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分都没有,还出这么大的题目,老哥你知道我要打多少字吗?
要不是这个话题我很喜欢.......
以下内容均为原创,谢绝转载 ,可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effersonwell五代——指梁、唐、晋、汉、周,这是国号,上面的“后”字,是后世史学家加的
统治地区为黄河流域的中国北方,中原地区
十国,指在此期间的前蜀,后蜀,吴,吴越,北汉,南汉,南平(荆南),南唐,闽,楚 十个小国,除北汉在今山西省中北部,其余均在中国南方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问题就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至唐末一百余年,中央政府与藩镇之间的战争就一直持续,到唐末黄巢起义之前,唐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区域,仅有长安洛阳一线附近及江淮,西川两地,后两者是唐政府的财税来源,唐之所以能在安史之乱后维持百余年,全赖此二处。
唐末黄巢起义,黄巢为直接打击唐中央政府,实行流动作战,发檄文通令:各地藩镇只要自守地界,就各不相扰,反震大多自保实力,使黄巢从江西经广州(时称番禹)、扬州、汴梁一路直下长安。唐僖宗逃亡蜀地。
而在此过程中,唐朝淮南节度使高骈,乘机发展实力,成为一方强藩,脱离中央控制
而在蜀地,宦官田令孜为发展自己的实力,将蜀中三镇:西川(成都)、东川(江州)、山南西道(汉中)都授予自己的亲信,其中首藩西川节度使授予其族弟陈敬瑄。唐僖宗在逃亡过程中被其收留,护驾有功,授太师衔。也成为一处强藩。
黄巢起义失败后,黄巢手下叛将朱温,因平叛有功,授节度使,赐名“朱全忠”镇汴梁(今河南开封)这就是为何后来五代及北宋的都城都在汴梁的原因。
至此,唐王朝实际控制地区,仅仅只有长安一处,可谓“政令不出都门”了。
但是朝廷里还有两大势力,一是宦官,一是朝臣,唐僖宗回到长安后不久就死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唐昭宗,在昭宗还是亲王,一起逃难去蜀地的时候,走到半路走不动了(也难怪他一个纨绔),就低声下气问大太监田令孜借马,还叫他“阿公”,结果田非但不借,还用鞭子装样子要抽他(这个太监做的太有威风了)。昭宗受的鸟气,自然是多了。结果机缘巧合做了皇帝,第一个要搞的,自然就是宦官,尤其是田令孜。
不过田令孜也很识相,而且有点忧患意识,他早给自己留了后路,跑到他的那个做西川节度使的弟弟哪里去了。昭宗仍不罢休,非要搞死田,故意给陈敬瑄升了官,让他回京,你想想,一个土皇帝,怎么肯乖乖回来做空头官?陈当然不买账,拉起枪杆和朝廷对干。
这时候有个叫王建的兵头,非常强悍,做了东川一个小州的刺史,以前认过大太监田令孜做义父,现在田、陈和朝廷开仗,就叫他来帮忙,他也很乐意,兴高采烈走到一半路,有人提醒陈敬瑄:此人骁勇无比,久必为祸。陈恍然大悟,关了各处关隘。王建一听大怒,一不做、二不休,转而投了朝廷去打陈、田,而且所向无敌,这真是引狼入室了。仗打了两年多,两边都打不动了,朝廷想罢手,但王建已经快要拿到地盘,怎肯罢手,用计赶走了钦差,把剑门关也关了,直接攻打成都城,城中粮断,陈敬瑄这时候终于有了勇气,为全活百姓,开门投降,王建成了蜀地的霸主,后来建立了十国的“前蜀”,传两帝。
在朝廷那边,昭宗继续清洗宦官,但是宦官是控制禁军,也就是京城兵权的,他利用宰相崔胤,联络宣武节度使朱温,要搞掉宦官,结果消息泄露,宦官提前下手,杀了崔胤,把皇帝宗室劫持到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那里,朱温于是起兵攻打李,夺了皇帝,杀了所有的宦官,回到长安,又听从谋士李振(此人乃屡试不第的秀才,对身居高位的怀有刻骨的仇恨)的毒计,杀了几乎所有的朝臣,并把尸体投入黄河(朝臣自称“清流”,所以投入“浊流”),独自控制了皇帝,数年后又迁都洛阳,最后朱温篡位称帝,并杀光了唐朝宗室。
朱温建梁,传三帝。
朱温早年,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结怨,两镇一直攻伐不已,至李克用病死,朱温称帝势大,几乎统一了除河东镇的北方。但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十分厉害,几次大败朱温。
朱温好色,连自己的儿媳都不放过(朱温就是不算中国古代最好色的皇帝,也是最荒淫的皇帝),最喜欢养子朱友文的老婆,想传位给朱友文,二子朱友恭的老婆也是“侍寝”的,知道了这事,回家告诉乌龟老公(这老公当的也真窝囊),友恭就联络了弟弟朱友贞,一起杀进宫去,朱温听见响动,大叫:“反贼何人?”儿子答道:“老贼万段!”(这是自古最牛B的子女叛逆之语)一刀把老子给杀了,做了皇帝。不久,其又想杀了一起造反的弟弟朱友贞,结果反被朱友贞先下手搞掉了。朱友贞就是后梁的“末帝”。
后梁内乱不止,李存勖则步步紧逼,到了末帝年间,已经兵逼黄河,后梁几次挖开黄河,防水阻挡,百姓自然死伤无数,而中国今天的黄泛区,最早的发端就是这里。可是这并不能阻挡李存勖的攻势,李突袭入汴梁,末帝自杀,梁亡。
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后面就有了那个著名的“伶人丧国”的故事。
