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作品中含有大量怀才不遇?

如题所述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尊为酒圣、诗仙。他的诗文曾占据了唐朝时的半壁江山,堪称国宝级人物,他有着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放理财观,有着举杯邀明月,对月成三人的把酒言欢的失落。一生喝酒无度,狂放不羁,畅游山水,秉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洒脱性格,所以就因为他这狂放的性格,虽一生文采风流,却终身怀才不遇。
玩心太重,对家庭缺乏责任感
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幼年就见证了开元盛世的繁华景象,生活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他的父亲李客有万贯家财,可是由于李白年轻时,喜欢喝酒、交友、旅游、行万里路,秉承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理念,家产渐渐地挥霍殆尽。但是由于他长相潇洒,且文采出众,年轻时虽没有仕途成就,但是深受很多女性喜欢。他一生有过三任夫人,且家世都不错。李白第一任夫人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安陆许圉师的后裔许氏。成了许家的上门女婿,婚后和许氏生了一儿一女,过日子期间他除了旅游、写诗、就是喝酒,这样一个狂放不羁的丈夫,相信许夫人婚后也没少和他生气。他曾向夫人调侃,写诗赠内人:
三百六十日,
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
何异太常妻
意思是说,你老公经常不着家,在外贪玩,回到家里一年到头,家事不管又烂醉如泥,带累得你像周太常妻子一样要天天守活寡呢!和这样的男人生活要有多累吧,许夫人看来也是个温暖贤惠的大家闺秀,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和李白生活了十几年的直到去世。许氏去世后,他和许氏的孩子只能寄居在亲戚家生活,他自己扔下孩子云游去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没有记载,但是应该家世应该比较殷实,因为李白除了不挣钱就是穷游,家底不厚怎能供养李白喝酒、交友、旅游的挥霍呢,但是这位妻子相比许夫人,应该爱唠叨且经常和李白吵架,甚至很轻视李白,当然李白也会反唇相讥,在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被征召入宫,这时的李白踌躇满志,临别给他的妻子儿女写下: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告诉他妻子,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你别瞧不起我,我马上就会高官得禄,骏马得骑了,到时让你刮目相看。
然而在公元744年,由于李白的放荡不羁受不了朝廷很多官员的排挤和制度约束,辞官归隐了,入朝几年,没有给孩子和夫人带来多少生活的快乐富足,自此也结束了他的第二段婚姻。他的第三段婚姻是段浪漫奇遇,在他归隐后,一次,他在洛阳遇到诗圣杜甫,便相偕漫游宋州的梁园。在这里又遇到浪迹天涯的诗人高适。一日,三人同在梁园饮酒赋诗,李白诗兴大发,挥笔在一座寺庙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梁园吟》。酒足饭饱后,三位诗人兴尽离去,这时正巧一位白衣女子带着丫鬟恰巧来到这里,看见墙壁上洋洋洒洒的诗文,落款为李太白。欣赏间,顿生爱慕之心。寺庙的和尚出来,看到刚粉刷的墙壁被人涂鸦,甚是恼火,于是准备铲去。这位白衣女子顿时劝阻和尚,并从家拿来千两白银交与和尚,买下了这堵墙壁,这就是“千金买壁”的故事。而这位白衣女子就是她的第三位继室夫人--宗夫人。宗夫人的祖父是武则天的侄子,曾帮助武则天登上皇位,并在唐朝三度拜相,声名显赫,后来韦后政治动乱,曾夫人的祖父全家受到牵连,但是,家风教育不逊色寻常官宦人家。千金买壁后,四十多岁的李白成了宗府的上门女婿,而宗夫人的爱慕之情也唤起了李白久违的爱情,他与宗夫人夫唱妇随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虽然李白不能改变游山玩水的本性,但是久违的爱情,让这个浪子心中多了份牵挂,有诗为证,为宗夫人写下:《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诗,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
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
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
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
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不管怎么说,这个浪子自娶了宗夫人后,知道惦念家了!可是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玄宗和杨贵妃跑到了马嵬坡,他的儿子李亨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趁着混乱称帝,抢到了皇帝的宝座,玄宗当了太上皇。远在江南的另外一个儿子永王李磷乘机在江南招兵买马,准备争天下。李白正在安徽宣城一带游玩,他一听到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宋洲的梁园。到家之后,立即携妻子宗夫人南逃,一直逃到江西的庐山隐居下来。
永王三次上庐山请求李白出山辅佐他,宗夫人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头脑,竭力反对。但是李白去意已决。当时,李白用诗写下了这样的场景:
出门妻子强牵衣
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
莫学苏秦不下机
公元757年,晚年的李白错误的当了永王的幕僚,兵败后被捕入狱,经宗夫人多方营救,才得以免于死刑,被判流放夜郎。59岁流放至白帝城,得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旨意,死罪减免,流放人员无罪释放,得到消息李白欣喜交加,遂写下千古名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获释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难以言表!
恃才任性,目无尊长
李白的第一任夫人和第三任夫人都是出身显赫门第,第一任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安陆许圉师的后裔许氏。在这样的显赫家庭当女婿,在朝廷当个小官也是易如反掌,可能李白抱负深远,对当小官没什么兴趣,所以在很长时间,饮酒、旅游、吟诗成了主要生活。但是由于他诗文出众。在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进入翰林院,职务是为皇上写诗文娱乐。利用他豪放的诗情,赋诗纪实。李白曾酒醉为杨贵妃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和贵妃看了非常高兴,让李白再写些《宫中行乐词》,而李白仗着酒醉,在玄宗的授意下让最得宠的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子,让丞相杨国忠给他捧墨,得意之下,便刷刷刷,又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但是此举却得罪了高力士和杨国忠。
杨玉环对清平调非常喜爱,一日,兴起唱那几支清平调,高力士乘机说:“我还以为娘娘对李白恨之入骨呢,怎么您会唱他的词?”
杨玉环很奇怪地问:“他一个翰林学士,怎么能使我恨他到这个地步呢?”
高力士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和杨国忠总在一旁阻止。因此李白只能空有才华,无处可施。
李白诗文占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可却因自己的放荡不羁,影响了自己的仕途,也由于他的对家庭的关心不够而辜负了三位夫人的良苦用心,由于对儿女关心不够,他的孙女最后都嫁作农家妇。
李白61岁就病逝而亡,这和他被放逐身心受伤有一定的关系,所幸一直有爱他的宗夫人左右侍奉,虽怀才不遇,但由于宗夫人的贤惠和大义,成全一个“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诗仙。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9
李白的思想深受儒道影响,儒家主张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道家主张归向自然以求行精神自由的隐逸之志,驱使李白直向山林,因此李白既想见于世又不愿意丧失人格的独立,既要保持人格的独立以不肯真的弃世归隐,因此一生始终处于既非仕亦非隐的特殊地位。为什么说特殊?中国历代诗人,或仕,或隐,或先仕后隐,或先隐后仕,或仕隐交错,或亦仕亦隐,总不出这么几种情况,每种情况都能举出若干例证。可以,像李白这样始终念念不忘于仕,又不忘于隐,实则既非仕亦非隐的诗人,恐怕再也举不出第二位了。处境之尴尬,他自己不是没有意识到:“仙官两无从,人间久摧残,“他在辞别朝廷十年之后讲这两句肺腑话,实可视为其一生经历的概括。不是入世与出世的矛盾,而是入世与出世都没有出路。他是那样高傲自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呤留别》),故不为世所容;而热烈用世之心又使他难寂寞,“迹谢云台阁,心随天马辕”,世外桃源或仙山琼阁毕竟都不是栖身之所,这种由主客观双重矛盾所引起的痛苦,既贯穿他的整个一生,李白的“仙官两无从”的双重痛苦,双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在隋未浩大的农民起义中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的唐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在初期采取了一些比较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措施,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的繁荣。元宝以前一百二十多年的唐代社会,基本上是处于和平安定的状态的,阶级矛盾也有了暂时的相对缓和,但统治阶级的一切措施,无非是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到了社会安定繁荣的时侯,他们就会失去初年那种“开明”的精神,不断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阶级矛盾就会随着尖锐起来。历代王朝都不例外,到了天宝年间,阶级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这些矛盾表现在土地上,制度上,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但课役和地租的负担却完全在农民身上。其次,官府、地主、商人还乘农民的穷困,一齐向农民施放高利贷,农民为生活所迫,出卖自己的土地,土地兼并也就渐渐严重起来.此外,阶级矛盾尖锐还表现在兵役问题上,唐代是对外用兵相当频繁的一个朝代,这里必须把唐初的基本上的自卫性质的战争,同后来的侵略战争区别开来

