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的事迹
范仲淹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最早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lxf200155 | 发布于2007-06-07 举报| 评论 3 8 北宋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毫州(今安 徽毫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 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例子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三、文天祥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
古代有哪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人事例?(具体事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和他的事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名将。 范仲淹父范墉,始仕吴越国。太平兴国三年(918)吴越降宋,范墉随钱镠归宋,曾任武宁军(今徐州)等地的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幼年的生活十分贫困,2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的朱文翰,从此他改姓朱,名说。长大后知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有谁啊
1.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政治家,文学家。他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理念,体现了他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2. 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曾在战场所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个人家庭的牺牲精神。3.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破阵子》...
急求!有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事实论据
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有哪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本义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先辉写照,请...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于谦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书生,在宣德元年(1426年),随明宣宗平定了汉王朱高煦之乱;并且因为对朱高煦的严词斥责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在之后的宣德五年,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但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都力请而复任。而他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人是谁
为官时,因为其廉政不得当地缙绅赏识,处处与之作对,毫无建树。在朝被诬,放逐漠地,范仲淹怎么也不明白,这是为何?当其走上岳阳楼面对洞庭之水时,才豁然开朗,原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人生真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为官至理。他释然了,作茧在其,破茧亦在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关格言及事例
在中国历史上,像身处垄亩而心怀“鸿鹄之志”的陈胜、“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这样的人物,真是不胜枚举。但就上述三例而言,也足以说明,历来成大事、立大业者,通常都是对处境的顺逆不管不顾,也不管在朝在野,心中都长存一种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