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

如题所述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文帝的时候,贾谊就提出把大的诸侯国变成几个小的,以削弱其面积及实力。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削去了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当景帝下令削夺吴王一些封地时,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54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 发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还有当时的皇后——吕后专权等原因。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曾经和大臣约定,只封刘姓的做王。但吕后掌握政权后,却让姓吕的做王,引起刘姓王的不满。汉景帝做皇帝后,中央权利和地方王国的权利矛盾激化,大臣晁错建议景帝减少诸侯王的管辖地,防止他们和中央对抗,结果成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线。
史家常常把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归咎于吴王刘濞(刘邦之侄)的个人野心与恶德,也有归咎于晁错削弱诸侯势力激起诸侯王不满,因此发生内乱的。其实,与刘濞的为人或晁错的政策都没有太多的关系。更不像司马迁所说“逆乱之萌,自其子兴”,七国之乱与刘濞丧子关系也不大。
固然刘濞有野心,而且利令智昏,但他之造反,从根源上说,乃朝廷逼迫所致。他儿子被太子打死之后,下人将死尸运回吴国,他愤怒地说,死在长安就该埋在长安,又将死尸运回了长安。此举引起孝文帝的怀疑与不满。刘濞为了躲避罪责,20年没有回京述职,置王法规矩于不顾。景帝与刘濞有隙,景帝的即位令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来想去,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刘濞一步步走向绝路,与彭越、英布、韩信等人的情形极为相似,惟一不同的是他本就有些反意,遇到刺激很容易将反意付诸实施。有意思的是,除了刘濞,“七国之乱”中的其他肇事者也都有与刘濞相似的经历,都受到过削减封地的处分。在某种意义上,诸侯王与朝廷之间的斗争,就是削减与反削减的斗争。
晁错在削减封地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在皇帝面前历数诸侯王与朝廷的贰心,揭露他们的反情。晁错之被诛杀,固然与袁盎诡诈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事态所逼,不能不拿晁错当替罪羊,以缓解朝廷与地方一触即发的矛盾。
“吴楚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就被平息,说明地方造反的势力根本不足以动摇国本。既然如此,诸侯王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卵击石,犯相同错误呢?以一言作答:中国政治之软肋,在于始终没有真正有效地解决朝廷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长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另一方面又总是有意地绕过这个问题,采取“不承认主义”。像司马迁这样富于远见的史家也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个本不该回避的问题。他的论赞是这样写的:太史公曰,吴王之王,由父省也。能薄赋敛,使其众,以擅山海利。逆乱之萌,自其子兴。争技发难,卒亡其本;亲越谋宗,竟以夷陨。晁错为国远虑,祸反近身。袁盎权说,初宠后辱。故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山海不以封。“毋亲夷狄,以疏其属”,盖谓吴邪?“毋为权首,反受其咎”岂盎、错邪?
《史记·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在这段总结性文字中,丝毫没有涉及我在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后来的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都因袭司马迁,从这个令人难堪的问题面前绕开。
中国人缺乏权力分享意识;不善于将一个权力分解为若干部分,以强化权力的有效性;始终没有建立起有关地方与朝廷关系的规则;朝廷与地方总是互相觊觎对方的利益;中国人总是把“大一统”视为最高的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到“大一统”而终结,手段与目的严重地混淆。政治的真正目的,在于协调公众的事务、建立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与秩序。至于权力是集中的抑或是分散的,那属于“手段”,属于技术性问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5
导火索是汉景帝接受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着手逐步剥夺王国的封地。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王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兵反叛,历史上称作七国之乱。影响是平息叛乱后,汉景帝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西汉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是()?a汉高祖……
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是诸侯王势力与中央政权对抗。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一场重要事件,其直接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诸侯王的权力膨胀:在西汉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实行了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开始追求更大的权力和地盘,与中央...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为什么会爆发七王之乱?
七王之乱是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爆发的一次诸侯国的叛乱。主要原因是汉景帝继位后,重用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开始削藩。结果引发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吴王刘濞联合了几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刘邦建立西汉时采取的是分封制加郡县制并行的制度。刘邦最初分封的时候有七个...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七国之乱是西汉分封制跟中央集权制矛盾的一次爆发,这次爆发不是一时的,在此之前,矛盾已经长期积累,出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汉景帝的削藩不过是导火索而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建立汉朝时,吸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种制度的经验,玩了一把郡国并行制,他放心不下异姓诸侯王...

汉景帝时期,是如何爆发七国之乱的?
按照西汉初年规定,郡县和诸侯国发生争执,一般都会偏袒诸侯国一方,这引发了地方很多郡县很多不满。到了汉景帝时期,为了彻底解决这种问题,采取了削藩,刺激了诸侯王,短短三个月就剿灭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彻底改变了诸侯王自大狂妄的心态,进一步缓和了西汉时期的社会矛盾,为后继者汉武帝奠定了坚实、...

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西汉七国之乱发生的真实原因是中央削夺王国封地,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前的博弈。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

西汉七国之乱起因
西汉七国之乱起因于中央专制皇权与地方王国势力的矛盾加剧,景帝接受晁错的《削藩策》,削减了赵王、胶西王、楚王等王国的领土。此举激起了诸王的强烈反对,吴王濞首先与齐王、胶西王等联络,约定反汉后分天下而治,楚、赵、淮南诸国也参与了谋叛。削藩诏传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谋杀了汉所置二千石以下...

西汉七国之乱概述
西汉七国之乱的爆发,是汉朝内部权力结构和政治体制的深刻反映。在汉朝初年,由于奉行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宗室诸侯势力迅速壮大,骄纵起来,与中央政府产生矛盾。在汉文帝时期,贾谊曾提出建议,察觉到同姓藩国的威胁,开始削弱诸侯势力的行动。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进一步建议加强中央权力,实行...

西汉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
汉景帝做皇帝后,中央权利和地方王国的权利矛盾激化,大臣晁错建议景帝减少诸侯王的管辖地,防止他们和中央对抗,结果成了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史家常常把西汉的吴楚七国之乱归咎于吴王刘濞(刘邦之侄)的个人野心与恶德,也有归咎于晁错削弱诸侯势力激起诸侯王不满,因此发生内乱的。其实,与刘濞的为人或晁错的...

七国之乱是如何爆发的?历史影响
七国之乱又称作七王之乱,是指公元前154年1月17日,即是西汉初期汉景帝3年发生的一次叛乱。叛乱原因是以吴王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不满国家削减他们的权力,参与叛乱的共有七个诸侯国,所以叫做“七国之乱”。由窦婴、周亚夫所平定。七王之乱主要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汉景帝平定了...

汉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
汉朝时期为何会爆发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御史大夫晁错"削藩令"的推行所致。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晁错是文景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生于颍川(今河南禹州),早年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学成归来后受文帝赏识,而被擢拔为太子家令,开始教授当时的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学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