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花路放》于2014年上映,豆瓣评分7.0分,由宁浩执导,黄渤和徐峥主演,属于一部国内并不多见的"公路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郝义(徐峥饰)为了帮助耿浩(黄渤饰)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胁迫"着耿浩开始了一段从北京到张家界长达3000公里的"猎艳之旅"。
《心花路放》沿袭了宁浩导演一贯的低成本高票房,以3500万的投入换来了11.67亿的总票房,其背后的原因与宁浩导演浓浓的个人风格分不开。
宁浩导演一向擅长于刻画 社会 底层的普通人, 用不那么华丽甚至略显粗糙的镜头语言,将小人物在命运和生活面前的纠结与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份真实极大的拉近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感,直击观众内心,达成 情感 的共鸣。
这种风格与宁浩导演从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从生活中汲取的灵感使得电影更加"接地气"。《心花路放》这部电影的灵感就来源于宁浩导演与朋友的一场旅途。
接下来我就将从影片的表现手法、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这三个角度入手,简要的分析一下这部《心花路放》,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现实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宁浩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像传统电影一样按照固定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结构,而是充满了后现代主义色彩,叛逆性、跳跃性、断裂感是宁浩电影中的常态。
而要想在影片中体现出这些后现代风格,蒙太奇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心花路放》中就多次运用了不同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指的是两条及以上的情节线同时发展,并列表现, 镜头在这些平行发展的线中来回切换,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情节的发展,最后归向同一个结局。
这在文学上又被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只",是宁浩导演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一种表现手法。
影片《心花路放》的剧情被分成了 "现在和过去" 两条线,一条是影片的主线,也就是郝义和耿浩的那段"猎艳之旅";另一条是支线,以耿浩的前妻康小雨(袁泉饰)为叙事主体,讲述的是5年前康小雨和耿浩相识的故事。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电影的套路之后,就会不可避免的开始感觉到审美疲劳,一部电影常常看了开头就能猜到接下来的发展,就算特效和演员的演技再惊艳,也终究掩盖不了这种俗套。
这个时候《心花路放》这种平行式的叙事手法在一众传统电影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观众不再是只动眼睛不动脑子地一味接受导演的灌输,而是需要时时参与到影片之中。
观众在观影的同时需要分辨这两条线之间的界限和联系,自行将剧情补充完整, 这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一种布局和破局的 游戏 , 这种隔空的互动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票房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两条线的设置也非常有意思。
之前提到,影片的主线是郝义想要带耿浩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那么以康小雨为主体的这条支线,其实就是阴影的一个隐喻。
在耿浩的这段旅途中,先后遇到了4个女性,他有4次机会走出阴影,但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与此同时,支线也在持续向前推进着。
耿浩在第4次走出阴影失败后,和郝义分道扬镳,随后他回到了最初与康小雨相遇的那一家民宿,他在那里把曾经留下的"耿浩对不起康小雨"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
这时支线中的康小雨也在这里第一次遇到了耿浩, 过去和现在在这里被衔接了起来,两条线也在这里融合,支线从此消失,预示着耿浩终于走出了阴影。
这里是开始的地方,也是结束的地方。
2.重复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手法是将某个意象或者某个镜头进行多次重复的展现,使得影片的剧情可以联系起来,比如前后呼应或者前后对比。
在《心花路放》中存在不少反复出现的意象,例如橘子、石头、留言墙甚至耿浩的歌《去大理》等等。
接下来我就以橘子为例,谈谈它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意义,其他的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发掘了。
前文说过,影片是两条线并列前行的,这种叙事手法虽然带来了观影的新鲜感,但也会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方便叙述,我将对两条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看看橘子是如何将剧情串联起来的。
橘子在时间线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出发去大理之前,那时她刚刚参加完闺蜜的婚礼,面对闺蜜祝福的捧花,她倔强地表示自己马上也要结婚了,但其实她根本连男朋友都没有。
回到家的康小雨面对家里的一片狼藉,一边喝着橘子皮泡的水一边流泪,这时她听到了耿浩唱的《去大理》,随后便订了第二天飞往大理的机票,一是为了散心,二是为了去这传说中的爱情之都 找个爱人结婚。
橘子第二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在大理遇到耿浩时,康小雨说自己喜欢橘子皮的味道,但不爱吃橘子,所以才只用橘子皮泡水,耿浩觉得浪费,便把剩下的橘子泡进了自己的啤酒里, 随后两人一起离开,回到北京结了婚。
橘子第三次出现是在 耿浩与康小雨离婚之后 ,郝义带着耿浩去张家界"泡妞",想带耿浩走出阴影,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耿浩把一片片橘子塞进酒瓶里。
