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是什么分别的作者?主要人物的相关故事和相关特点?

西游记 吴承恩 明
水浒传 施耐安 明
红楼梦 曹雪芹 清
三国演义 罗贯中 明
回答者:yujia19851023 - 经理 五级 4-26 21:24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mrggx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4 03:38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百变水冰月 - 魔法学徒 一级 12-4 22:43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mrggx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4 03:38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26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mrggx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4 03:38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百变水冰月 - 魔法学徒 一级 12-4 22:43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

请参看:红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1715年?1716年?1724年?1725?—?1763年?1764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回答者:mrggx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4 03:38

--------------------------------------------------------------------------------

起源与版本
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 24卷。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

作者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
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第一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则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就是说主要是施耐庵写的,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属于累积型群众创作,无疑施耐庵在创作过程中曾参考、借鉴和吸取了很多素材,包括史籍、笔记和某些完整的小说、戏曲作品或其中的某些片段,但施耐庵的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容抹杀的。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

学界有关作者的争议
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现在出版的各种版本的《西游记》都署名吴承恩。但是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就一直对其作者存有争议。

明朝流传的《西游记》,各种版本都没有署名。清朝汪象旭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提出《西游记》为南宋时的邱处机所著。这一看法提出后,清朝的文人大多赞同。清朝末年纪昀等人开始怀疑此说,认为《西游记》中多处描写明朝的风土人情,而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是明朝以前的朝代的人);此外《西游记》中多处使用江苏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生在华北地区活动,并未在淮安居住过。也有明朝清朝道士、文人以为《西游记》是道士炼丹之书。

民国期间,鲁迅、胡适等人根据明朝天启年间《淮安府志》上所载,又据前人所论,推定淮安吴承恩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至此成为定论。

民国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80年以后,有关《西游记》作者的研究渐成热点。仍不断有学者对吴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质疑。理由是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友人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著《西游记》一事并未说明是演义、稗官,而通常情况下演义、稗官是不录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书家黄虞稷所著《千顷堂书目》中吴承恩所著《西游记》被列入舆地类(即地理类)。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游记》是邱处机所著,或是其弟子、传人所著。也有极少数学者立论:《西游记》是明朝的“青词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于论据稀少、牵强,绝大多数学者都不赞同此说。另外一方面,证明吴承恩就是《西游记》作者的论据似乎更多起来,而且更有说服力。主要有:一,吴承恩的个人情况与《西游记》创作者的特征完全吻合。二,对各种质疑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解释。三,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关于《西游记》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几乎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吴承恩就是《西游记》的作者。(相关的研究请参阅刘修业的著作及颜景常著《〈西游记〉诗歌韵类和作者问题》)

