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问题,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成年人最关心、最重视、最愿意投入却也最感到头痛的一桩事。这一篇所涉及的理念、技巧和方法,也许能为你在子女的教育方面敞开一扇门,打通一条路,帮你走向家庭生活的柳暗花明。
一、家教应明确目标
目标之一: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能自己思考、自己行动的人。
父母把孩子要跨越的路上的障碍物先全部清除掉,这叫“过于保护”;孩子每走一步都要指示一下,这叫“过于干涉”。结果是:孩子到任何时候也不会一个人走路,因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以及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没有一个孩子是跟别的孩子完全一样的。但是,很多父母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或者要求孩子与自己的步调一致,等等。这样做只能得到扼杀孩子个性的结果。
目标之二:及时欣赏,使孩子的优点不断增多。
要培养孩子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要充满信心,要给孩子的心田浇灌丰富的营养和水分。
这营养和水分就是找出孩子的优点并加以欣赏和表扬。该批评的时候也不要回避问题,但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表扬。把批评和表扬的比例大概定为“一比三”是合适的。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自信及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然而如果要批评,则必须注意方式。
目标之三:有理想,更坚强。
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不管多么微不足道、多么滑稽可笑,作为父母,要静心倾听孩子讲述他的梦想和希望。
父母还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讲自己的经验,讲讲那些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而最后实现了自己理想的人们的生活经验,让孩子知道人生的目标是在出力流汗、不断重复失败的过程中达到的。
目标之四: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
切忌不要只将眼光落在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已经学会了多少东西上,别总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相比,跟平均值比,这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发展没有好处,会使孩子失去自信。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的个性、相信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没有完全照着父母期望的那样去做,这是很自然的事。大方向对了就行,不必太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更能使孩子茁壮成长。
二、父母要做三件事
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各国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手指头塞住漏斗底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漏进瓶子。由于没有经验,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把漏斗口对准瓶子口,沙子就漏得没多少了。但这孩子没有一点儿不耐烦,他一点一点儿地做着、做着。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先将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就装满了。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而他的妈妈,更是一个劲儿地拍手鼓励着孩子。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说:“来,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儿灌下去。
中国的家长什么都愿意为孩子做,认为自己多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就少辛苦一些。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 “走冤枉路”的过程,其实是积累财富的过程。一些创新性的发现都是通过“走冤枉路”而得到的,而且孩子自己通过辛苦付出得来的成果会感到特别的甜美。让孩子获得现成知识或经验的做法,不仅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和积累的机会,也剥夺了让他证明自己、习得自信的机会。
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可归纳为三:一是对孩子事事管、时时管、处处管,替他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甚至事与愿违;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可想而知;三是科学地管、适度地管,做得不多,但却在轻松愉快中让孩子健康成长。很显然,父母在对孩子的管理上应该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该管则管,该放就放。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要做孩子的好“律师”。首先要了解孩子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是对其施于教育、进行引导的前提,不然的话,家教就无从谈起。而要了解孩子就得让他对你敞开心扉,达此目的的要诀是维护其自尊和权利,使你成为他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父母,要像“律师”对待其当事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解并满足其个性方面的合理需求,维护好其合法权益。
二是要做竞技场上的“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上,孩子只能通过自己去努力才能够取得成功。父母应该像竞技场上的“拉拉队”给予孩子以赞美、鼓励和支持,使其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保证其人生成功的自信和理想,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做好“拉拉队”,还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使孩子在挫折面前坚韧顽强,在人生路上一往无前。
三是要检点言行,当孩子的榜样。孩子认识自己或自我意识的建立,通常是依据他人、特别是父母言行的反馈来实现的。父母的行为表现是孩子平时使用最多、作用最大的“镜子”。平时父母之间的和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父母在为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较高境界等,都是孩子成功、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家长,请多多审视自己