以上就是橘子这个意象的三次重复出现。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橘子贯穿了耿浩和康小雨的婚姻,而耿浩也正是因为和康小雨在一起之后,才有了把橘子泡在酒里喝的习惯,这个习惯直到离婚了还依然跟着耿浩。
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耿浩自以为已经放下了,甚至在影片开头把所有的家具、家电等共同财产都切割成了两半,毫不留恋,但他只不过是一直在逃避而已。
就算他把所有拥有共同回忆的物件都完美的分割,企图把自己和康小雨之间的联系完全斩断,但这一个不经意间的习惯,还是会将他暴露得干干净净。
他从未放下过。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失恋时最真实的感受吧,以为把一切都扔掉就会眼不见心静,以为不再去有过回忆的地方就能将过去远远抛弃,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个人的影子,到处都有那个人的痕迹。
以为一味的面向阳光,就能走出阴影,但只要回过头来就会发现,阴影其实一直跟在背后。
之前曾提到宁浩导演特别善于塑造 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本片中的主角耿浩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
他曾经有过风光的时候,出过一首传唱度非常广的《去大理》,但也仅此而已,他在结婚后开起了二手音响店,生活谈不上多拮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只能说勉强混口饭吃。
离婚之后的耿浩一面放不下自己的前妻,一面又表现得自己很洒脱, 在这种内外的反差之下,他其实一直过得很压抑。
耿浩在影片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一个是竭尽所能的压抑,一个是压抑到极限之后的爆发。
1.压抑
耿浩在机场看见手机里有前妻打来的电话,他故作轻松地拨了回去,口气就像在和老友寒暄一般,可是当他猜出了康小雨即将和别的男人结婚时, 他心中尚存的某个幻想破碎了,他猛然间明白,自己和康小雨真的已经结束了,她马上就要和别人结婚了。
随后他的情绪急转直下,但他还是在强撑着说一些祝福的话,自顾自的说着,几度哽咽,然后不等康小雨说话,径自挂断了电话。
因为他已经快压不住了,再多说一句话可能就会直接哭出来 ,挂断电话后的他仍然在极力压抑自己,疯狂做着深呼吸,可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耿浩这种无声的哭泣, 将压抑表现到了极致,将一个男人最后的体面表现到了极致,将悲痛表现到了极致 ,我甚至担心他会直接晕过去。
在这里不能不提耿浩扮演者黄渤,正是这位金马影帝凭借着自己极具张力的演技,在这一段4分钟的长镜头里,将耿浩假装轻快,到惊讶,到无措,再到极度压抑的转变完美的演绎了出来,实在让人赞叹。
2.爆发
影片接近尾声时,耿浩回到了大理,在这故事开始的地方,耿浩不再逃避,他直面了自己的阴影, 就算那是一段失败的婚姻,他也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可侮辱的一部分。
所以当耿浩发现康小雨被酒吧的人恶意剪辑进了一段视频中时,他和酒吧的那群人大打出手,虽然后来耿浩被摁在地上暴打,但他却在笑,那是发自内心的笑。
他终于把压抑了这么久的一切都释放出来了,他在挨打,但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或者说他救赎了自己。
这一段打斗的画面虽然很暴力,但却被宁浩导演设置成了慢放,同时配上了欢快的音乐,给原本节奏紧张的暴力情节,带上了荒诞的喜剧色彩, 这种暴力美学同样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
采取同样手法的还有《唐人街探案》,原本紧张刺激的枪战被慢放,并且配上了《往事只能回味》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将暴力行为赋予美感,并且同时让人瞬间释放心中的紧张感。
《心花路放》的影片主题其实很简单,第一个主题导演在一开始就借郝义的嘴告诉我们了: "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阴影越是丰富,就越是有立体感。"
第二个主题在防狼喷雾上写着: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正面面对。"
可我认为,影片中还藏着第三个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亲身经历"。
很多人都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终究只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要想真正懂得,还是要靠自己去亲自经历一遍。
就如同影片中的耿浩,他能最终走出阴影,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郝义,更不是那瓶防狼喷雾。
他靠的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如果耿浩没有经历过这一段旅途,那么无论郝义怎么说,无论给他多少瓶防狼喷雾,他都不可能真正懂得这两句话的含义,放不下的始终放不下,阴影永远会是阴影。
耿浩通过这一段旅途, 与现在达成了和解,与过去达成了和解,最终也会和未来达成和解, 在影片的最后,耿浩遇到了一位音乐老师,那才是真正适合和他走下去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会总是阳光,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遗憾,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道阴影。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可怕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遗憾,一道道阴影,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来之不易的美好。
这些阴影和阳光一样,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它们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更有厚度,也更有故事。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题3个方面浅析电影《心花路放》
影片《心花路放》的剧情被分成了 "现在和过去" 两条线,一条是影片的主线,也就是郝义和耿浩的那段"猎艳之旅";另一条是支线,以耿浩的前妻康小雨(袁泉饰)为叙事主体,讲述的是5年前康小雨和耿浩相识的故事。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电影的套路之后,就会不可避免的开始感觉到审美疲劳,一部电影常常看了开头就能猜到...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看完心里有点酸!?