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明朝社会宗教盛行,有关唐朝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传记、传说及其它宗教传说、民间故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吴承恩是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背景下,以上述的传记、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现今我们看到的小说《西游记》。
经由吴承恩的重新构思、组织和编写,较之此前流传的传记、传说、故事、评话,小说《西游记》不仅内容大大丰富,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鲜活、丰满,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小说《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
第2个回答  2006-04-27
《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反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
从这条主线看,造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西游记》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在遥远的古代,东胜神洲海外傲来国海中有一座花果山,山上一块仙石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这只石猴同一群猴子在山中避暑,无意之间发现了一股飞瀑从山顶流下。众猴说:“谁能从这瀑布中钻进去看个究竟,我们拜他为王。”石猴自告奋勇,钻入飞瀑,发现里面竟然是一个宽敞、幽静的石洞,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众猴拜石猴为王,称他美猴王。
过了很多年,美猴王为能够长生不死,远离花果山去寻仙访盗。在海上漂泊了几日来到南赡部洲地界,他参访仙道,但是无缘得遇,这样过了八、九年,一日,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又飘过西海,直西牛贺洲地界,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他来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收他为徒弟,赐名孙悟空。须菩提祖师认为他有灵性教授悟空七十二种变化和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功夫学成,孙悟空回到了花果山。为操练群猴,悟空使起法术,将傲来国的兵器摄上了花果山,山中的妖、兽全拜在了悟空足下。后来,悟空入东海龙宫借宝,讨得了天河定底神珍铁,即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不久,又大闹地府,在生死簿上涂掉了所有猴子的名字。东海龙王和阎王表奏玉帝,请伏妖猴。
玉帝采纳太白金星的建议,召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后,悟空发现这是个不入流的官职,知道受了愚弄,气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帘洞,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带着天兵天将来捉悟空,结果被悟空打得大败。玉帝无奈,只好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命令孙悟空到天宫管理蟠桃园。
在蟠桃园中,悟空听说蟠桃是仙桃,六千年一熟,吃了会体健身轻,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后大喜,便偷吃光了园中大桃。过后不久,悟空得知王母娘娘要开蟠桃会,但没有请他,心中十分恼恨。到蟠桃会这天,他骗走了赤脚大仙,自己冒充成赤脚大仙,进开会的地方喝光了宴会用的仙酒,还闯入太上老君的丹房,吃尽了葫芦内的金丹,然后回到了水帘洞。玉帝对孙悟空扰乱蟠桃会甚为痛恨,命令四大天王、托塔李天王和哪吒太子去捉悟空,10万天兵被悟空打败。玉帝又派二郎神来战孙悟空。经过多次交手,在二郎神同悟空大战之际,太上老君抛下金刚圈击中悟空,方才将他捉拿。
玉帝传旨处死孙悟空,但因悟空吃过太上老君的仙丹,任凭刀砍斧剁,雷打火烧,皆豪发无伤。太上老君见状,禀告玉帝道:“这猴子吃了我的仙丹,不如让我领去,将他放在八卦炉中用文武火烧炼,既可炼出丹来,又可将他化为灰烬。”玉帝应允,于是太上老君将悟空放进了八卦炉中,经过49天烧炼,太上老君以为悟空已死,谁知悟空不仅活着,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悟空跳出丹炉,挥动金箍棒不分上下,东打西敌,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大乱天宫。玉帝束手无策,求助西天如来。悟空对如来说:“玉帝不把天宫让与我,定叫他永不太平!”但孙悟空终究敌不过佛法无边的如来,一路筋斗云却翻不出佛掌。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饥吃铁丸,渴饮铜汁,苦度了500年。
五百年后,正是大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如来为劝化东土众人为善,令他的高徒金蝉子投生陈状元家,但他尚未出世时,父亲就被人害死,母亲也遭人霸占。他生下后,母亲把他放入木盆抛入江中,后被金山寺和尚救下,做了和尚,法名玄奘。玄奘成年后,德行高尚,被唐太宗请入长安宣讲佛法。这时,观音菩萨奉了如来佛的法旨,带着袈裟等五件宝贝,跟惠岸行者一块儿来到东土大唐,寻找去西天求取三藏真经的人。观音变成一个癞头和尚,将袈裟、锡杖赐与玄奘,说道:东土皆是小乘佛法,还无大乘佛法,而大乘佛法能超亡者升天,能度苦人脱苦,功德最大。指点玄奘去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处取大乘佛经三藏经。玄奘得观音开导之后,决定往西天取经。唐太宗亲自排驾送行,口称玄奘为御弟,赐尊号为三藏,一直送到长安城外

《水浒传》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 多年后,施耐庵写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浮浪破落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紧,王进只好告别史进投奔延安府。王进去后,史进与少华山的头领结交为友,华阴知县知道此事后,诬陷史进私通草寇,派兵烧了史家庄。
史进只得离开华阴,去寻王进。途经渭州,结识了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二人来到酒楼饮酒。饮酒正酣,忽然隔壁传来啼哭声。鲁达顿生性鲁莽而又素好行侠仗义,叫酒保将啼哭之人带来。金氏父女被带到,女儿哭着说:因到渭州投亲无着,状元桥肉铺的郑屠乘人之危,要强娶小女为妾,今被赶出,那郑屠反要我父女给他银钱。鲁达听后大怒,决心惩治郑屠。次日早上,鲁达送走金氏父女,来到状元桥肉铺,先叫郑屠亲自操刀切肉,戏弄这恶棍一番之后,三拳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即离了渭州。半月后由赵员外出面,把鲁达送往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鲁智深离了五台山,在东京大相国寺管理菜园。一日,鲁智深在菜园习武,当众连根拔起垂杨树,被陪同夫人到岳庙进香的林冲瞧见,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正在高兴之际,丫环来报,说有人调戏夫人。林冲赶往岳庙,见是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只好忍气将他放了,告别鲁智深回家。

