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板RAID功能开启后,安装的系统就需要有相应的RAID驱动,如果没有集成,可以在安装系统时按F6加载驱动才可以。或者现在也有更简便的方法你可以参考:
U盘自动加载SCSI/RAID软盘驱动(免按F6)
http://www.pcbet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14692、关于RAID级别,一般来说有RAID0、RAID1、RAID5、RAID6、RAID-ADG、RAID10等。一般主板板载的RAID卡支持的功能不多,运算性能也不高,主要用前两种。简单来说:
RAID0 就是把多个(最少2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对各硬盘同时操作,不同硬盘写入不同数据,速度快。
RAID1就是同时对2个硬盘读写(同样的数据,也叫镜像)。强调数据的安全性。比较浪费。
RAID5也是把多个(最少3个)硬盘合并成1个逻辑盘使用,数据读写时会建立奇偶校验信息,并且奇偶校验信息和相对应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磁盘上。当RAID5的一个磁盘数据发生损坏后,利用剩下的数据和相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去恢复被损坏的数据。
RAID6技术是在RAID5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RAID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扩展RAID5等级。与RAID 5的不同之处于除了每个硬盘上都有同级数据XOR校验区外,还有一个针对每个数据块的XOR校验区。当然,当前盘数据块的校验数据不可能存在当前盘而是交错存储的,具体形式见图。这样一来,等于每个数据块有了两个校验保护屏障(一个分层校验,一个是总体校验),因此RAID 6的数据冗余性能相当好。但是,由于增加了一个校验,所以写入的效率较RAID 5还差,而且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更为复杂,第二块的校验区也减少了有效存储空间。
RAID ADG类似于RAID 6,ADG技术是基于RAID5之上的,采用了冗余的校验盘;也可以理解成是给RAID5再做了一个RAID5的校验。实现两块硬盘的容错,至少需要4块硬盘。这个技术是康柏最先提出来的,现在HP就已经移植了该技术。ADG最早是在5304RAID卡上用的,后来在HP的MSA1000阵列控制器上应用,可以支持很多OS,比如NT 、2000、NOVELL、LINUX,还有IBM OS/2、 SOLARIS。目前在MSA1000上只有LINUX、NOVELL和NT、WIN2K可以用。
RAID6需要的RAID控制器芯片处理能力更强,否则在RAID控制器上会有读写速度瓶颈。RAID ADG相较RAID6来说需要的处理能力更少一点。
RAID10就是raid1+raid0,比较适合速度要求高,又要完全容错,当然前提是不差钱。最少需要4块硬盘(注:做raid10时要先作RAID1,再把数个RAID1做成RAID0,这样比先做raid0,再做raid1有更高的可靠性)。相当于raid0和raid1的综合。
以此类推,还可以有别的组合方式不过成本就更高了,同时也需要RAID卡BIOS支持才行。
3、RAID1的设置非常简单,建好镜像保存后就可以了,不需要更多的设置。
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
追问在做raid1 也就是镜像的时候,有一块磁盘里有数据,这样也来做raid1对原来有数据的那块磁盘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还有就是raid是否必需在做系统前做还是后做,如果没有这种要求那这二种有有什么区别?
追答1、如果你的硬盘数据是做过RAID以后才写入的数据,那就没关系,会自动修复(复制)到第二块空盘上;如果是普通的单硬盘数据,那就不行了。
2、要求是做系统前就要把RAID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