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文《告别沈从文》教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9

《告别沈从文》 从沈从文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写起,接着赘述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学成就,用形象的语言对先生的品格给予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下面是我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掌握略读的方法技巧;

2、了解本文“文学性传记”的特点,感悟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重点]

1、怎样略读;

2、提炼传主事迹,丰富自己的作文论据;

3、学习写作人物小传。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散文化写作自传的手法,品味作者取材的用心和文字的质朴。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在学习《边城》时,无不被沈从文笔下原始、神奇而又富于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所倾倒。这位穿着草鞋从边地走来,没有上过多少学,却最终成为教授和大作家的“乡下人”,凭着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念和毅力,从边远底层的农村,一步步走进一个新的世界。他早年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始终滋养着他的灵魂,转化为后来观察与批判都市文明弊病的一种角度,成为他生生不息创作源泉。为节课,我们就从他的自传中来了解他艰难曲折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同时,同学们还可将这篇传记看做是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它告诉我们:困苦和艰辛可以转化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锻造人坚韧的性格,激励人追寻生活的意义。

二、快速略读,理清传主人生轨迹。

略读提示:这是一篇散文化手法写成的传记,选材十分广泛。同学们初读可能不明中心,但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以,只需抓住这篇文章的“神”快速阅读就行了。那么,这篇文章的神是什么呢?就是文章标题中“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阅读时,可围绕下面的问题和任务进行:

1、从文中可看出作者的生活非常宽广,但这样的生活中却始终伴随着哪些艰辛呢?

2、作者是怎样面对这些艰辛的,能否找出一些关键语句进行品味?

3、读完后归纳概括每一小标题部分的中心内容,注意突出他“艰难曲折”的经历。

(一)我读一本小书又读一本大书:家乡学校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梦想,就到社会生活中去追梦,却经常遇到诸如打架威胁、恶狗伤人的事件。

(二)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新式学校依然不能尝到知识,就到各种场合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有狩猎的'艰难、打架的流血、游泳的危险伴随着自己。

(三)保靖:到保靖想当兵,却没人可依靠,就只能当一个护兵,但自己的勤奋没有让艰难的生活压倒,生活刚有所好转却又要经受虎狼的威胁。

(四)一个转机:进报馆使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不断长进,调回去后又经历了疾病的煎熬和同学淹死的惊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终于决心向北京进发。

从上述过程中我们能否发现作者写作这篇自传时取材的用心吗?

--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这篇传记是一篇散文化传记,所以选材的范围十分广泛,时间跨度长、地域范围广,但是,却紧紧围绕“艰难曲折”这样一个中心。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三、根据上述略读实践,归纳略读的方法:

略读,首先应抓住文章标题暗示给我们的主旨,然后快速浏览课文,寻找文中能表现这种主旨的语句,并看看作者为表现文章主旨选取了哪些材料,再根据这些材料的详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以这篇课文为例,由于作者是用散文化手法所写的自传,材料看似繁多,实际却有一条主线贯穿全文,那就是传主经历的“艰难曲折”,然而,传主又并没有被这样的艰辛所压倒,而他始终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充满着理想和希望,才最终能成长为一个作家和教授。在文中,我们明显能找到一些表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思考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就是深化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在略读时就应和标题对应能够抓住它,然后细心品味,如:

(1)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这表明传主永远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生活态度。尽管自己的生活中充满艰辛,但从没让自己消极,而是向往到更宽广的世界中去闯荡,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2)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做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做居间介绍。

--这表明传主对自己卑微生活的乐观精神。正是传主用这种健康、乐观的心理态度,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曲折,也正因为他有着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够驱散卑微生活所带来的阴影而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分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

--这表明尽管传主的生活举步维艰,但永不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艰苦中的奋斗精神,心中常有理想,也甘愿为理想受苦奋斗。

(4)为了读过些新书,知识同权力相比,我愿意得到智慧,放下权力。我明白人活到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现在的别人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且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这表明传主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的方向。能够支撑他战胜各种“艰难曲折”的正是这种宽广的胸怀,也正是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才使他最终能成长为教授和大作家。