高衙内见林冲妻子美丽,一心要谋占林冲妻子。爪牙富安向高俅献计,骗林冲带宝刀入白虎堂,林冲被捉,以行刺罪发配沧州。高俅又派人买通公人,要他们在野猪林杀死林冲。幸有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才得以幸免。到了沧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忍无可忍的林冲,杀死了爪牙,要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领王伦嫉妒林冲,要他下山打劫。林冲下山等了三天,才见有一人经地。此人乃青面兽杨志,林冲同他拼杀多时,未见胜负。王伦劝住二人,邀杨志上山。林冲入伙坐了第四把交椅,杨志不愿入伙,下山去了东京。 杨志在东京投靠无门,只好卖祖传宝刀,凑一点盘缠。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欲夺宝刀,被杨志杀死。杨志充军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书看中了杨志的武艺,要杨志护送价值10万贯钱的生辰冈到东京为蔡京祝寿。此事被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后,劝晁盖劫下这批不义之财,晁盖请智多星吴用想办法。吴用请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等7人,决定在黄泥岗劫取这批生辰冈。 杨志一行人来到黄泥岗,晁盖等扮作贩枣商人,趁杨志手下买酒喝的当口,投下了蒙汗药,将他们药昏,劫走了生辰冈。杨志醒来,发现生辰冈被劫,知道大祸临头,便去青州龙山做了强盗。 梁中书告知蔡京生辰冈被劫,蔡京下令济州府捉拿贼人。济州府尹派何涛负责此案,经查知是晁盖等人所为,何涛带人到郓城县捉拿晁盖。县中押司宋江是晁盖好友,闻讯后立即给晁盖报信。晁盖烧了自己的庄园。大败何涛,率领众人投奔梁山泊。
王伦存心刁难,不肯收留。林冲大怒,杀了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泊首领。晁盖在挫败官军,稳住梁山泊之后,派刘唐带上书信、金银去答谢宋江。宋江退了金银,怍了书信。返回住处中途被阎婆拦住,将宋江强拉至家中,欲将女儿许配给宋江,以答谢他多年接济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强在她家中留宿一夜,谁知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报官。宋江苦苦哀求无效,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回宋家村。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他们却有意将宋江放走,让宋江躲进了柴进庄上。宋江在那遇见了逃难到此的武松,二人拜为兄弟。

《三国演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建安元年,董卓部将发生内讧,汉献帝逃往洛阳曹操赶往保驾,迎汉献帝于许都,大权独揽。在此同时,父死而投奔袁术的孙策,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借得袁术兵马,杀回江东,江东之民呼孙策为孙郎。其后不久,曹操出兵寿春,转战徐州,败袁术,杀吕布,官封中郎将、关内侯,威权更盛。献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刘备这时正依附曹操,也参与了预谋。为防曹操谋害,刘备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俩人。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不久,刘备就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了曹操。

建安五年正月,当刘备在徐州灭掉袁术,将传国玉玺送与曹操时,董承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大怒,杀了董承全家,并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刘备。张飞献计劫寨,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逃芒砀山,刘备只身逃往青州投靠袁绍。关羽被困于下邳,为保护刘备妻子甘、糜二夫人,他以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为条件投了曹操。曹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曹操极欲招降关羽,待之甚厚,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受了所赐赤兔马。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同刘备见面。

刘备去往青州后,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袁绍派颜良出兵,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令关羽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得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文丑为颜良报仇,也被关羽斩于马下。关羽被曹操表奏朝廷,封汉寿亭侯。不久,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甘、糜二夫人去寻刘备,一路闯过五关,斩六将,到了袁绍地盘,刘备却又去汝南投了刘辟。关羽继续前行,在卧牛山收了关西大汉周仓,前往古城,终于与张飞、刘备相会。三人计议结连荆州刘表以脱离袁绍。这时,孙策在江东被人射伤致死,其弟孙权继位,曹操奏封孙权为将军、会稽太守。

刘关张三人重会之后,曹操点兵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曹操乘胜追击,于仓亭再次大败袁绍。此时,刘备率兵进攻许都,曹操回师往汝南对敌刘备。刘备诸人败逃于汉江,投荆州刘表,驻守新野。这时,袁绍吐血而亡,曹操进而攻占冀州,随后用郭嘉之遗计平定了辽东,统一了北方。曹操班师,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

