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位名人热爱电影(戏剧)

1,请举出其热爱电影或戏剧的相关故事;

2,故事有出处,可查询;

3,最生动,翔实者可得分;

4,最后一天必送分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是美国第40任总统。(1981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5年1月20日—1989年1月20日)历任总统之中,他就职年龄最大。他是历任总统中唯一一位演员出身的总统。
前任总统: 吉米·卡特
后任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出生: 1911年2月6日,伊利诺伊州坦皮科
逝世: 2004年6月5日,加州洛杉矶贝莱尔
夫人: (1) 珍·惠曼 (离婚)
(2) 南希·里根
政党: 共和党
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概述
[编辑本段]
美国政治家,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年-1975年),第40任总统(1981年-1989年)。在踏入政坛前,里根也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电影演员、电视节目演员、和励志讲师,并且是美国影视演员协会(Screen Actors Guild)的领导人。他的演说风格高明而极具说服力,被媒体誉为“伟大的沟通者”(The Great Communicator)。
里根在1980年的选战中击败了现任的吉米·卡特,同时共和党在那年选举中也赢得了26年来首次在参议院过半数的席次。里根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供应面经济学,被人称为里根经济学,将所得税降低了25%、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利率、扩大军费开支、增加政府赤字和国债,以暂时解决社会福利的问题,排除了税赋规则的漏洞,继续对商业行为撤销管制,使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1982年的急剧衰退后,于1982年开始了非常茁壮的经济成长。在国内议题上,里根并没有成功的解决如社会福利和堕胎等问题,但他也经由最高法院及其他联邦法院的法官任命而转移了联邦的司法权。他始终强调他对于联邦政府在处理问题上的能力抱持著怀疑态度,尤其是在经济问题方面。他的解决方式是撤回政府的干涉并减少税率和撤销管制,以此让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修正所面临的问题。他在就职典礼那天说道:“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他的支持者盛赞他振奋了美国人在1980年面临的低昂士气和挫折感,并且让积极不干预的资本主义体制超越政府的管制。在对外政策上,他大幅度扩张军备,对苏联的政策则由原本的围堵改为直接的对抗。里根在政治意识形态上贯彻了反共主义与民主资本主义。
里根任内也经历了数次严重的政治丑闻—并导致不少官员和幕僚被定罪,但他仍然得以安然度过这些危机。
许多的观察家,尤其是美国的保守派,称赞里根是美国得以拖垮苏联的主要功臣。历史学家对此还没有形成共识,一些人认为里根是使苏联于1991年垮台的主要推手 ;一些人则认为苏联于他任内开始的转变,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
在里根两届任期结束后,同党的乔治•H•W•布什于1988年的选战中,挟著里根的高昂人气而大获全盛,为共和党60年来首次成功接任的总统。里根的总统任期影响了美国1980年代的文化,80年代常被称为“里根时代”。
他也是唯一一个遭到刺客以子弹击中(1981年3月30日)而得以存活的美国总统。1989年退休后里根定居于加州,在罹换阿兹海默症的10年后,于2004年死于肺炎,享年93岁,并获得了隆重的国葬。
早年生涯
[编辑本段]
里根和他的哥哥Neil,以及他的父母(大约摄于1916-1917年)里根生于1911年2月6日,在伊利诺伊州坦皮科的一栋公寓里。父亲是天主教的爱尔兰裔人约翰•“杰克”•里根(John "Jack" Reagan),母亲是苏格兰-爱尔兰及英国后裔的妮尔•威尔森(Nelle Wilson)。他父亲一方的曾祖父Michael Reagan于1860年代自爱尔兰移民至美国。在他移民之前,家族姓氏原本为Regan。他母亲一方的曾祖父John Wilson,则是在1840年代从苏格兰移民至美国。
