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3岁看到,7岁看老",这句话有道理吗?3岁和7岁虽然只是一个概数,却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简单的概括幼儿发展的规律,从三岁孩子的心理特点,性格取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七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曾经做了这么一份报告,报告中显示:"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以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三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教授还做了这么一项实验,他对1500名0~3岁的婴幼儿进行了长达20 年的跟踪研究,发现0~3岁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商平均高出17%左右!
这其实与我们大脑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关系,0~3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中连接大脑神经元、决定智力和记忆力的达到"突触"在孩子出生一年,数量会增长20倍,密度在3岁前达到峰值。3岁之后没有被刺激,利用到的突触就会慢慢的自动消失,不再生长。
儿童心理专家和教育家把3~7岁这个阶段称为学前期,也就是指在七岁时幼儿性格倾向开始形成,七岁之后,基本就很难重新塑造了。
7岁以后,孩子的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会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综合素质还有兴趣爱好做出一个判断,预测出孩子以后可能会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以及生活状态。
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之后就是一个逐渐减慢的过程,5岁以前即完成整个人脑发育的80%,到七岁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基本接近成人,所以说7岁以前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家塞得兹说过这么一句话:"如同陶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一生的雏形。幼儿时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这也是提醒家长们,重视孩子幼年时的教育方式。
可是在教育中,家长们往往会习惯性的模仿他人的成功事例,套用他人成功方法施加运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往往却得不到好的效果,亦或者是出现片面化的教育模式,总是过度的重视爱好培养、过度重视成绩提升、或者忽略了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造成孩子在发展上出现缺漏,在这里归纳一下几种易出现的教育错误。
1.过于重视智力方面的开发
在0~3岁,孩子需要开发的大脑潜能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识别发育、人格发育、语言发育、音乐发育、社交发育、感官发育以及体能发育,这就是一个全面的发展培养。
但是很多家长们最注重的就是孩子的关于智力开发方面的开发,他们认为孩子只要足够聪明,以后的路就可以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就可以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一个"学霸""天才"。
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的育儿理念就是"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的不用管。"于是包办孩子的其他方面琐事,让孩子只要学习读书就好,这就容易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达标,也会出现体质弱的情况,在特长培养方面也存在短板,变成一个"书呆子",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立足发展的。
2.没有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
第二个典型错误就是家长很容易把自己思想强制施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了一个执行者,比如:看到隔壁小孩在钢琴比赛上得了奖项,所以也让自家小孩去学习钢琴;听到有所谓的专家说学习某种特长有利于提升孩子智力,所以不假思索的让孩子报名学习…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其实很正常,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的有着从众心理,家长也总是想让孩子也变得更加优秀,所以给孩子报名很多辅导班,但从未考虑过孩子是否喜欢,也没去问过孩子兴趣爱好是什么,这就导致孩子的天赋潜能被埋没,当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时,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
3.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
最后一个典型的错误就是,有的家长,花很多钱给孩子报名很多培训班,物质上给予孩子满足,也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早早就把还带着一身奶味的孩子送去了早教班。这种缺乏家长陪伴的童年注定是不完整的,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极其容易导致在性格培养上出现问题,孩子容易变得没有安全感,很缺爱,和家长之间也出现生疏感,情感表达方面没有得到教育,存在缺陷,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家长身为孩子成长中第一位老师,起到的教育和指引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尤其是0~7岁这一阶段,孩子成长不可重来,要想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家长们不要掉以轻心。
1.给孩子足够的爱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很依赖的,情感需求对孩子的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长们要做到高效率的陪伴,多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和互动,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增加孩子安全感和自信心。
2.注重孩子全方面发展
不要只专注孩子智力方面的开发,制定一个全面均衡发展的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要家长不过多的干预孩子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已经完成了全方面的发展训练,比如:在和同伴奔跑玩耍时,锻炼了孩子的体质技能也锻炼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孩子进行一些益智类游戏的时候,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对孩子的感官和识别等都进行了训练,而家长的干预和阻止,让孩子只关注学习,对孩子就是最大的阻碍。
3.注重探索孩子天赋特长
不要的过多的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效率往往是更高的,对孩子的天赋特长发掘也起到推动。
4.给孩子构建正确的三观
在0~7岁这个时间段,也是孩子三观形成的一个基础时期,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对道德伦理的培养,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孩子的礼仪素质,让孩子养成乐于助人、善良热情的好品质,也要让孩子知道,幸福都是自己努力奋斗争取过来的。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也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影响作用,记住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只有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岁和七岁这两个阶段为什么对孩子影响最大?家长要注意什么?