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阿斗。刘表染病,刘备赴荆州代为主持丰收祭典,刘表次子之娘舅蔡瑁因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欲借机杀之,刘备逃席而出,飞马越檀溪,躲过一劫。后遇水镜先生,得其点拨,方知伏龙、凤雏。刘备访伏龙、凤雏未果,却得徐庶,并用其大败曹仁。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其逼至许都。徐庶辞别之前向刘备举荐了南阳诸葛亮,此人便是伏龙。刘备与关、张前往南阳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去时正遇诸葛亮昼寝未起,张飞忍无可忍,怒气大发,要放火烧房,被关羽劝阻。刘备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醒来,又去后堂更衣,半晌才出。刘备诚心向诸葛亮求教,诸葛亮为刘备礼贤下士之举所感动,随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道破天时、地利、人和之玄机,并以据蜀、联吴抗曹三分天下之策教之,最终出山辅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七月,刘表新死,曹操率军五十万南征荆州,刘表次子刘琮袭职,降了曹操。曹操攻刘备,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取荆州,弃新野而移兵樊城。后又弃樊城往襄阳撤退,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琮拒绝刘备入城,刘备无法只好前往江陵。行进途中,曹军杀来,冲散了刘备队伍,赵云七进七出救下阿斗,张飞在长坂桥断后。张飞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大吼,吓死了夏侯杰,一时乱了曹军阵脚。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11-01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
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
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唬得鲁肃失色问曰:
“先生何由知之?”孔明曰:“这条计只好弄蒋干。曹操虽被一时瞒过,必然便省
悟,只是不肯认错耳。今蔡、张二人既死,江东无患矣,如何不贺喜?吾闻曹操换
毛�、于禁为水军都督,则这两个手里,好歹送了水军性命。”鲁肃听了,开口不
得,把些言语支吾了半晌,别孔明而回。孔明嘱曰:“望子敬在公瑾面前,勿言亮
先知此事。恐公瑾心怀妒忌,又要寻事害亮。”鲁肃应诺而去,回见周瑜,把上项
事只得实说了。瑜大惊曰:“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肃劝曰:“若杀孔明,
却被曹操笑也。”瑜曰:“吾自有公道斩之,教他死而无怨。”肃曰:“何以公道斩
之?”瑜曰:“子敬休问,来日便见。”
次日,聚众将于帐下,教请孔明议事,孔明欣然而至。坐定,瑜问孔明曰:“即
日将与曹军交战。水路交兵,当以何兵器为先?”孔明曰:“大江之上,以弓箭为
先。”瑜曰:“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
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孔明曰:“都督见委,自当效劳。敢问
十万枝箭,何时要用?”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
若候十日,必误大事。”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
纳十万枝箭。”瑜曰:“军中无戏言。”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
办,甘当重罚。”瑜大喜,唤军政司当面取了文书,置酒相待,曰:“待军事毕后,
自有酬劳。”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
箭。”饮了数杯,辞去。鲁肃曰:“此人莫非诈乎?”瑜曰:“他自送死,非我逼他。
今明白对众要了文书,他便两胁生翅,也飞不去。我只吩咐军匠人等,教他故意迟
延,凡应用物件,都不与齐备。如此,必然误了日期。那时定罪,有何理说?公今
可去探他虚实,却来回报。”
肃领命来见孔明。孔明曰:“吾曾告子敬休对公瑾说,他必要害我。不想子敬
不肯为我隐讳,今日果然又弄出事来。三日内如何造得十万箭?子敬只得救我!”肃
曰:“公自取其祸,我如何救得你?”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
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帐,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
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肃允诺,却不解其意。
回报周瑜,果然不提起借船之事,只言孔明并不用箭竹、翎毛、胶漆等物,自有道
理。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
却说鲁肃私自拨轻快船二十只,各船三十余人,并布幔、束草等物,尽皆齐备,
候孔明调用。第一日却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亦只不动。至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
密请鲁肃到船中。肃问曰:“公召我来何意?”孔明曰:“特请子敬同往取箭。”肃
曰:“何处去取?”孔明曰:“子敬休问,前去便见。”遂命将二十只船,用长索相连,
径望北岸进发。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
果然是好大雾!前人有篇《大雾垂江赋》曰:
大哉长江!西接岷、峨,南控三吴,北带九河。汇百川而入海,历万古以
扬波。至若龙伯、海若,江妃、水母,长鲸千丈,
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盖夫鬼神之所凭依,英雄之所战守也。
时也阴阳既乱,昧爽不分。讶长空之一色,忽大雾之四屯。虽舆薪而莫睹,
唯金鼓之可闻。初若溟蒙,才隐南山之豹;渐而充塞,欲迷北海之鲲。然后上接高
天,下垂厚地。渺乎苍茫,浩乎无际。鲸鲵出水而腾波,蛟龙潜渊而吐气。又如梅
霖收溽,春阴酿寒,溟溟漠漠,浩浩漫漫。东失柴桑之岸,南无夏口之山。战船千
艘,俱沉沦于岩壑;渔舟一叶,惊出没于波澜。甚则穹昊无光,朝阳失色,返白昼
为昏黄,变丹山为水碧。虽大禹之智,不能测其浅深;离娄之明,焉能辨乎咫尺!
于是冯夷息浪,屏翳收功,鱼鳖遁迹,鸟兽潜踪。隔断蓬莱之岛,暗围阊
阖之宫。恍惚奔腾,如骤雨之将至;纷纭杂沓,若寒云之欲同。乃能中隐毒蛇,因
之而为瘴疠;内藏妖魅,凭之而为祸害。降疾厄于人间,起风尘于塞外。小民遇之
夭伤,大人观之感慨。盖将返元气于洪荒,混天地为大块。
当夜五更时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只头西尾东,一带摆开,就船上