《心花路放》在宁浩的电影作品中展现了一种新的风格转变,从黑色幽默到温暖而反思性的故事。电影通过“阴影理论”的探讨,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观众带来了关于自我、社会和人性的启示。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电影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语言的可变,同一种表达的主题,宁浩会用一种很独特的语言去阐释,而韩寒只会用对白。 所以,我更喜欢这部电影。宁浩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中肯的课题。 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轻轻地放下。 本片另一点十分值得一提的就是几位演员的表演,黄渤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是影帝级的,尤其...
《心花路放》详细拆解
通过角色的对立与互补,编剧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致敬经典如《无间道》的设定,黄渤的转变让人动容。马苏和雷佳音等女性角色,如同电影的隐形推手,推动剧情走向高潮。黄渤的自我重塑,象征着从渣男到成熟男人的蜕变,而友情与爱情的博弈,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冲突。总的来说,《心花路放》是一部深度描绘人性...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1.《心花路放》宁浩的一部投降之作。他拍了一部电视剧,或者说,一部电视电影。它更适合在中央六套播出,而非大银幕。以宁浩上一部院线片《无人区》的期待值去观察这部新片,显然,他做得不及格。这部电影只是一个话题剧的格局,一个轻飘的小品,囊括了中国剩女、中年危机、故作的基情、已经过气到...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心花路放》首先是一部喜剧片,其次才是一部公路片,无论从故事结构还是拍摄手法上都要比《后会无期》显得老练出色。一路的离奇遭遇,无论是遇到阿凡达妞的执着信仰、还是90后杀马特的奔放不羁、亦或是MINI女的意外的爱情、还有夜店东北妹子的搞笑演出,都在让耿浩的内心逐渐被唤醒,并在现实进行妥协,...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在电影近三分之二之时以其新颖独到的手法与主线的交汇,顿时使电影抓住了情感的积淀,这时才发现原来电影中看似不经意的旁枝末节,都在为这最后的交汇埋下暗线,在这艳路的终点,得以治愈系情感的真挚。艳路花撩人,满载尽欢颜,《心花路放》或许并非是最为出色的喜剧,但其沁人心脾的欢乐确实做到了...
心花路放看不懂
对 小雨是耿浩的前妻,电影一开始就是分开两条线在叙述,一条是耿浩和郝义的旅行线,另外一条就是小雨认识耿浩之前的叙述,两条线看似是平行的。但是其实时间上来说,叙述小雨的那条线路在很早之前,是来告诉观众为什么耿浩不愿意去大理,是因为他不想触景伤情,那里是他们相识相恋的地方。最后在耿浩抛...
如何评价电影《心花路放》
首先,一个人在追求爱情之前,应当正视和尊重自己的欲望。在闺蜜新婚燕尔的映衬之下,明明心情低落灰暗,却非要死撑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这是康小雨犯的第一个错误。 现实中这样的单身姑娘挺多的,人也不丑,积极善良单纯,仿佛浑身都是正能量,但一说到恋爱结婚,就马上以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示人...
《心花路放》详细拆解
让观众对角色的复杂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心花路放》不仅在剧情设置上独具匠心,而且在角色塑造、冲突构建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思考。影片通过对冲突的精心设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有深度又充满趣味的故事世界,使得观众在享受娱乐的同时,也能获得对人性和生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