里根全家在经过数次迁徙后,于1920年定居在伊利诺伊州的狄克森市(Dixon)。在1921年里根10岁时,里根在他母亲所信仰的基督会教堂受洗(不过里根的哥哥Neil,则跟随父亲成为天主教徒)。在1924年,里根开始就读狄克森市的北方中学(Northside High School),里根往后也都自称狄克森是他的故乡。
在1927年里根16岁时,里根在狄克森周遭的罗克河(Rock River)畔的Lowell Park找了一份救生员的打工工作,他在那里担任救生员长达7年,据说拯救了77名溺水者。里根后来还开玩笑说这些溺水者都没有向他道谢过。未来里根对这段成就相当自豪,还会向白宫的访客们展示挂在总统办公室的罗克河照片。
里根在1928年进入伊利诺伊州的尤里卡学院(Eureka College),主修经济学和社会学,并在1932年毕业。身为学院新生他加入了一次反对减缩学院开支的罢课。在1929年里根加入了Tau Kappa Epsilon兄弟会,后来他回忆起来,认为加入兄弟会的这段经验是学院生涯里最难忘的回忆。他很少花时间在课业上,只拿到了中等的成绩,但他却是校园里许多俱乐部和运动队伍的领导人,而被称为“校园里的大角色”。
里根有著演讲和演戏的天份,这些天份使他被选为那次学生罢课上的新生演讲人。在1932年,里根先后在爱荷华州的WOC广播电台、WHO广播电台担任运动播报员,负责播报芝加哥杯棒球赛,仅依靠著球场传来的收报机文字讯息,在广播室里以他的想像力来报导比赛进行的情况。有一次比赛进行到第九局时收报线突然故障,但里根仍流畅地虚构比赛进行的情况,直到收报线修复为止。
好莱坞
在1937年,当里根在加州担任芝加哥杯进行前的棒球春训播报员时,他进行了一次试镜,获得在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 studio)7年的契约。里根清晰的嗓门、逍遥自在的风格、和运动家的庞大体型使他相当受观众欢迎;他担任的角色大多是B级片里的男主角。他演出的第一部电影是在1937年的Love Is on the Air。到了1939年结束时,他已经在19部电影里演出过。在他担任Knute Rockne, All American中他饰演足球队员George Gipp,由于一句著名的台词“去替Gipper赢一球!”而获得了Gipper这个伴随他一生的昵称。里根自认为为最好的演出是在1942年的 Kings Row,饰演一名被截肢了的年轻人,后来他还使用里面的台词“我剩下的身体在哪里?”来作为他自传的标题。其他里根演出过的著名电影还包括 Tennessee's Partner、Hellcats of the Navy、This Is the Army,而在Bedtime for Bonzo中则因为他是和一只黑猩猩合演而遭广泛嘲笑。好莱坞的星光步道(Walk of Fame)上也留有他的印记。
里根于1935年被任命为美国陆军的后备军官,并在1941年11月被召集,但由于眼睛患有乱视而没有成为第一线战斗人员。在珍珠港事件后,里根中尉被分派至陆军航空队的电影小组,制作训练和教育用的影片,以充分发挥他演戏的经验。他一直待在好莱坞直到战争结束。
在1950年后期里根较少担任电影角色,改为担任电视节目的演员及主持人。里根在超过50部电视剧中演出过。他在1954年与詹姆斯•狄恩(James Dean)一起在Out of the Night中的演出却相当声名狼借。里根并于1947年直到1952年、以及1959至1960年间担任了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在1950年后期的其中一年里,里根赚进了高达5,000美元(大约是2006年的0,000美元)。他最后一次正规的演出是在Death Valley Days里担任主持人和演员。最后一次电影演出则是在1964年的The Killers—以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写的短篇故事改编的电影。在电影中里根饰演一名帮派的头目,这也是他唯一一次扮演反面角色的电影。本来这是拍摄作为电视播放的,但由于太过暴力而改为电影。
婚姻
[编辑本段]
里根于1940年1月24日与女演员珍•惠曼(Jane Wyman)结婚;他们于1941年生下女儿Maureen,1945年收养了1名男婴Michael;接著在1947年生下1名女儿 Christine,但出生后不久便死去。他们于1948年离婚。(里根是唯一一个曾经离婚的美国总统)里根于1952年3月4日再婚,娶了演员南希•戴维斯(Nancy Davis),在同年11月21日生下女儿Patti。在1958年他们生下第二个孩子Ron。
早年政治生涯
[编辑本段]