擂鼓呐喊。鲁肃惊曰:“倘曹兵齐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
必不敢出。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
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
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来,毛�、于
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
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
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
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
急,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却说孔明回船谓鲁肃曰:“每船上箭约五六千矣,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
万余箭。明日即将来射曹军,却不甚便?”肃曰:“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
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
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
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
公瑾焉能害我哉!”鲁肃拜服。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
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入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
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
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
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瑜邀孔明入帐共饮。瑜曰:“昨吾主遣使来催督进军,
瑜未有奇计,愿先生教我。”孔明曰:“亮乃碌碌庸才,安有妙计?”瑜曰:“某昨
观曹操水寨,极是严整有法,非等闲可攻。思得一计,不知可否,先生幸为我一决
之。”孔明曰:“都督且休言,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瑜大喜,教取笔砚来,
先自暗写了,却送与孔明,孔明亦暗写了。两个移近坐榻,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
看,皆大笑。原来周瑜掌中字乃一“火”字,孔明掌中亦一“火”字。瑜曰:“既
我两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孔明曰:“两家公事,岂有漏泄之理?吾
料曹操虽两番经我这条计,然必不为备。今都督尽行之可也。”饮罢分散。诸将皆
不知其事。
却说曹操平白折了十五六万箭,心中气闷。荀攸进计曰:“江东有周瑜、诸葛
亮二人用计,急切难破。可差人去东吴诈降,为奸细内应,以通消息,方可图也。”
操曰:“此言正合吾意。汝料军中谁可行此计?”攸曰:“蔡瑁被诛,蔡氏宗族皆在
军中。瑁之族弟蔡中、蔡和现为副将,丞相可以恩结之,差往诈降东吴,必不见疑。”
操从之,当夜密唤二人入帐,嘱咐曰:“汝二人可引些少军士,去东吴诈降。但有
动静,使人密报。事成之后,重加封赏,休怀二心!”二人曰:“吾等妻子俱在荆州,
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某二人必取周瑜、诸葛亮之首,献于麾下。”操厚赏之。次
日,二人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顺风望着南岸来。
且说周瑜正理会进兵之事,忽报江北有船来到江口,称是蔡瑁之弟蔡和、蔡中
特来投降。瑜唤入,二人哭拜曰:“吾兄无罪,被操贼所杀。吾二人欲报兄仇,特
来投降。望赐收录,愿为前部。”瑜大喜,重赏二人,即命与甘宁引军为前部。二
人拜谢,以为中计。瑜密唤甘宁吩咐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
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
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鲁肃入见周
瑜曰:“蔡中、蔡和之降,多应是诈,不可收用。”瑜叱曰:“彼因曹操杀其兄,欲
报仇而来降,何诈之有?你若如此多疑,安能容天下之士乎?”肃默然而退,乃往
告孔明。孔明笑而不言。肃曰:“孔明何故哂笑?”孔明曰:“吾笑子敬不识公瑾用
计耳。大江隔远,细作极难往来。操使蔡和、蔡中诈降来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
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瑾之谋是也。”肃方才省悟。
却说周瑜夜坐帐中,忽见黄盖潜入中军来见周瑜。瑜问曰:“公覆夜至,必有
良谋见教。”盖曰:“彼众我寡,不宜久持,何不用火攻之?”瑜曰:“谁教公献此
计?”盖曰:“某出自己意,非他人之所教也。”瑜曰:“吾正欲如此,故留蔡中、
蔡和诈降之人以通消息,但恨无一人为我行诈降计耳。”盖曰:“某愿行此计。”瑜
曰:“不受些苦,彼如何肯信?”盖曰:“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
瑜拜而谢之曰:“君若肯行此苦肉计,则江东之万幸也。”盖曰:“某死亦无怨。”遂
谢而出。
次日,周瑜鸣鼓大会诸将于帐下,孔明亦在座。周瑜曰:“操引百万之众,连
络三百余里,非一日可破。今令诸将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御敌。”言未讫,黄盖
进曰:“莫说三个月,便支三十个月粮草,也不济事。若是这个月破的,便破;若
是这个月破不的,只可依张子布之言,弃甲倒戈,北面而降之耳!”周瑜勃然变色,
大怒曰:“吾奉主公之命督兵破曹,敢有再言降者必斩。今两军相敌之际,汝敢出
此言慢我军心,不斩汝首,难以服众!”喝左右将黄盖斩讫报来。黄盖亦怒曰:“吾
自随破虏将军,纵横东南,已历三世,那有你来?”瑜大怒,喝令速斩。甘宁进前
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
右将甘宁乱棒打出。众官皆跪告曰:“黄盖罪固当诛,但于军不利。望都督宽恕,
权且记罪。破曹之后,斩亦未迟。”瑜怒未息。众官苦苦告求。瑜曰:“若不看众官
面皮,决须斩首!今且免死!”命左右拖翻,打一百脊杖,以正其罪。众官又告免。
瑜推翻案桌,叱退众官,喝教行杖。将黄盖剥了衣服,拖翻在地,打了五十脊杖。
众官又复苦告求免。瑜跃起指盖曰:“汝敢小觑我耶!且寄下五十棍。再有怠慢,二
罪俱罚!”恨声不绝而入帐中。
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动问之人,
