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动,动则亡国的历史典故。

使臣杀了附属国国君,说了这句话,众人皆退下。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献公将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人家晋国是大国,现的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最后导致领土被晋国侵占。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04
在春秋时期的陈国被别时有这样的典故。
湣公六年(公元前496年),陈和楚联合灭顿。作为报复,吴王夫差攻陈,夺三个城邑而归。湣公十三年(公元前489年)吴又攻陈,湣公求救于楚,楚昭王亲率大师救援,吴国遂罢兵而回。湣公二十三年(前478年),依附于吴的陈国,被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楚惠王杀湣公,陈终于亡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