里根原本是民主党的支持者,拥护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和他所推行的新政。在1940年代后期他是哈利·S·杜鲁门的支持者中最知名的一个。到了1960年代初期他改变为在社会上和经济上的坚定保守派,并且在1976年说道:“新政的基础根本就是法西斯主义”。他在政治上最先担任的角色是美国演员协会的主席,演员协会包含了大多数好莱坞的演员,但里根宣称演员协会已经被共产主义渗透了。在这种立场上,他向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作证共产主义对好莱坞的渗透。他也暗中监视一些他认为抱持著不忠诚态度的演员,并向联邦调查局密报,他的代号是“Agent T-10”,不过他没有公开谴责他们过。他在公开言论上反对于好莱坞设立黑名单,但在私底下他和第一任妻子珍•惠曼曾于1947年与联邦调查局干员会面,告知一些被他们认为“有嫌疑的破坏份子”。
由于相信共和党更有能力对抗共产主义,并相信他这样做能获得更多政党的支持,里根逐渐放弃民主党的倾向,开始支持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952年和1956年的艾森豪、和1960年的尼克森。
州长任期
[编辑本段]
在1966年里根当选了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击败连任两届的派特•布朗(Pat Brown);并在1970年的选战中成功连任,但他选择不再连任第三届。里根在1967年1月3日宣誓就任加州州长,在他第一届任期中,他停止政府雇用更多人员,但也批准提升税率以支撑预算。里根对当时反越战的抗议活动采取强硬路线。在1969年于柏克莱加州大学校区的人民公园(People's Park)进行的抗议行动中,里根直接派遣了2,200名国民警卫队前往镇压。
在1971年,他与民主党的议会会长鲍伯•莫瑞迪(Bob Moretti)合作改革加州的社会福利。里根稍早曾反对在1964年的民权法案,和1965年的民权法案投票。但他后来改变了立场,并认为民权法案“如果必要的话,必须动用军事力量来执法”。里根也反对建立更大的联邦水坝—Dos Rios水坝,以免水坝会淹没溪谷的印地安人农场。后来里根和家人一同进行夏季登山,前往考察内华达山脉一处被提议建造高速公路的地点,考察后他便宣布放弃建造的计划。在死刑的议题上,他强烈支持维持死刑,加州最高法院却在People v. Anderson一案的判决中使得1972年以前于加州的死刑宣判全部无效,尽管这个判决后来被宪法修正案所推翻,但这次判决成为里根任内最大的挫折。尽管里根支持死刑,但他在任内颁布了两次赦免和缓刑命令,在里根之后都没有加州州长如此赦免死刑囚犯过。里根任内唯一一次死刑执行是在1967年4月12 日,在那次死刑后加州直到1992年为止都没有再执行死刑过。
里根任内还废除了公共的精神病医院系统,改以社区为基础的住宅及医疗来取代非自愿的强制住院,因为他认为那是违反公民的自由。不过从里根任内开始直到其他的继任者,这种以社区为基础的设施一直没有充分实现过。
里根也是第一个以商业用喷射机来作公务旅行的州长,加州政府从塞斯纳飞机公司(Cessna)取得了一架先进的喷射机。他的飞行员Bill Paynter在与里根相识不到6个月内便改为支持共和党,他常告诉别人里根在私底下的表现就跟在电视上一模一样,没有丝毫虚伪。他也说里根不像其他的政府官员或公司领导人,里根会询问他是否方便更改预定的飞行计划,以免耽搁他的幕僚们与家人团聚的时间。里根表现出他将那些替他工作的人和他们的家人都当作自己的家人一般。同时里根的询问也表现了他对于飞行员的经验和专业的尊重。
总统选战
[编辑本段]
1976年总统大选
里根于1968年首次参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选举而没有成功。他在1976年再次参与,对手是现任的杰拉尔德•福特,这次提名选举是里根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刻,杰拉尔德·福特被视为是当时共和党内的元老,但里根再次于全国代表大会中以几票之差落败。在全国代表大会上里根发表演说,阐述核子战争的危险及苏联在道德上的威胁,听完他动人的演说后,许多人还表示“很后悔投错票了”。
1976年总统大选的结果,福特被吉米•卡特击败。当选举结果出炉后,选举团依据大选结果进行投票时,出乎意料的有一名共和党的选举人麦克•帕顿(Mike Padden)没有依照誓言投给福特,而转投给里根。有些人认为这突如其来的一票鼓励了里根于1980年再次竞选,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获得证实。
1980年总统大选
