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晕轮效应

如题所述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这种爱屋及乌的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和光环效应相反的是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
1
注意“投射倾向”
有些人总是从好的一面来解释别人,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副菩萨心肠。而有些人则总是从恶意来判断他人的行为,即使是好事,他也会认为;这是“别有用心”,这是因为他本人猜疑心重。这种把自己的某些心理特点附加给对方的现象,即“投射倾向”。人际知觉的投射倾向表明,人对他人的知觉包含着自己的东西,人在反映别人的时候常常也在反映着自己、而这种反映又往往是不自觉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投射倾向”不加注意,没有清醒地、理智地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就很可能制造出晕轮效应,出现各种偏见
2
注意“第一印象”
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后所形成的直观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印象。由于它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因而往往比较深刻。如果第一印象好,就会给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必要的。但初次接触所提供给你的判断材料不仅十分有限,而且往往是比较外在的,往往还具有一定的虚假性。问题的严重性又恰恰在于,一般说来,先得到的信息总是影响着对于以后信息的解释方式,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的信息常常只扮演补充和解释的角色,这就是产生晕轮效应的“温床”了、因此,冷静、客观地对待第一印象,思想上具有改造甚至否定第一印象的准备非常重要。
3
注意“刻板印象”
注意“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就是所谓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比如,提起教师便想到“文质彬彬”,说到商人,总和“唯利是图”挂起钩来,等等。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始于对某一类人普遍特征的归类,这是一种简单的认识,虽然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偏差。因为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而刻板印象所根据的却并非认识对象本人的事实,有时刻板印象还是由于偏见的合理化而来。因此,刻板印象与晕轮效应可以说是有不解之缘的,是导致失真的一个“误区”。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千万别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
4
避免“以貌取人”
避免“以貌取人”。一项心理实验中显示,当人们被要求在一堆他们不认识的照片中分别找出“好人”与“罪犯”时,总会受到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即表现出按外貌分类的倾向。前苏联心理学家鲍达列夫曾向72个人调查,他们是怎样理解人的外貌的。其中9人回答,方方的下巴是意志坚强的标志,宽大的前额是智慧的标志,3人认为粗硬的头发表示倔强的性格,14人认为人胖表示心地善良,2人认为肥厚的嘴唇是憨厚朴实的标志,等等。这个调查结果是有趣的,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尽管这些生理特征是较为固定的或天生的,但不少人仍认为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种“由表及里”的推断,含有很大的偏见成份。为此,只要我们在认识他人的问题上,确立不满足于表象,而注重了解对方心理、行为等深层结构,我们就能有效地摆脱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
5
避免“循环证实”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常会得到自动的“证实”。比如,你对某人存有怀疑之心,时间一长,自然会为人所察觉,对方必然会产生离心和戒心。而对方这种情绪的流露,又反过来会使你深信自己当初对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角色互动和双向反馈。由于一方感情的偏失,导致对方的偏失,反过来又加强了一方偏失的程度。如此循环证实,势必陷入越来越深的偏见中去,走进晕轮效应的迷宫迷而忘返。这就提醒我们,当你看不惯某个人,对某个人怀有成见的时候,应当首先理智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受到晕轮效应影响,自觉走出晕轮效应的迷宫。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如何克服公共关系活动中的晕轮效应
我们要对他人产生确切、深刻的认识,千万别忘了人的丰富多样性,并不断地修正头脑中由于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假象。4 避免“以貌取人”避免“以貌取人”。一项心理实验中显示,当人们被要求在一堆他们不认识的照片中分别找出“好人”与“罪犯”时,总会受到外貌晕轮效应的影响,即表现出按外貌分类的倾向。

晕轮效应是什么?
公共关系活动是主动开展的活动,因此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实事求是进行自我宣传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也出现了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蒙骗人、坑害人的现象,这是应当反对和制止的。在日长生活中晕轮效应是常见的,比如老师心目中的成绩的的学生,本来事实上高分完全可能低能的,至于个人素质方面...

晕轮效应是什么意思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利用晕轮效应进行自我宣传是可以接受的,但利用它来误导和欺骗公众则是应当被反对和制止的。5.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可以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积极效应,例如,如果一个人给人以诚恳的印象,即使其能力稍逊,别人也可能对其充满信任。然而,晕轮效应也可能导致人们在判...

什么是“晕轮
企业通过装修门面、精致的名片设计等方式,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提升形象。然而,这种效应并非全然有益。在公共关系活动中,若过度利用晕轮效应来欺骗公众,就应受到批判。例如,教师可能因为学生的好成绩而忽视其其他问题,这就是晕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但这种片面评价是错误的,需要避免。

影响大型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内部因素
- 晕轮效应:在公共关系传播中,晕轮效应可以通过名人代言等形式增强信息的影响力。公众可能会因为对名人的好感而对该组织或其产品产生积极印象。- 首因效应:活动组织者需重视第一印象的力量。公众对活动的初步认知会在其心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活动的第一印象需要精心设计,以留下良好的记忆。3. 信息...

晕轮效应的例子
公共关系活动是主动开展的活动,因此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实事求是进行自我宣传无可厚非;但是近年来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也出现了利用公众的晕轮效应来蒙骗人、坑害人的现象,这是应当反对和制止的。何谓轮晕效应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

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影响因素
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因素有:1、影响公共关系传播的心理因素。是指传播活动中的一些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有影响的心理现象。例如: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异质性心理;2、社会文化因素。例如:道德认同因素、民俗文化因素;3、时空环境因素。例如:时机因素、建造和谐的传播空间。

公共关系活动实施的影响因素
1、影响公共关系传播的心理因素。所谓影响公共关系有效传播的心理因素,是指传播活动中的一些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有影响的心理现象。在公共关系传播过程中,了解和把握影响传播效果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相...

公共关系学心理效应有哪些
心理变化动因,涉及需要、动机、价值观等。心理效应方面,常见效应有首因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移情效应等,影响因素包括自我意识、刻板印象、地缘心理、民族心理、时尚心理等。同时,认知公众心理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换位法、参与实践法、调查统计法等也是关键。涉及公众心理的认知,需对不...

危机状态下的组织对舆论关注性的反应包括
危机状态下的组织对舆论关注性的反应包括:积极配合媒体、无视媒体的传播效应、拒绝与媒体合作、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不提供信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