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拜托各位了 3Q

如题所述

中国历代兵制比较 兵役制度关系国家的兴衰,现对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共九个朝代的兵役制度加以比较。 中国历朝历代出现的兵役制大体可纳入以下三种范畴: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 第一 征兵制。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兵役制度,自春秋中后期就已经出现,这种制度较为合理,实行征兵制的秦国和汉朝部队直至国家灭亡始终都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没有出现崩溃局面。 第二 世兵制。即由特定的军户世代为兵,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兵役制度,由天才政治家曹操发明,不过这实在可说是历代兵役制度中最垃圾的一种。 在九个朝代中共有六个即晋、隋、唐、元、明、清实行了世兵制,其中隋朝寿命太短,世兵制的缺陷尚未来得及表现出来便告终结,因此只考虑晋唐元明清五朝(其中元军中的蒙古本族军队由于其进入中原以后,改农田为牧场,仍保留大量放牧的习俗,不具有代表性,故只考虑其中的汉军。不过这部分军队到元朝灭亡史确实仍然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按照兵役制度下军人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可分为三种情况。 1 社会地位极低,如晋,明,以及元军中的汉军。 这些军户由于社会地位过于低下,因此往往大量逃亡,如元中期,军户制即已受到极大破坏,元亡之时,军户制已完全崩溃,施行未有百年。明朝中叶以后,大明王朝作为卫所制士兵生活支柱的军屯受到了破坏以后,军卒便大量逃亡,万历时,全国兵额只剩下一百一十六万有余(最高时除锦衣卫以外尚有313.83名)。晋朝的情况更为恶劣,当晋室南渡以后,由于可控制的军户减少,政府便下令大族释放奴婢为兵,不料竟然遭到了奴婢的反抗,只因晋朝军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下了,许多人宁愿为有钱人做狗,也不愿为国家当兵。 2 初时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后来地位便全面下降,如唐。 唐朝的世兵制同隋朝的世兵制被称为府兵制。府兵制来源于东西魏时宇文泰创立的八大柱国制度,这是一种把游牧民族的部落兵制同汉人的世兵制相结合的产物。到隋朝的时候,杨坚把府兵制加以改革,消除了府兵制中部落兵制的遗留成分,并以均田制作为制度的基础,军民一律按均田令授田,不过从军者可免除徭役,这就给了府兵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时的府兵制其实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世兵制,“府”仅代表了府兵制下的一个单位)。唐朝一脉相承,继承了叫做府兵制的世兵制。这种制度在开元初期就因为均田制的破毁而趋于崩溃。开元11年,即公元723年正式推行募兵制,此时距大唐开国105年。 3 社会地位较高,如清朝的八旗军,属于统治阶级。 这种制度下的士兵倒是不会逃亡,但由于其只在一个较小的圈子内选拔军人,便造成了腐败丛生,再加上其脱离生产战斗力便迅速下滑。 综上所述,世兵制下的士兵如果社会地位较低下,往往会全面崩溃,如果社会地位较高,则又会迅速腐败,失去战斗力。 第三,募兵制。募兵制萌芽于春秋晚期,大规模出现于东汉时期。 这种兵役制度只在在大宋一朝被从头到尾予以坚持(可能是因为太耗费银子的缘故)。不过晋唐明清四朝在世兵制崩溃以后都不约而同地推行了募兵制(元朝还没有来得及推行,就被逐回漠北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五朝的推行情况吧! 1 晋朝:募兵制下的北府军极具战斗力,但北府军中走出的刘裕取代了晋朝; 2 唐朝:募兵制下的安禄山掀起了安史之乱,让唐朝名存实亡。 3 宋朝:北宋是募兵制推行最好的时期,不过这却是以冗兵(为了调控国家经济,招灾民入伍)和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为代价的,最后金军占领了开封。南宋募兵制下的岳家军战斗力倒是空前绝后,但岳飞遇害风波亭,岳家军的神话随即被终结。 4 明朝:戚家军战斗力极强,但戚继光最终遭到排挤(这也许是最好的一种结局),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战斗力直追岳家军,但袁崇焕也落了一个和岳飞一样的下场。更由于募兵制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诺大一个大明帝国亡于农民起义。 5 清朝:初期的绿营施行募兵制,此时由于八旗让皇帝很放心,所以没有募兵造反推翻皇帝的事情,也没有千古奇冤的出现,不过募兵制最终转化成了世兵制,(许多人拉关系当兵拿钱,尽管绿营待遇远不如八旗,从而造成腐败丛生,战斗力极其低下。)但后期出现的曾国藩最终也被解除了兵权。 综上所述,募兵不外乎三种结局 一 向私家性质转化,往往战斗力很强,但君臣矛盾太大,不利于国家安全,如 1 造反:刘裕和安禄山(一成一败,但对国家的危害都是一样的) 2 将领被皇帝所杀:岳飞和袁崇焕(原因是这些募兵私家性质太强) 3将领被解除兵权:戚继光和曾国藩(这是最好的结局) 二 战斗力极差:北宋军队和大清绿营,不能担负起军队的职责。 三 军费太重,国家承担不了,最终灭亡于农民起义:大明。(这也是仅有北宋一朝始终推行募兵的原因) 秦汉推行的都是整体征兵,个别募兵,这样的兵制是最好的兵制,战斗力最强大,也极具国家军队的性质,对国家和将军来说都很安全(所以,王翦得以活命,卫霍也没有被汉武帝所杀) 今天我们的军队施行的正是这种制度,但由于募兵存在利益,有向世兵制转化的倾向,加重了军队的腐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中国古代兵制 兵农合一制。