里根与南希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市的选战造势活动上,1980年10月10日。在1980年里根终于赢得党内的提名选举,成为总统候选人。尽管里根在最早进行投票的爱荷华州党部会议中输给了乔治•H•W•布什,但他在接下来其他各州的投票中大获全胜。在全国代表大会中,里根原本寻求杰拉尔德 •福特搭档副总统,但最后没有实现。相反的里根选择了提名选举中的对手乔治•H•W•布什作搭档。
布什有著许多里根没有的特质—终身的共和党员、战场的老兵,以及曾经担任中央情报局局长、美国驻中国办事处的处长、和联合国大使的国际经验。与里根比起来,布什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立场较偏向温和派,例如布什就曾将里根所主张的30%的全面减税政策称为“巫毒经济学”。
1980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在选战中,威廉•凯西(William J. Casey)主掌里根阵营的竞选计划,他的策略是瞄准当时伊朗人质危机的议题;新闻媒体每天持续报导卡特政府在拯救人质上的无能失败,许多分析家认为这是导致卡特败选的主因。同时,卡特也无能解决当时高涨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经济成长迟缓,不稳固的石油市场使加油站前大排长龙,更让选民察觉到美国在国防上的弱点。在谈到经济时里根如此说道:“我告诉你们我不能使用萧条这个字眼。让我来告诉你们这些定义,经济的衰退是指你的邻居失了业,经济萧条则是指你也失了业。而经济开始复苏指的则是—卡特已经失业的时候。”
里根在电视辩论上的表现也提升了他的选情,辩论中他看起来比卡特更为自在。当时正是美国通货膨胀和银行利率急速高涨的时期,在回答观众的问题时他做了非常有力的回答:“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比四年前要好吗?”
选举的结果里根在普选上获得43,903,230票,比卡特的35,480,115票高出了10%。而在选举人票上里根则获得压倒性胜利,囊括489 张选举人票,卡特则只获得49张。同时那年的选举还使共和党在参议院一举增加了12个席次,成为参议院的多数党,倒转了28年来民主党在参议院保有的多数地位。
1984年总统大选
在竞选连任的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里根以压倒性胜利击败华特•蒙岱尔(Walter Mondale),赢得50个州里的49个州(蒙岱尔只取得他的老家明尼苏达州和华盛顿特区)。里根获得将近60%的选票。里根赢得连任的机会一直相当稳固,蒙岱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的演说被视为失误连连,在演说中他说道:“里根会提升税率,而我也会这样做。但他不会告诉你,而我会。”
里根在德州的达拉斯接受了共和党的提名,借著当时美国经济的复苏而支持度高涨。同时他在当年夏天亲自揭幕了洛杉矶奥运会,成为第一位亲自揭幕夏季奥运的美国总统。
1984年的选战也使里根做出他最著名的失态之一,在他于电台准备发表演说时,没有察觉到播音已经开始而开玩笑道:“我亲爱的美国人们,我很高兴的告诉你们今天我签署了一项法案,将会宣布俄国永远为非法状态,我们在五分钟后开始轰炸。”一些人认为在美苏处于如此紧张的状态下发表这种言论,是一件大错误;一些人则引用里根的话来质疑里根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上的现实认知。其他人则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在录音室里意外流出的幽默笑话罢了。这段录音后来还被乐手Jerry Harrison和Bootsy Collins改编为舞曲“五分钟”。
尽管在第一场辩论中里根表现不佳,但他在第二场辩论中回复了优势,并且在整场选战的大多数时候都占据民调的优先位置。里根在1984年选战的的大胜利被许多政治评论者认为这是“里根式民主”转变了传统民主党支持者立场所造成的。
总统任期1981-1989
[编辑本段]
国内政策
当里根就任后,他首先必须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当时美国经济面临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将使得经济计划相当难以预料)以及20%的银行利率(使得大多数人难以抵押贷款),将近80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劳工的平均时薪比起5年前下降了5%,而联邦政府征收的个人税率平均则高达67%。国债则将近1万亿元。里根在经济上被视为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他主张减税、缩小政府规模、减少对商业的管制,但当时没有人清楚他要如何进行,也不确定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会不会支持他。