现在,请同学们品味一下这些语句在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上面这些语句,不断暗示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揭示传主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但是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口语化十足,显得非常质朴。

四、感悟传主生活态度,提炼传主人生事迹,积累写作素材:

刚一上课时老师就说过这样的话:“同学们可将这篇传记看做是关于人在逆境中成长的教科书。”我们现在就来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大家以“逆境与成才”为话题,写一段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的话,其中必须用上

本文沈从文的基本事例。(200字左右)

--教师示例:

观点一:逆境能激励人成才。

观点二:逆境能激发人的斗志而有所作为。

观点三:在逆境中永葆理想的青春。

逆境能激励人成才

古今中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才。著名作家和教授沈从文,经历了童年的生活艰辛,又经历了从军的颠沛流离,最终成长为一名大作家和教授的事实证明:逆境和挫折不可怕,它反而是激励人成才的催化剂。当一个人身陷逆境时,不要沉沦,不要失望,而应勇敢面对,把它当作磨砺人意志的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形象地说明了任何人的成才都是从艰苦的磨砺中得来的。欧阳修也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得就是太安逸的生活往往消磨人的意志,逆境和挫折才能激发人去奋斗、去成才这个道理。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

2、逆向思维训练: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逆境能激励人成才,是不是说顺境中就不能成才了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当今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再请以“逆境和顺境”为话题写一段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的话。(也是200字左右)

--教师示例:

观点一:逆境容易使人放弃,顺境更易使人成才。

观点二:正确面对逆境,珍惜顺境机会。

观点三:逆境延长成才的时间,顺境能缩短成才的周期。

五、作业:任选上述2中观点完成一段话。

第二课时

一、人物小传的写作:

导言:这们《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已经学习了传记的各种形式,所以,这一课,我们在前面学习课文范文的基础上,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由于是初学,所以我们只写一写人物小传。这种文体,实用性非常强。将来我们就业时所要写的简历,实际上就要用到小传的写作方法。因此,希望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要领。

文体与技巧指导:

小传是传记的一种,既然是传记就要注意史学性和文学性的统一。一般说来,前者强调事实真实可靠;后者强调在基本事实和骨干情节是真实的基础上,可有一些想象和细节虚构。要做到这两者的统一,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对材料的选择。

传记不同于史料,不是纯客观的生平记录,无论写得详还是简,都要围绕主题来写。为此,除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外,还要认真地选择与组织材料。只有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灵魂。不能只是罗列材料,事无巨细,芝麻豆子摊一堆,没有一条线索贯穿,更不能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

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不缩小,不编造。

传记作品要完全真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至重要细节。一个重要细节的失真就会动摇全篇传记的价值,更不要说重要情节了。但这并不是说,撰写传记要照葫芦画瓢,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颦一笑都毫不遗漏记录下来。恰恰相反,要有重点、有详略,要选取那些与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事件和情节来写。为了将人物写得形神兼备,也可以适当地作些文学渲染(《托尔斯泰》就是范例)。这些渲染必须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此外,对传记人物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刻画,不能因为喜欢这个人物就只写好的,对其进行美化;也不能只写坏的,对其进行丑化。对传记人物的刻画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写。

3、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传记是写人的。为此,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记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特征的典型小事。不写大事,无法表现人物的贡献;不写小事,无法使人物活起来。甚至还往往会使作品流于一般化、模式化。要使传记写得生动感人,就应该认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迹、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德,用创造性的笔法来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和个性特征。为了把人物写活,就必须从各个侧面挖掘和占有足以表现人物特征的典型事例和细节,即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及轶事、趣闻等,进行描写和渲染。但是,绝对不能任意虚构。

二、布置写作任务:从下面两题上任选一题。

1、写一篇自传。

2、给自己最了解的人写一篇小传。

高一课文《告别沈从文》教案
古今中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才。著名作家和教授沈从文,经历了童年的生活艰辛,又经历了从军的颠沛流离,最终成长为一名大作家和教授的事实证明:逆境和挫折不可怕,它反而是激励人成才的催化剂。当一个人身陷逆境时,不要沉沦,不要失望,而应勇敢面对,把它当作磨砺人意志的磨刀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