在西周、春秋以前,是寓兵于农的。所谓寓兵于农,就是以农器为兵器(《六韬·农器篇》)。古代兵器是铜做的,农器是铁做的。兵器都藏在公家,临战才发给。所谓授甲、授兵。兵器只能供给正式军队用,乡下保卫团一类的兵,是不能给与的。但是,当敌人打过来时,总不能随便拿着个农器就自卫吧?所以就有《六韬》之说,教其以某种农器,当某种兵器。 全民皆兵制。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对抗的加剧,开始出现了全民皆兵制。春秋时,各国用兵,最多不过数万。至战国时,却阬降斩级,动以万计。此等记载,必不能全属子虚,新增的兵,从何处来呢?我们看《左氏》成公二年,记齐顷公鞍战败北逃回去的时候,“见保者曰:勉之,齐师败矣,”可见其时正式的军队虽败于外,各地方守御之兵仍在。而《战国策》载苏秦说齐宣王之言,说“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竟不守;战而不胜,国以危亡随其后;”可见各地方守御之兵,都已调出去,充作正式军队了。这是战国时兵数骤增之由。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全国皆兵的,怕莫此时若了。所以战国后期,秦楚皆带甲百万,而其他五国军队人数也在30-50万之间。 征兵制。秦朝、西汉时期的主要兵制。秦朝、西汉全国军队规模都在百万以上,而要保持这么一支大规模的军队,主要靠的就是征兵制。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部分实行募兵制和谪发制。 谪发制 汉自武帝初年以前,用郡国兵之时多,武帝中年以后,亦多用谪发。此其原因,乃为免得扰动平民起见。其实用罪人为兵的谪发制并不是始于西汉,秦朝二世年间,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秦朝大将章邯亦将骊山徒免刑以击之。 募兵制 以募兵制完全取代征兵制,形式上是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建武六年,罢郡国都尉官。七年,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自此各郡国遂无所谓兵备了。此一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地方兵力空虚,一些豪强不得不私自组建个人武装。而当黄巾之乱爆发后,朝廷明文允许各州郡自行募军时,造成地方势力渐强,逐渐形成割据之势。宋朝时实行的募兵制,主要是招募流民、无赖为主,一是扩大军队规模,二是为了社会稳定。 府兵制 府兵之制起于周。籍民为兵,蠲其租调,而令刺史以农隙教练。分为百府,每府以一郎将主之,而分属于 兵制 24 军。当时以一柱国主二大将,一将军统二开府,开府各领一军。其众合计不满5万。隋,唐皆沿其制,而分属于诸卫将军。唐制,诸府皆称折冲府。各置折冲都尉,而以左右果毅校尉副之。上府兵1200 人,中府千人,下府800 人。人民年20 服兵役,60 而免。全国634府,在关中的有261 府,以为强干弱枝之计。府兵之制:平时耕以自养。战时调集,命将统之。师还则将上所佩印,兵各还其府。 府兵制的特点:(一)无养兵之费,而有多兵之用。(二)兵皆有业之民,无无家可归之弊。(三)将帅又不能拥兵自重。 兵之精强,在于训练。主兵者之能勤于训练,则在豫期其军队之有用。若时值承平,上下都不以军事为意,则精神不能不懈弛;精神一懈弛,训练自然随之而废了。所以唐代府兵制度的废坏,和唐初时局的承平,及唐代外攘,不甚调发大兵,都有关系。高宗、武后时,业已名存实亡。到玄宗时,就竟不能给宿卫了。所以玄宗时的宰相张说,知其无法整顿,于是建议改为募兵制。 团结兵制 在武后时期,地方上出现了团结兵制度。首先在河南、河北道实行,后又扩展到关内道,其大意是挑选丁户殷赡、身体强壮者充任团结兵,免其征赋,平常要练习弓矢。到代宗时更明确地规定,春夏归农,秋冬集合,并由官府发给兵器、资粮。团结兵是地方兵,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等事务。 民兵制。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兵制。王安石民兵之法,是和保伍之制连带的。他立保甲之法,以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五百家为一都保,设都保正副。家有两丁的,以其一为保丁。其初日轮若干人儆盗。后乃教以武艺,籍为民兵。 军户制 元朝兵制以压制政策为主。其兵出于本部族的,谓之蒙古军。出于诸部族的,谓之探马赤军。既入中原后,取汉人为军,谓之汉军。其取兵之法,有以户论的,亦有以丁论的。兵事已定之后,曾经当过兵的人,即定入兵籍,子孙世代为兵。其贫穷的,将几户合并应役。甚贫或无后的人,则落其兵籍,别以民补。其灭南宋所得的兵,谓之新附军。 卫所制 明代的卫所制和元朝的军户制大体相同,兵籍也是可以世袭的。明制:以五千六百人为卫。一千一百十二人为千户所,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什伍之长,历代都即在其什伍之人数内,明朝则在其外。每一百户所,有总旗二人,小旗十人,所以共为一百十二人。卫设都指挥使,隶属于五军都督府。兵的来路有三种:第(一)种从征,是开国时固有的兵。第(二)种归附,是敌国兵投降的。第(三)种谪发,则是刑法上罚令当兵的,俗话谓之“充军”。从征和归附,固然是世代为兵,谪发亦然。身死之后,要调其继承人,继承人绝掉,还要调其亲族去补充的,谓之“句丁”。这明是以元朝的兵籍法为本,而加以补充的。五军都督府,多用明初勋臣的子孙,也是模仿元朝军官世袭之制。 八旗绿营制 清代的兵制前期中期以八旗和绿营为主。清朝驻防的旗兵,和汉人分城而居。清代的汉兵,谓之绿旗,亦称绿营。清代中叶以前的用兵,是外征以八旗为主,内乱以绿营为主的。八旗兵在关外时,战斗之力颇强,但是入关后腐败亦颇速。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已不足用了。而到太平天国时期,绿营兵也已不堪使用。太平天国之后,清军主力以湘军、淮军为主。

