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与大家一起简单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六次人口大迁移,看看当年我们的家族祖先的迁徙轨迹。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 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七年零二个月的时间里主要战场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南方则繁荣依旧。南方重镇如金陵、广州等很多地方,照样有着大批来自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大唐做生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第三次:两宋末年时期
北宋末年“靖康之乱”,金邦女真人乘宋朝国力空虚,乘机大规模南下,因无非忍受金邦的屠杀和高压政策,山东、河南等地的汉人纷纷跟随着朝廷大批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而到南宋末年,忽必烈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第四次:明初大移民
为了维护统治,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移民,命令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在明朝后来多数的史籍记载中,往往可以看到“国朝初,人稀少”的字样,但经过这次大移民,华北、华中地区的经济得到恢复。到永乐年间,北京、开封等城市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第五次:湖广填四川,“填出康乾盛世”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顺天府尹张德地擢升为四川巡抚,此时的四川经历了明朝末年以来数十年的战乱,已是“十室九空”,重庆城中不过数百户人家,州县居民也往往只有数十家乃至十几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二户。人口稀少的后果之一是四川境内老虎横行,顺治年间,南充县曾招来500多人开垦定居,被老虎吃掉了228人。
向四川的大规模移民在政府的鼓励下开始了。政策上对移民的奖励颇为诱人:移民入川,五年内不用纳土地税。三藩之乱平息之后,清政府还宣布,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应科举。一对夫妇,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有可作为丁壮劳力的儿子,再加拨四亩。每户给银十二两,作为定居的置产费用。
第六次: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到了近代,中国还有同一时期三个不同方向的移民潮,人们习惯称之为“闯关东”、“走西口”和“下南洋”。跟“湖广填四川”不同,这三次移民,都是民间自发的。
闯关东:
关就是山海关,关东也就是今天的东北三省。康熙年间,东北实行封禁,不许汉民进入“龙兴之地”垦殖、采矿,但是私闯关卡,到禁区开垦土地的农民,依然难以禁绝。到了咸丰末年,封禁政策解除,鼓励移民垦荒,关内移民开始大批进入东北。
到民国之后,闯关东的移民潮越来越高涨,每年移到关外的民众多达数十万,最高时,一年有上百万河北、山东的居民举家迁往东北。
走西口:
“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经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
下南洋:
这一批前往海外的移民,也成为最早拥有近代化思维的一批华人。自清代晚期以来,南洋华人中的杰出人士就不断反哺大陆,开办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慷慨捐助海防,拓展海外贸易,许多南洋子弟都在后来回到中国,投身革命与抗战。
抗战期间,仅在滇缅公路服务的华侨就多达3000人,其中三分之一牺牲在那里。
中国历史上这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对促进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发展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姓氏源流、谱志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也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历史上一共有6次人口迁移。1、“永嘉丧乱”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著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人口大迁徙,分别是: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1.闯关东 闯关东,是指在清朝后期以及民国时期,大批中原、江北的老百姓由于自然灾害,清政府号召移民实边等原因,被迫或主动跨过山海关以及渡过渤海,到东北地区闯荡,垦荒和定居的过程。故,在民间有“边里人”、“边外人”的说法。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中国历史上有七次重大的人口迁徙。1. “永嘉丧乱”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当时北方的各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迫使他们大规模南迁至江淮流域,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这次迁徙大约有90万人,显著改变了秦汉以来北方人口多于南方的格局,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中国人口分布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有哪几次重大迁移
迁移的史实 第一、秦汉时期人口从东向西迁移,如秦始皇命令12万户富豪迁咸阳(60万人),汉高祖迁大量人民到长安.秦始皇迁移内地人民去河套地区居住生活;迁移50万中原人到越族杂居.第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从北向南迁移,如少数民族内迁(西北部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从东汉起陆续内迁.),黄河流域人...
历史上大迁徙都有哪些?
历史上有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1. 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导致大量民众被迫离开黄河流域,迁移至江淮流域,主要包括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等地。这次迁移大约有90万人,显著改变了中国的人口分布,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2. 唐代的“安史之乱”造成约100万人南迁,这次动乱从根本上调整了中国以黄河...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七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每一次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和地理分布。1. 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导致约九十万人口南迁,这一事件标志着北民南移的开始,为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并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2. 唐代的“安史之乱”引发了一百万人南迁,这次迁徙从...
历史上的六次大迁移,谁也别说谁是哪里人
第一次:西晋“永嘉之乱”时期,国家统一不久便陷入内乱,导致国力大减。至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疫病连年发生,加之五胡势力的冲击,引发大规模移民潮。黄河流域人口南迁至长江流域,长江流域人口进一步南移,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移高峰。约90万南迁人口使秦汉以来北多南少的人口...
中国历史上三次规模宏大的人口迁移
在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塑造了中国版图与文化的多元融合。这三次迁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不仅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抗争,也深刻影响了国家的领土稳定与文化扩展。闯关东,以山东和直隶的民众为主体,目的地是东北三省,这一迁移潮自清代开始,持续了约300年,约有3500万...
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的起因、意义
意义:这次人口大迁徙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里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中国人口地理分区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3、靖康之难:靖康二年金攻陷卞京,徽、钦二宗被俘,北宋覆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变。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的统治被迫举族迁移。意义:...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大迁徙
走西口的主要是河北、陕西、山西人,而山西人所占的比例最高。清代以来,土地贫瘠加上天灾不断,使得成千上万的晋北贫民与商人背井离乡。他们或向西迁移,经杀虎口进入蒙古,或向东进发,过大同后经张家口进入蒙古。走西口直接导致晋文化传播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得当地单一的游牧文化变成了农耕并举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