1981年的夏季,联邦政府机场的大量航管人员由于薪资问题和工作环境的争议,由飞航管制员工会(PATCO)领导发起了违法的罢工。里根依照事先声明的警告,开除了所有参与罢工的航管人员。由于这个工会是80年大选中少数支持里根的两个工会当中的一个,里根这项动作在政治上引起宣然大波。
里根第一届任期的主要目标便是复苏美国的经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所谓的滞胀(停滞的经济发展和高通货膨胀)。里根所下的第一道命令是停止政府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以恢复国内在石油生产和探测上的市场动力。[5] 为了解决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里根支持了联邦储备系统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以戏剧性提升银行利率来达成减缩货币供应量目标的计划。经济学家米尔顿•佛利民描述当时里根了解到“若要成功遏止通货膨胀,金融的管制和短暂的经济衰退是不可避免的”。里根利用紧缩货币供应配合全面减税的方法来刺激商业的投资(依据里根的说法:“芝加哥经济学派、供应面经济学,随便你怎么称呼它。我注意到有些人甚至称它为里根经济学,直到它开始生效为止...”)。里根的对手嘲笑这是“巫毒经济”、“涓滴效应”、和“里根经济学”,但里根成功的展开全面的减税。
为了终结通货膨胀而紧缩货币的供应,使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8] 。美国经济在历经1981年-1982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戏剧性的经济复苏,里根政府主张减税帮助了经济的复苏、制造了更多工作机会,最终将使联邦政府获得更多税收,从1980年代初的每年5,17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超过1万亿美元。而里根政府新的军事战略增加了大量军事预算,则导致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达到前所未见的地步。一些批评家则认为,这种将预算大幅投注军事产业的政策事实上属于古典的凯因斯经济学,并认为接踵而来的经济成长并非减税造成的,而是政府大幅度支出的结果。
当时由民主党占多数的众议院,则反对里根如此减缩社会福利和其他国内的支出。
由于警觉到社会福利开支的增长,里根指派了阿伦•格林斯潘领导社会福利改革,拟出了减缓社会福利支出的计划。随著年龄的增长,从社会福利取得的津贴也会随之缓慢增长(也配合著逐渐增长的国民平均寿命),使这套制度在接下来50-70年内不会超出政府的负担能力。这套计划也借著提升社会福利的工资税比率来增加政府的税收。
为了解决预算赤字,里根政府大量由国内和国外贷款国债,到里根第二届任期时民间所持有的国债已经从1980年占GDP的26%大幅提升至1989年的41%,是从1963年以来最高的纪录。在1988年国债总计2.6万亿美元,向国外的借债总额超过了国内,美国也从原本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借债国。
里根的经济政策拉大了贫富间的差距;然而,在里根的任期内,所有经济阶层的所得都提高了,包括最底层的贫穷人口也提升了6%(美国普查局,1996年)。而同时最富有的1%美国人则提升了1万亿元的收入(ZINN,2003年)。
里根政府被同性恋权利运动及其他人批评没有迅速处里当时崛起的HIV-艾滋病。白宫在1982年10月第一次讨论起这种疾病;里根则在1985年的记者会上第一次公开讨论政府处里这个疾病的措施。
尽管遭受批评,里根在任内支出了570亿美元以对抗HIV和爱滋病,大多数资金都投注至美国国家卫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在HIV和爱滋病研究上的资源于1983年增加了450%、1984年增加了134%、85年增加了99%、和86年增加了148%。在 1985年9月里根说道:“包括我们在86年的预算,我们已经投注超过5亿元在爱滋病的研究上,我确定其他医学团体也在同步进行这些研究。我们今年有1亿元预算,明年将会有1.26亿元,所以这是我们放在第一优先的问题。这场疾病的严重性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必须找出疾病的原因。”到1986年里根已经投注大笔经费在爱滋病的预防和研究上,并宣称爱滋病“是我们在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的公共卫生上排在第一优先的疾病。”
