愈合 它有正常的范围 至于更专业的我觉得不要在这里询问 打电话找专业的医生或去医院询问
第4个回答  2007-09-27
没事,血小板值正常100--300 你只说轻度偏低,凝血功能差点而已,没有问题的.放心吧.

血小板平均体积偏低的原因有哪些?
另外,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也有可能会出现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血小板低了怎么办
检查血常规的时候发现血小板减少,原因往往较多。血小板减少可因为免疫相关原因,还有继发病毒感染、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肿瘤等原因。知道血小板减少不同原因后,再根据血小板计数进行相关处理。原发性血小板低也就是现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血小板计数在30×10^5以上,患者可以临床上观察,进行血小板的一...

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这是怎么回事?
解析: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或功能减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成年人的治疗通常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例如强的松每日1mg\/kg).如有效,血小板计数将在2~6周内恢复正常,然后逐步递减皮质类固醇.但大多数病人的疗效不够满意,或是减少肾上腺类固醇剂量后即复发.脾...

是怎么回事?血常规化验只有血小板低?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血小板产生不足、脾脏对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坏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释等。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能引发一系列出血症状,如多发性瘀斑,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如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阴道出血);...

单纯血小板低是怎么了
单纯血小板低是指外周血中血常规化验只有血小板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和比例是正常的,红细胞数量也没有减少或增多的情况,单纯血小板低有多种原因,比如一个人感冒的时候就会出现单纯血小板降低的情况。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者应用肝素等,也会出现血小板数量降低的情况。在血液科有一种疾病会引起血小板...

血小板下降是什么原因?
1、血小板生成不足: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2、血小板破坏过多: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

血常规检查重度贫血血小板低是怎么回事
病情分析: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有骨髓造血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继发于肝病后的血象异常等原因,如果血红蛋白低于60,血小板低于20会有休克和出血的风险,建议先查找原发病,积极治疗,如果此前无其他基础疾病,建议去血液内科就诊。

血常规检查时血小板减少,其他都正常,怎么回事
回答:如果是长期的血小板减少,比较常见的疾病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不进一步检查是不能诊断的。其他的病比如MDS,红斑狼疮,再障早期等都可以引起单纯的血小板减少。 应当检查骨髓涂片,自身免疫抗体谱,血沉等确定到底是什么疾病。如果血小板低的较多,也可以先用激素治疗,如果能提升血小板,也是支持自身免疫...

刚刚做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是血小板低于正常值:(,身体是不是出问题了呢...
血小板是大低于正常这是生成血小板的脾或骨髓出了问题。是小低于正常的话也许是一个误差的问题或只是你当时的血小板低一点而已。是正常的。

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通常具体情况如下:一、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抽血做血常规检查时,抽血管内的抗凝剂,常用EDTA抗凝剂,患者的血小板会和EDTA抗凝剂发生反应,此时血小板计数降低,但患者没有明显出血倾向,如果换枸橼酸钠抽血管,具有抗凝作用进行检测时,会发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内。二、真性血小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