好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在行为方面不怎么好,不尊重人,斤斤计较;而别的有些孩子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其实这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大有关系。父母在儿女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子女教育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人生最初的道德观念,是非标准,为人处世准则是从家庭中得到的,幼小的孩子没有与社会接触、交往的经验。首先教他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是父母。父母怎样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怎样对待社会,同事,邻里,怎样为人处世,能否好坏分明,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孩子模仿和吸收,要想使孩子具有什么品质、修养,父母首先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和修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和家长自我教育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而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所以,家长对于自己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教育能力等各个侧面都要不断自省、改进、提高,要配得上做子女的“好榜样”,做到以自己健全的人格对孩子进行感染、熏陶和塑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因此,做为父母,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在言谈举止上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自己真正能成为孩子的一面光亮的镜子,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孩子用切实的行动去求真,求善,求美。
四、父母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让孩子能有人身安全,做父母的对此都非常明确。然而,让孩子有安全感,也许不少家长缺少这种意识。事实上,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成人的这种意识不可缺少。
依恋父母是儿童的本能的需要和行为表现。做父母的一定要创造温暖和安全的环境与氛围,让儿童经常获的安全、幸福的感觉。这样他才会有一个稳定的心理基础,就不会有一点事儿而害怕和焦虑;这不仅使孩子当下感觉良好,实现了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而且为他未来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更有质量地生活奠定了基础。
安全感、信任感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都很重要。如果当妈妈的对人充满了敌意,充满了不信任,孩子会在不经意的潜移默化中感染上这些不良情绪。比如有个人觉得你的儿子很可爱,想带他出去玩。如果你是缺乏信任的妈妈,就会告诉儿子说:“你别去,他会把你带走的,那样的话,你就永远见不着妈妈了!”心理健康、充满爱意的妈妈常会对孩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一大堆一大堆的好人,有坏人但坏人很少,。当然,等他大了以后,还应该从相应的角度告诉他人是复杂的,坏人身上也有好的一面,好人身上也有恶的一面,一定注意不要在无意识中引导出孩子本能中消极的东西来。
人的本能中存在着积极面和消极面,对儿童的积极面要尽力去关注、引导、激励和发掘;对于消极面则要避免关注和刺激。这应成为家长教子过程必须坚持的原则。譬如,孩子摔倒自己爬起来了,孩子把好吃的糖块送入妈妈嘴里,孩子对弱者的同情、为穷人捐助等等,父母一定要及时关注和表扬;譬如孩子看到别人的东西想要,只要他没有伸手去拿,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不予理睬,不理睬的客观作用就是淡化。对于孩子非理性的东西,不予关注是上策,说理教育是中策(因为说教本身就是提醒关注和强化),批评打骂是下策。让孩子本能中理性的部分长成大树,使其非理性的本能处于原始的萌芽状态,这是教育者和做长辈的应有的大智慧。
五、欣赏孩子的错误
“你怎么这么笨”——当我们教孩子做某件事而孩子总是学不会或遗忘时。
“闭嘴,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当孩子考试的成绩很好,却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时。
“不许哭,你要是再哭,我就……”——当孩子和别人发生冲突,或挨了打感到委屈的时候。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一味地批评孩子会扼杀孩子的自信,扼杀孩子进取和进步的动力,因此,我们应学着去欣赏孩子的错误。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欣赏孩子的天性或本能。孩子就像花蕾,还没有充分展开,给他时间、机会和土壤,他会开得花枝招展。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会弹钢琴,可是我们的孩子却比他们家的孩子更会打篮球;我们家孩子的英语可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可是我们家的孩子数学还不错;我们家的孩子可能很淘气,会做许多让人生气的事情,可是他还是比以前有所进步……。只要你愿意和懂得欣赏,在孩子身上就一定有值得你欣赏的理由和内容。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欣赏孩子独特的方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并加以表扬;在一个序列中只有一个第一名,但是,如果我们创造更多个序列,就会创造出更多个第一名。帮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第一,让孩子体验一下第一的感觉,这是重要的家庭人际关系技巧。
欣赏孩子的错误,就是要挖掘孩子犯错误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比如打架,孩子打架是一个向社会学习的过程,会打架的孩子知道怎样打架是有理的,架打到什么程度时应该停止,打完架如何寻求调解,这对于孩子长大以后解决人际关系冲突和人际矛盾是大有裨益的,不会打架的孩子要么受人欺负,要么防卫不当惹下大祸,因为他长期压抑的怒气一旦爆发出来常常难以遏制、不计后果。
孩子都是在不断的犯错、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的,因此,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急着训斥他,这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大好时机,和孩子一起展示错误、欣赏错误、研究错误,在错误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在不断反省中走向成熟和提高。
