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

如题所述

可能很多小伙伴还没办法理解,古代人为什么除了本名还要在取一个字,好的还有号,这么多名字难道就不怕麻烦么?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也不是不无道理的,光是名字的礼仪就非常繁多,就好比西方贵族吃西餐一样,会有很多餐具对应不同的菜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一把刀叉就全能解决了。所以古人的名字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的作用,说错了名字就是不礼貌的表现。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古人名、字、号的正确用法,一起来学习下吧。
名字是一个人的称呼需要,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我们国人的名字一般为三个字、两个字,少数为四个字,古人也不例外,我们现代人的名和名字是同一个意思,但古人的名字中的名和字却是分开的,是什么意思呢?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曹操、刘备等人,但是别人称呼他们的时候并不是叫诸葛亮、曹操、刘备,如诸葛亮一般称呼为孔明,曹操则为孟德,刘备为玄德,这里的名便是诸葛亮、曹操、刘备;字则是孔明、孟德、玄德。既然已经有了名,为什么还要字呢,此外,还有一个别号,一个人,有名、有字、有号,叫起来不是很麻烦吗,古人是吃饱没事干给自己添麻烦?正所谓万物存在皆有理,既然存在了,必然有它的意义。
名又叫本名,在夏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一般出生三个月后即取名,是个人特称。字又称表字,因为字往往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有关联的,与名相表里,故又称表字。据考证字起源于商朝,商朝创立者商汤,名天乙,字汤。
前面说到名和字是相表里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不仅是可以相同的、相辅的,还可以是相反的,例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字原,宋代诗人陆游,字务观,这里的衡和平、平和原、观和游的意思是相同的;意思相辅的则更多了,例如鸿、鸾是两种吉祥的飞鸟,古人就会取名带鸿字,取字为鸾,东汉文学家梁鸿,字伯鸾,白居易字乐天,乐天与居易是相辅的;宋代作家晁补则更有意思,他字无咎,意思就是只有补才能没有过错,即无咎。但也有一些取字与名相反的,最熟悉的是朱熹,字元晦,元代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其中的熹与晦、頫与昂意思都是相反的。
古人取字多根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冠礼是在20岁,取字之后便可以结婚生子了,也就标志着可以走向社会了。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森严,长辈、平辈之间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取字恰恰也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如果直接叫别人的名,则是对别人的一种冒犯和不尊重,指名道姓、直呼其名是贬义词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对长辈则称名,以表示自己的尊敬与谦恭,另外老师称呼学生、领导对下级,亦可称其名,这样显得更亲切,但一般称呼其字,如果直呼其名恐怕是带有不满情绪了。据《疏》记载: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很好地解释了字与名的用法。不仅男子长大后需要取字,女子同样也需要,女子在未出嫁之前叫未字,到十五岁时到达出嫁年龄,需举行笄礼,并取字供朋友叫唤。
古人认为灵魂很重要,而名是代表人的灵魂的,古人认为死后需要避讳的,以免侵犯灵魂,故而死后要避免名,封建观念根深蒂固,于是由死后避讳发展到生前避讳,取一个与名相表里的字,古人的避讳规则中有一条是避名不避字,人们称呼多用姓与字联用,如曹孟德、周公谨、赵子龙、屈原等,这正是避讳的结果。
古人讲究等级观念,时常用名与字来表示家族中的人员长幼,特别是在先秦时期尤为盛行,孔子名孔丘字仲尼,这里的仲就是第二的意思,此外,还有伯、叔、季,伯是兄,叔、季是弟,在名或姓之前加上这此类词即可表年长老幼。秦汉以后,为表达同辈的关系或亲兄弟的关系,逐渐在名或字中用上一个相同的字或偏旁,如平叛安史之乱的名将颜杲卿和他的弟弟颜曜卿、颜春卿都含有卿字,和他们同辈的堂兄弟大书法家颜真卿也用卿字,又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等,我国很多农村一个村子的人中每一代人的名字都有一个字是相同,大概与此有关。
除了名、字,古人还有号。号又称别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是对人的一种尊称,起源于周朝,《周礼》道,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但号可不是人人都必须起的,号多为文人居士为自己所起,起号相对起名、起字少了很多行辈、宗法、字义的限制,因而可以更好地反映起号者本人的感情,有表达自己愤世嫉俗、与世无争的高尚情操的,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周敦颐的濂川先生;有表达蔑视权贵、报效祖国的,如陆游的放翁;有表达住所的美名的,如一李白的青莲居士、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等。相比名与字,号更能表达作者的个人思想,有着较深的寓意。
虽然字和号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但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
古人取字多依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一般在20岁举行。取字之后,就表示可以结婚生子,也标志着可以步入社会。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严格,长辈、平辈之间的称呼自然不同,取字也正是为了区别尊卑。名常用于自称,字则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古人认为灵魂很重要,而名...

