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蜡烛》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诗歌《等着我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蜡烛的资料
《蜡烛》这篇文章没有浮华的词藻,没有激情的描写,但那个由作者朴实的文笔勾勒出来的善良的老妇人,就足以催人泪下。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故事的时间是1944年9月19日,地点是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在接下来的几段中,故事的人物也相应登场,《蜡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开门见山,没有在开头做不必要...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蜡烛原文
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支和坟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
初二课文<蜡烛的作者的资料
前苏联俄罗斯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逝于1979年8月28日。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
<蜡烛>的作者是谁?
《蜡烛》的作者是西蒙诺夫吧,苏联作家。我以前学过这篇课文,也不知道你不说的是不是这篇。这里的主要人物是老妇人。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情厚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伟大的牺牲精神,烛光的永不熄灭,意味着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与世长存。
《蜡烛》的写作背景
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并从字里行间体味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背景:《蜡烛》的背景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曰,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
初二上语文 《蜡烛》
八年级语文推出了苏联作家西蒙诺夫以二战时苏联红军与德军的战斗为题材写的一篇小说——《蜡烛》,写一位南斯拉夫的老母怎样在炮火硝烟中收葬苏军烈士并用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悼念烈士的事。该篇与我国女作家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深深的震撼了读者的心,本文试谈其三个方面的美点...
蜡烛的课文结构,课文主旨和作者简介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作者情况: 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
西蒙诺夫的作品《蜡烛》
根据课文特点,要着力探究这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心理活动,根据她的一举一动感知她的内心世界,并从字里行间体味在冷静的叙述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的痛恨及对和平的向往。写作背景《蜡烛》的写作背景:1944年9月,二战进入了最后的较量阶段,当时西蒙诺夫任军事记者,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采写战地通讯。这...
<<蜡烛>>西蒙诺夫
《蜡烛》中老妇人的形象美分析: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