六、让孩子学会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自我接纳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
人的进取心包括两个内容,一种是追求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不接纳自己的人把心思用在避免失败上,在消极的心理驱使下被动地生活。经常想到的是:“我不能出错,”“可别让他们小看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失败。”……自我接纳的人常常这样想:“我挺好,”“我有把握,”“我相信”等。
为使孩子自我接纳并获得成功,父母应引导孩子做到——
1.停止与自己对立。暗示语为:“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独特性。”
2.允许自己犯错误。暗示语为:“不论做错了什么,我将吸取教训,不犯同样的过错。把错误转化成自己的“老师”,从修正错误中学习和提高,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以便少走弯路。”
3.接受自己的负性情绪。坦然地承认和接受负性情绪,保持顺其自然的态度,相信只有接受才可能去加以克服。暗示语为:“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都要与它和平共处,对其正视、体验和接纳,从中了解和认识自己,以建设性的态度加以解决问题和不足。”
4.现实性自我接纳。不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5.正确看待失败。失败是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成功的一种经历,一种财富;即使在遭受困难和痛苦时,也照样能够体验到幸福与快乐。
6.能够接纳他人。接纳自己的同时,还要与人合作。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他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就不易发挥出来,其人生也很难有出息、有价值。
自我否定的人,他内心灵深处会折本能不能接受这对自己的否定,于是他很容易就会陷入自我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当两者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对外界的一种投射——不能自我接纳变成了——别人不接纳自己。于是他想:既然别人不能接纳我,我也不能接纳别人——这样一来,他人际交往过程就把变得困难起来。因此,只有真诚地接纳自己的人,他才会很自然地接纳他人。
为了让孩子成为既能接纳自我又能与人搞好关系的人,家长应鼓励孩子掌握的一些原则方法:①倾听别人;②尊重别人;③主动与人交往;④巧妙地称赞别人;⑤不过多地约束自己等。
七、鼓励的作用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时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转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一句鼓厉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 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 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八、教育中的赏识与批评
渴望被人赏识是人之天性,更是保证儿童时期健康成长的精神需求。正确的赞赏能使人们体验到成功的充实和快乐,这种体验进而转化为其学习、行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家教中最忌讳的是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一位名家说:“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枝干都不美丽,也许他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几分美感。”老师和父母应该学会及时捕捉和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真诚地从本质上信任或看得起他们,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切实找到“我能行”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的孩子,他充满信心,勇力无穷。
发挥好赏识教育的作用,有几个前提很重要,一是要克服“唯学习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二是必须爱孩子,没有真爱的赏识是无源之水,无薪之火;三是要真诚,做到不卑、不亢、不哄;四是要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有针对性地去赏识,更好地发挥赏识的激励作用。
正确的赏识教育不排斥批评,更不否定批评的重要作用。适度的批评可以培养孩子敢于担当、不怕负责的优秀品质,批评还有增强挫折承受能力之功效,可以使其心身更健康,人格更完善。积极批评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如果他觉得你的批评是好朋友的提醒,就会把这种批评视作生命的珍贵礼物,以感激的心态去接受。请看一位老师是怎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试想,这种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肯定性批评,孩子能拒绝接受吗?
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得以不断成长和成熟的,好多规则和道理,老师、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难有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一些家长和老师由于态度、情绪和方法上的误区,往往使批评的过程变味,主要表现为:①把批评变成讽刺、挖苦、侮辱或贬低;②错误比较,以彼之优比此之劣,以彼之长比此之短;③缺乏耐心,以偏概全,以点滴否定全面;④忽略个体差异,仅以学习成绩为标准、论优劣,对学习好的学生笑脸赏识;差的,板脸批评;中不溜的,则以平淡的脸色对之。
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孩子在某种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把人给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家长们常犯的语言错误是:“提醒过你多少次了,还这样,你完蛋了!”“考这么点分,将来捡垃圾都轮不到你!”类似这样的批评,犹如戳向汽球的针,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可想而知。积极的批评给孩子这样的感觉: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能改正。
无论赏识还是批评,只要以宽容、信任、尊重、理解等为前提。只要能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客观地观察孩子,对孩子真有赏识之心,批评就会很柔和很适度,就能得到如愿以偿的效果。惩罚是批评中的应有之义,惩罚应以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助于个体健康成长为前提。对孩子来说,表扬、鼓励、赏识犹如为小树苗浇水、施肥,适当的批评、惩罚就像为其整形、灭虫。在把握不同教育方法的关系中应该做到:赏识有度,批评有方,赏识为主,批评为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