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名人录:批判学派
一、法兰克福学派
1. 霍克海默与阿多诺: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将商业化的大众文化视为与民众真正文化相区别的产物。文化工业追求消费最大化,统一各类文化,导致艺术作品商品化,人与人关系的物化,加深了人的异化。文化工业特征为标准化与伪个性化,可能使人精神涣散、听觉退化。
2.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书指出,大众媒介作为权力工具,在形成“单向度的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在发达工业社会,科技操控人类,使人们在社会、思想、文化传播等多方面被塑造为失去否定意识和批判能力的个体。
3. 本雅明:认为“大众”中蕴含革命潜力,新技术革命潜力依赖知识分子角色,主张作者与受众结盟,服务人民利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复制技术导致艺术作品“灵韵”消逝,但同时开启“氛围文化”向“民主文化”发展进程。与阿多诺观点分歧在于意义产生于消费而非生产。
二、文化研究学派
1. 葛兰西:“霸权”指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它在群体常识态度和行为中确立自身,通过教育、教化使被统治阶级心理、意识、观念上顺从现状,形成广泛“社会合意”,保持国家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权力。
2. 霍尔:编码与解码理论。传播者出于意识形态目的选择性编码,接收者通过不同诠释抗拒影响。存在三种解码立场:统治-霸权、协商、对立。
三、政治经济学派
1. 达拉斯·斯麦兹:受众商品论。媒介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受众创造价值,广告费是将受众商品化卖给广告商。受众劳动本质是冲动购买。
2. 赫伯特·席勒:文化帝国主义。关注西方国家通过文化输出对不发达地区实现文化霸权与控制。强调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拓展途径,提高国际影响力。
3. 文森特·莫斯可:媒介商品化概念。传播视为类似商品交换过程,内容、受众、服务等商品化。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