  唐初政治是比较开明的:“上日,诸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但当李白参加政治活动的时候,统治阶级已经腐化,已经是李林甫,杨国忠当权,皇亲贵宦当权的黑暗时代了,当时的政治情况也可以从一些史料中看出点眉目:‘林甫恃其早达,舆马被子服,颇极鲜华。自不学无术,仅能听从上的诏令,有才名于时者,甚忌之。“林甫善刺上意,时帝春秋高,听断稍怠,厌绳检,重接对大臣,及得林甫,任之不疑。林甫善养君欲,自是帝深君燕适,沉蛊衽席附离都虽小人,且为引重。同时相若九龄、李适之皆被贬,至杨慎矜、张琮、庐幼临、柳升等缘坐数百人,并相继,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正直的人是没有出路的。李白的怀才不遇就是这样造成的。

  李白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诗人,他有着纵横家的雄才伟略,却不幸遇到一个由盛转衰的朝代,未逢圣主,奸臣当道,其性格又是那样的遗世独立,不肯同流合污,其才能又怎能施展呢,最后只郁郁而终,呜呼唉哉,我心悲痛不已。
第2个回答  2020-10-19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李白就是怀才不遇的,好不容易得到唐太宗赏识,却只让他写诗,不让他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第3个回答  2020-10-19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第4个回答  2020-10-19
李白怀才不遇,跟他进入仕途的方式选择错误、没遇到好的时代、政治眼光差、狂放的性格、较低的情商都有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