到了后唐末帝李从珂的手里,他的大舅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借了契丹兵,杀进都城洛阳,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跳火自焚,至此,从秦始皇那里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就消失了。
石敬瑭靠当儿皇帝有了江山,但是他的侄子、继位者晋出帝石崇贵则是个有骨气的人,在给契丹的奏章上(这也是千古奇闻,中原给番邦上奏章)只称“孙儿”(这也够惨的了),不称臣,结果契丹大怒出兵,由于晋主将降敌,条件是契丹立他为帝(NND,中国的皇帝居然是蛮子说了算),二十万大军不战而降,出帝被俘,晋亡。
契丹在中原烧杀抢掠,名曰“打草谷”,激起各地民众反抗,河东节度使(又是这个地方,看来是有帝王气)刘知远发檄文讨契丹,半年就收复了中原,刘建立了后汉。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皇帝就死了,儿子汉隐帝一直担心大将郭威造反,就派杀手去暗杀,结果反而激起造反,郭威杀进汴梁,弄死了皇帝,成了后周的开国皇帝。
郭威无子,立了柴皇后的侄子柴荣为帝(中国古代一次最奇特的传位),柴荣是五代少有的明君,治国强兵,为后来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可惜三十几岁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禁军将领赵匡胤来了次“黄袍加身”就成了宋太祖。
赵匡胤先灭了后蜀,再是南平、南汉,接下来是鼎鼎大名的南唐李后主,最后是北汉,而吴越泽臣服已久,太宗时入朝,至此天下一统。
赵匡胤后来给他其弟弟赵光义(宋太宗)杀了,(把兄弟杀,亲兄弟也杀,真是腥风血雨),然后就开了太宗一脉的北宋王朝。
顺便提一句,靖康之变后,北宋两个皇帝和几乎所有宗室都被金兵捉走,而高宗赵构又无子,就立了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为后,就是南宋孝宗,所以南宋一脉是太祖之后。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各国兴替的掌故:
前蜀已经说过了,王建之子王衍是个纨绔,被后唐李存续派大将孟知祥灭了,但孟想自立为王,又杀了监军,拉旗为王,是为后蜀,传两帝,到了他儿子孟昶手里,此公和王衍一样,结果又给宋朝给灭了,(历史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里面还多了一个花蕊夫人的故事。
淮南节度使高骈没等到做皇帝,他被部将们合谋杀了,部将们又有一轮厮杀,胜利者杨行密成了吴国的皇帝
到了杨行密的儿子手里,权相徐温把持朝政,徐温养子(五代十国流行养子,本意是拉拢英豪,壮大实力,结果是造成各个实际是部将的人都有了皇位继承权,使得皇帝成了人人可做,人人可杀的高风险职业)徐知诰代位自立,是为南唐烈祖(李后主的爷爷)
其他的藩镇都很一般,绝大多数都是唐朝留下来的藩镇,大的称帝,小的一般也称王,真是有枪就是草头王,你可以看看教科书了。
吴越开国钱镠,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不久,因讨越州军阀董昌有功,升任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吴越王,都于杭州,拥有两浙之地。这一地区战争很少,生产发达,经济繁荣。钱氏政权五传至钱俶,于978年降北宋。
唐末,马殷割据湖南。907年,后梁封他为楚王,都于潭州(长沙)。927年,后唐又封其为楚国王。马殷死,诸子争立,政局混乱,951年被南唐攻灭。但南唐灭楚不久,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以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963年为北宋所灭。
893年,王审知随其兄王潮据福州,897年,继王潮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后梁封他为闽王,据有泉、汀等地。王审知死后,继位的都是暴君,内乱不休,945年被南唐攻灭。
905年,刘隐为唐静海军节度使。907年,后梁封他为大彭郡王。隐弟刘龑继位后,扩大了势力范围,于917年称帝,国号越,建都广州,次年改国号为汉,史"南汉"。南汉君主都极其奢侈,统治十分残暴,境内阶级矛盾非常尖锐,971年为北宋所灭。
907年,后梁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24年,后唐庄宗封他为南平王,都于江陵,仅有荆州一地,至唐明宗时才得归、峡二州,是十国中最弱小的一国。963年亡于北宋。
北汉为后汉刘知远弟刘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汉。刘崇据河东之地,在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北汉"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繁役重,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979年亡于北宋。
写了两个钟头,给点分意思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