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
字,则是个人成年后的别称,通常在二十岁的冠礼之后启用。字是对名的补充和解释,用来在社交场合代替名,以示尊卑有别。如东汉的张衡,字平子;屈原,名平,字原。字的取法通常与个人的品德、志向或者家族的期望有关。号,又称别号,是古人为了表达个人情感、思想或者居住地等特定因素而取的名称。与...

古代人的名、字、号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古人字号竟有这样的大用处
古人取字多根据古典,冠礼是古人成年的标志,取字和冠礼同时进行,冠礼是在20岁,取字之后便可以结婚生子了,也就标志着可以走向社会了。古人讲究尊卑有别,等级观念森严,长辈、平辈之间的叫法自然不同,而取字恰恰也是为了区别尊卑,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

在古代,为什么名字要分字和号,有什么意义吗
古人自幼便有名,成年后则取字,两者结合,统称为名字。关于名与字的作用,清代学者王应奎有这样的阐述:“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意味着,名是用以区分个体的专称,而字则用以彰显个人的德行与品质。二者虽性质有别,但用途相近,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名与字通常一起使用,尽管它们的具体...

古人取名,总是有名、字、号。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取吗?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长大以后要取字,两者相连,通称名字。关于二者的作用,清朝人王应奎曾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意思是说,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字则是表示德行的。二者性质不同,用途也不大一样。一般说来,古时候,名是阶段性的称呼,小时候称小名,大了叫大名。等有了字,名...

古人称呼的“名”、“字”、“号”,分别在什么场合使用?
“名”是小孩出生时取的,是上级称呼下级的,长辈称呼晚辈时用的,也可以用来自称。而实际用作于自称会比较多,显其谦逊。例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常以“亮”自称。而有些时候在使用称呼的同时,也可以看得出两人之间彼此的关系。人名是一个标志符号,其基本用途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区别。但在社会...

古代人称呼对方,字和名的用法
号是人的别称,所以又叫“别号”。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如卢仝《玉川子诗集》、杜牧《樊川文集》、《松雪六体千字文》、老莲《荷花鸳鸯图》等。如果我们不熟悉古代文人作家的别号,就很难知道这些作品的作者是谁。所以,对古代文人作家我们不但要掌握他们的名和字,而且...

古人名,字,号,署.是怎么用的
名和字都是一个人的代表符号,一个是声音符号,一个是文字符号,两者间过渡的桥梁就是其共同的涵义。在古代,女子与男子还稍有区别。女子的社交相对少一些,主要是成年后用于婚姻媒聘:“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这时才赶快起一“字”(“女子许嫁,笄而字。”),以供使用,女子字的使用几乎是专为定亲而取。后世...

古人的名字是如何使用的,为何有时用名,有时用字,二者有何区别?
古人名号,一般是自己起的自称,或者别人送给他的自称。那么我们如果是古代人,就可以这么介绍自己。“在下朱熹,字元晦”“元晦兄,幸会幸会”其实古人的名字,和我们现代人虽然用法不太一样,但是我觉得大致上是没有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人都没有字了。大家现在还会有长辈给起字吗?

古人称呼的“名”、“字”、“号”,分别在什么场合使用?
1. “名”是出生时所取,用于下对上、长对幼的称呼,以及自我谦称。如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自称“亮”。2. 名字不仅是区分个体的标志,还富含礼俗文化,与制度紧密相关。在古代,男女皆有小名、大名和字。小名是出生时父母所取,随意性大,常与动物相关,寓意易养活。3. 大名通常为上学后所取...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