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分层结构

如题所述

1)据江西永平工业爆破地震浙西(永平—杭州)观测剖面资料,浙西扬子准地台南东边缘部分(相当于常山—诸暨台隆)地壳波速具多层结构:

表层:Ⅴp=4.92km/s,厚2.15km,为白垩纪和第三纪红层。

上地壳:Vp=6.14km/s,厚5.59km,为古生界沉积岩系,因有较厚的高密度碳酸盐岩,故波速较大。

中地壳:Vp=6.42km/s,厚11.88km,推断为变质岩,与邻区对比,该层波速较高,故视为异常高速层。结合重磁成果,推测与深源物质混入有关。

下地壳:Ⅴp=6.88km/s,厚14.20km。

莫霍面埋深28~32km。

2)据李继亮等“东南岩石圈结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课题对屯溪—温州剖面地震波速结构研究,认为沿该剖面(图1-2-6)地壳结构特点如下:

图1-2-6 屯溪—温州剖面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图

(据张春霖,1995,转引自李继亮)

1—地壳速度等量线值(km/s);2—莫霍面顶部速度值(km/s);3—推断断裂及构造运动方向

a.扬子准地台块体盖层地震波速等值线起伏较大,显示了古生界构成三坳两窿,坳陷区深3.5~4km,波速5.0~5.7km/s。金衢盆地白垩系波速小于5km/s,5.8km/s等值线代表了元古宙基底的顶界,埋深在2~4km之间。浙东南块体波速相对平稳。

b.上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剖面西北部P1反射面深度为14km,在东南端为9~10km;在千里岗、溪口和青田附近有轻微隆起。P1界面以上为上地壳,上地壳内部波速度等值线有明显变化,属上地壳强烈变形的反映。其下为元古宙变质基底,波速高达5.8~5.9km/s。上地壳底部波速6.1~6.2km/s。

c.中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自P1反射面到P4反射面为中地壳,剖面西北部深度为14~30.5km,厚16.5km;东南端深度为10~23.5km,厚13.5km;其中包含有低速层。①中地壳上部以P2反射面为界,西北部厚4km,波速6.25km/s;东南端厚3km,波速自西向东递减,到大港头后递减为6.20km/s、6.17km/s,直至6.14km/s。②中地壳内的低速层,以P2和P3反射面为界,西部厚5km,东端厚4km;地震波速5.9~5.8km/s;其中由一系列透镜状低速层组成。

d.下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下地壳上部,以P3和P4反射面为界,厚6.5km,波速6.6km/s。但是,龙游、溪口一带波速增加到6.75km/s。

以P4和Pm反射面为界为下地壳下部,西北段厚7.2km,波速6.8km/s;东南端厚5.5km/s,波速6.8km/s;中部的千里岗至青田一段,地震波速增加到6.83km/s,说明该段(包括下地壳上部)可能存在下地壳高速度物质。

3)浙江省与周边地区地壳波速结构

周边地区深地震工作比浙江省开展得早。江苏省有安徽灵璧—上海奉贤HQ-13剖面地震成果;南部有福建宁化—泉州剖面地震成果;西部依然应用永平工业爆破地的地震观察成果作参考;李继亮等编制了波速结构柱状图(图1-2-7)以作对比:

图1-2-7 波速结构柱状图

(转引自刘平山,1999)

a.上地壳厚10~15km,波速小于6.08km/s,有自北向南递增的趋势,江苏一带波速小于5.92km/s,浙江为6.00km/s,福建为6.08km/s,闽东南上地壳波速为6.22km/s。

b.地壳波速对比:浙江与江苏的中地壳波速结构完全可以对比,与福建、江西的差异较大;其中低速层北部和东部发育,闽西和江西均未发现。

c.下地壳波速对比:下地壳厚3.5~8.5km,浙、闽可以分成上下两部分,波速在6.57~6.94km/s之间。

d.地壳厚度变化:地壳厚度平均32km,具有西厚东薄的总趋势。其中无锡、浙西和闽西一带,地壳厚度分别为34km、37.7km、33km,莫霍面略呈拗陷;奉贤和浙、闽沿海,地壳厚度分别为31.1km、29km和30.1km,莫霍面抬升。

e.上地幔波速对比;上地幔波速变化在7.70~8.30km/s之间,普遍在8.04~8.08km/s之间。浙西和闽西的上地幔波速最低,分别为7.70km/s和7.91km/s。浙东南为高值,可达8.30km/s。

屯溪—温州地震剖面观测到龙游—溪口之间上地幔顶部波速较低,仅7.5km/s,(周边地区均在8.04~8.08km/s之间)且莫霍面抬升5km。据反演计算认为,软流层顶部(约100km深)形成底群构造,部分熔融物质向上侵位,进入地幔岩石圈,在86km深度形成径约30~40km,总厚约30km的超基性岩浆房(树形底辟构造),使上地幔隆起,部分超基性物质进入下地壳。底辟作用引起地表张裂沉陷,形成了金衢盆地和该地区的超基性岩筒。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地壳的分层结构
b.上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剖面西北部P1反射面深度为14km,在东南端为9~10km;在千里岗、溪口和青田附近有轻微隆起。P1界面以上为上地壳,上地壳内部波速度等值线有明显变化,属上地壳强烈变形的反映。其下为元古宙变质基底,波速高达5.8~5.9km\/s。上地壳底部波速6.1~6.2km\/s。c.中地壳的...

地壳由什么组成
地壳的结构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层次:上层主要是由氧、硅、铝构成,其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有时也被称作“硅铝层”。而下层则富含硅和镁,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近,因此又被称为“硅镁层”。这种分层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地壳的结构,也有助于分析地壳物质的分布。在岩石的分类中,根据其形成原因,岩石大致...

地球分层结构
地球由三个同心球层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地壳作为地球的固体外壳,其厚度不均,平均为约17千米,大陆部分可达60~70千米。地幔位于地表和地核之间,厚度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核又名铁镍核心,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顶部距...

地壳的组成并非上下一致的下部什么比较多越往上走什么越多
地壳的分层组成 1、表层(地壳表面):表层是地壳最外部的薄层,也是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的主要区域。它的厚度较小,大约在5到70公里之间。表层由岩石、土壤和水等组成。这里有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不同类型的地壳。大陆地壳主要由硅铝质岩石组成,而海洋地壳则以含有较多铁镁质岩石的玄武岩为主。2、壳层...

地壳是如何分层的?
地壳、地幔、地核,分层依据是地震波反射的原理。

地球的分层及各部分厚度
地球的分层及各部分厚度,相关内容如下:地壳: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大洲地壳主要由花岗岩、花岗斑岩等构成,而海洋地壳则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一般为20-70千米,海洋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大约为5-10千米。地幔: 地幔位于地壳...

地壳是由什么组成的
地壳的分层结构 地壳从其形成之初就具有分层的特点。最上层是变质岩组成的岩石层,之下是硅铝酸盐岩石组成的硅镁层。这种分层结构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成分和结构的差异。不同层之间的岩石类型和矿物组成都有所不同,这也是地壳多样性的表现之一。地壳的组成与地质作用 地壳的组成受到多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地球...

地球圈层结构的特点
1、分层结构:地球圈层结构分为若干层次,从地球表面到内部分别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些层次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面,如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2、地壳结构: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地壳厚度在陆地上较大,而在海洋则较薄。地壳运动表现为地震、火山活动和构造运动等现象。3、地幔结构:地球...

地球分为哪三层
地球由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

地壳的地质结构
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固 体 地 球 结 构 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