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是秦穆公还是秦孝公

如题所述

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共两次变法。
1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
(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销毁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至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政治改革。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后来由于商鞅作法自毙而遭到五马分尸,但秦惠王和他的子孙都继续实行其新法,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主要还是任何深刻彻底的变法无不是从积贫积弱之国开始。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第2个回答  2020-10-14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于是,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1]

中文名
商鞅变法
外文名
Reforms of Shang Yang
发生时间
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50年
发生地点
秦国
相关人物
商鞅、秦孝公
快速
导航
经过

结果

影响

评价
背景
变法风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1] [2]

战国时期形势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2]
变法准备
战国初期,秦国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和赋税改革,都晚于其余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齐、楚、燕、赵、魏、韩六个大国。
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秦孝公引进人才,[3] 变法图强。[2]
经过
酝酿变法
舌战群儒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

商鞅舌战群臣
于是,秦孝公召开朝会,命臣工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语出《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
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4] [5]
立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虽然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随即便出示布告: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6] [7]
第3个回答  2020-10-14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时期发生的事,其时代背景是战国诸侯争雄,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
第4个回答  2020-10-14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时期的变法。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嬴渠梁。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也称为平王。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的秦国第25位国君。秦孝公21岁时正式登基。同年,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卫国人商鞅在这种背景下来到秦国,并很快受到重用。秦孝公积极支持商鞅变法,经过商鞅有力的改革举措,使...

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穆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在位期间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实施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商鞅变法》是秦国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

商鞅变法是秦国哪位国君
秦孝公。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孝公前来支持商鞅,进行了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变法改造运动。它实行了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耕战备、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商鞅变法运动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

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位国君商鞅变法时的国君是谁
1、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国的秦孝公。2、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3、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

商鞅变法是秦穆公还是秦孝公
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共两次变法。1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

商鞅变法与秦始皇相隔几代皇帝
隔了五代,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在位时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时期,秦孝公跟秦始皇中间隔着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1、秦惠文王(在位时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赵氏,名驷,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人。战国...

商鞅变法时是哪个皇帝当政?
商鞅变法是在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商鞅变法有两次。第一次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

启用商鞅变法的是哪个国君
是秦孝公 秦孝公(前381—前338),战国时秦国国君。嬴姓,名渠梁。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渠梁。秦献公之子。前361年—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

商鞅变法?
商鞅简介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