谁说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拜托各位了 3Q
第二 世兵制。即由特定的军户世代为兵,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兵役制度,由天才政治家曹操发明,不过这实在可说是历代兵役制度中最垃圾的一种。 在九个朝代中共有六个即晋、隋、唐、元、明、清实行了世兵制,其中隋朝寿命太短,世兵制的缺陷尚未来得及表现出来便告终结,因此只考虑晋唐元明清五...

谁说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拜托各位了 3Q
第一 征兵制。这种制度最早出现在春秋中后期,因其合理性,实行征兵制的秦国和汉朝军队始终保持了战斗力,没有出现瓦解的情况。 第二 世兵制。由特定军户世代为兵,由曹操创立,是历史上应用最广泛的兵役制度。在九个朝代中,晋、隋、唐、元、明、清实行了世兵制。其中,隋朝因寿命短暂,世兵制的...

谁说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兵役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从此,“志愿兵”这一士官雏形被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志愿兵役制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志愿服役者在军队...

谁说说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
民兵制。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兵制。王安石民兵之法,是和保伍之制连带的。他立保甲之法,以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五百家为一都保,设都保正副。家有两丁的,以其一为保丁。其初日轮若干人儆盗。后乃教以武艺,籍为民兵。军户制 元朝兵制以压制政策为主。其兵出于本...

古代的队伍编制是什么?
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 师:商、西周军队组织单位。军中五人为一伍,伍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商代有三师,西周有六师。历代沿用其制,人数多少不一。三师:商代军队组织,分左、中、右三师。西六师:西周时周王的禁卫军。驻屯于西土,共六师。成周八师:西周时驻屯于成周(今...

宋朝的兵制是最失败的,那历朝历代哪个最成功?
自古以来,军队一直是国家存在的根基,而兵制则是影响军队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吕氏春秋·节丧》中“以军制立之,然后可”,体现出军事制度的重要性。不过,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制却大不相同,每个朝代都有其特色,而不同朝代间的兵制亦存在优劣之分。中国最原始的兵制是兵农合一制,即寓兵于农,这种兵制...

为什么士兵的衣服上有个勇字拜托各位了 3Q
这种军队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单位,故称绿营兵,也叫绿旗兵,简称营兵。八旗军同绿营兵虽然使命相同,都是保家卫国,但主次不同,朝廷倚重不同。按定制:八旗兵大部分卫戌京师,为国家精锐部队,掌管京师安全;绿营兵则遍布全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乃至几十倍。通常影视剧上浩浩荡荡的...

刘备骗走曹操5万精兵,为何却无人叛变呢?
中国历朝历代,这两种兵制都是交替执行的。一般情况下,没什么战争年代,府兵制会很发达;但社会一动荡、战乱一起,募兵就会多起来,因为一般人没饭吃了,只能去军队混口饭吃。三国时代就是募兵发达时期。当时天下大乱、豪强割据,都养了一批私人军队打仗。说实话,这些军队忠诚度并不是很高,特别是前期...

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具雄才大略,为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功盖寰宇,排在第6位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817.htm#4 7 赵匡胤(宋太祖) 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

象棋是谁发明的?拜托各位了 3Q
若从文物出土的角度看,中国象棋成型于北宋,定型于南宋(见南宋诗人刘克庄《象弈一首呈叶潜仲》诗中描绘了棋盘、棋子的形式和下法,与现在流行的下法相同),发展于明朝。基本上最初每个朝代都略有不同,是通过不断的完善才成为今天的样子。 有名家说,中国象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其传统性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