无不下泪。鲁肃也往看问了,来至孔明船中,谓孔明曰:“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
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孔明笑曰:
“子敬欺我。”肃曰:“肃与先生渡江以来,未尝一事相欺。今何出此言?”孔明曰:
“子敬岂不知公瑾今日毒打黄公覆,乃其计耶?如何要我劝他?”肃方悟。孔明曰:
“不用苦肉计,何能瞒过曹操?今必令黄公覆去诈降,却教蔡中、蔡和报知其事矣。
子敬见公瑾时,切勿言亮先知其计,只说亮也埋怨都督便了。”肃辞去,入帐见周
瑜。瑜邀入帐后。肃曰:“今日何故痛责黄公覆?”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
有心中不安者。”瑜曰:“孔明之意若何?”肃曰:“他也埋怨都督忒情薄。”瑜笑曰:
“今番须瞒过他也。”肃曰:“何谓也?”瑜曰:“今日痛打黄盖,乃计也。吾欲令
他诈降,先须用苦肉计,瞒过曹操,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胜。”肃乃暗思孔明之
高见,却不敢明言。
且说黄盖卧于帐中,诸将皆来动问,盖不言语,但长吁而已。忽报参谋阚泽来
问,盖令请入卧内,叱退左右。阚泽曰:“将军莫非与都督有仇?”盖曰:“非也。”
泽曰:“然则公之受责,莫非苦肉计乎?”盖曰:“何以知之?”泽曰:“某观公瑾
举动,已料着八九分。”盖曰:“某受吴侯三世厚恩,无以为报,故献此计以破曹操。
吾虽受苦,亦无所恨。吾遍观军中,无一人可为心腹者。唯公素有忠义之心,敢以
心腹相告。”泽曰:“公之告我,无非要我献诈降书耳。”盖曰:“实有此意,未知肯
否?”阚泽欣然领诺。正是:
勇将轻身思报主,谋臣为国有同心。
未知阚泽所言若何,且看下文分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9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东汉末年的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三国鼎立三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本书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和人物性格与《三国志》基本相同,是在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本书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让现代的人民,感受到三国英雄的人物的特点。
二、《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的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 ,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尤其“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笔法更是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
三、《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四、《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自从《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1、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2、《红楼梦》简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 ,定名《红楼梦》。亦...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1.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即《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均受到世人的高度赞誉,其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场景描绘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想...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名著介绍
1、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2、《西游记》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同名文学古典名著。该书讲述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辅保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3、《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它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绘,展示了清代社会的广阔背景,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性的复杂。小说以贾宝玉、林...

中国的四大名著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背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特点: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从各个角度展现了...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哪些?
1《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属于英雄传奇类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2《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

中国的四大名著
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四部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以其深刻的社会心理描写和对封建家族衰落的细腻刻画而著称,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

中国的四大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1、《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其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由高鹗,程伟元整理。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