7岁以后,孩子的理解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会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综合素质还有兴趣爱好做出一个判断,预测出孩子以后可能会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以及生活状态。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之后就是一个逐渐减慢的过程,5岁以前即完成整个人...
为什么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是过去民间的一句俗语,讲的是不同阶段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后来这句话成为教育心理学上讨论的一个说法,认为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小”是指从儿童3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教育心理学看,出生到3岁被称为...
为什么说「三岁见大,七岁见老」这句话?
首先,从生理发育的角度来看,三岁时一个人的骨骼、肌肉等基本发育完成,这时期的教育和培养对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有着重要影响。而七岁时,大脑发育已经接近成人水平,孩子的智力、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这两个阶段被认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其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
老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种说法会对家长的教育产生什么影响呢?
因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也就从这句话中间接表明了三岁和七岁都是非常关键的阶段,那么家长在这个时间段自然是会对孩子进行非常严格的教育,希望在这个时间里能够让孩子成长的优秀,能够让他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有了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不论是几岁,家长便都能放下心来教育孩子。三、改变教育...
什么是教育“关键期”?家长又该如何抓住孩子教育关键期?
孩子在这个时期对于外界的刺激会变得很敏感,对成长的帮助特别大,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形成影响了。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专家通过研究表明3到7岁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如果想好好教育孩子的话,抓住3岁到7岁这个时期是有道理的。现在知道了教育关键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科学依据如下:科学研究显示3岁之前是一个人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期:出生时脑重量只有370克,1岁接近成人脑重的60%;2岁出生时的3倍,约占成人脑重的75%;3岁接近成人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就变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后2~3年内,无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儿刺激对大脑...
对3岁看大7岁看老的理解
从三岁孩子的行为和个性中,我们可以预见他们成年后的心理特征;而七岁则预示着他们未来可能的成就。现代心理学研究,如布鲁姆的追踪研究,证实了早期智力发展的重要性,4岁前孩子已经获取了50%的智力,后30%主要在4至7岁间,这使得这段时期对家长的教育引导至关重要。在幼儿阶段,家长应注重感官发展和...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七岁之前,呀哪几个误区父母千万不能碰?
必须外向。但由于孩子7岁前生活环境多变,虽然聪明,但注意力不集中。当他们进入小学时,一方面,孩子可能无法长时间听老师讲课。另一方面,班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让孩子分心,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误区二:让孩子读书前,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犹太人是教育中最成功的句格言:“在给孩子买够...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为什么教育孩子要从小开始?
1.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必须自信自强,孩子的自信主要来源于家长,既来自家长日常对孩子的评价也来自家长日常行为的影响。家长的努力、勤奋、谦卑、和善、公正、民主,让孩子学会的就是一个自信自立自强的家庭教育。如果家长自身能量很强大的话,通过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努力,会把这份能量传递给孩子。2.不要居...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的准吗?有什么依据吗?
所以说这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也是最为敏感、迅速的时期,孩子成年后的性格基本上在3岁之前就已经定型,之后变化也不会太大。其实在幼儿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孩子身上的特质真的是在告诉你“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多么的真切。班级里小蕊是个乖乖女,每天都很温和、安静的对待身边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