里根也在另一场有关爱滋病的少见争论里扮演重要角色。美国研究员罗伯特•加罗(Robert Gallo)与法国科学家路克•蒙塔尼埃(Luc Montagnier)都宣称是自己发现了人类免疫不全的病毒(HIV),并各自为其命名,这场争论最后终于由里根和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谈判达成共识,让两人和其团队在名称上都占有同样的功劳。这次事件相当的罕见,忽视了在科学上命名的根据,也是第一次在生物学上的争论竟上升到政治的层次。显然的,蒙塔尼埃和里根了解到两个大国不该为了这个议题而产生争执。
里根强烈反对堕胎,他出版了Abortion and the Conscience of a Nation一书,书中他指责堕胎是对生命的不敬。许多保守主义的激进份子认为里根是历史上最拥护生命权(Pro-life)的总统。不过,两个由他指派的最高法院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和安东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罗对伟德案(Roe v. Wade)中投票判定反堕胎的法令违反了宪法。在里根身为州长时,也将自由堕胎的权利写入加州法令中。
虽然里根的第二届任期最显著的是外交上的政策,但他也主导了许多重要的国内法案。在1982年,里根签署法案使1965年的选举权法(Voting Rights Act)得以延长25年期限—尽管在1980年的选战中他曾经反对延期[9] 。这项法案保护了盲人、残障者、和文盲的投票权。
其他重要的法案还包括1986年的税赋改革法令,和1988年的公民自由法案—包含了对二战中被拘留的日裔美国人的赔偿。里根也立法授权对牵扯至贩毒的谋杀行为判处死刑。
米尔顿•佛利民提出了里根任内每年联邦公文(Federal Register, 纪录了联邦政府每年发布的法规与管制公文)的数量来说明里根反对政府管制的政策走向[6] 。自从1960年代以来,每位总统每年的联邦公文数都持续增加,但在里根上任后发出的联邦公文急遽减少,证明了里根对政府管制的反对态度。联邦公文的数量在里根任内都只维持小幅度增长,直到里根离任为止才又开始大量增加。
外交政策和介入
里根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一对一会谈。里根是第一位主张共产主义将会垮台的世界领导人。在1983年3月3日他说道:“我相信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可悲而怪异的一页—仍在进行中的最后一页。”当时西方对苏联的主流看法是,苏联新的一批世代即将来临,而西方世界必然要跟他们合作。但里根则主张苏联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他打算借由切断苏联与西方的科技交流来使这种危机加大。认为苏联最恶劣的是“与人类历史的潮流相背,抹灭其人民的自由和尊严。”
美国学者对冷战结束的正统观点是这样的“由于自由和民主的西方国家持续的在军事地位上、意识形态的动力上和经济系统上保持优势,最终导致苏联的投降和冷战的结束。这些因素显露了共产主义在道德上的非法性并突出了其经济上的停滞。”(Salla and Summy, p 3)这种观点都能被共和党(强调里根扮演的角色)和民主党(强调杜鲁门、肯尼迪、詹森和卡特长期以来的围堵政策)所接受。这种看法也被东欧国家所广泛接受。举例而言波兰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列赫•瓦文萨(Lech Walesa)在2004年时便说:“当谈到罗纳里根时,我必须以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他、我们在波兰的人都会以我们的角度来谈论他。为什么?因为我们所得到的自由是他给予的。”西德的总理赫尔穆特•科尔则说:“他的出现是这个世界的幸运。在里根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后的2年,柏林墙就真的倒了,而11个月后德国便统一了。”爱尔兰首相伯蒂·埃亨(Bertie Ahern)说:“里根总统是共产主义的坚定抵抗者,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终结了共产主义以及二战后欧洲的分裂”后来于1989年成为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的瓦茨拉夫•哈维尔说道:“他是个抱持著坚定原则的人,毫无疑问是他促使了共产主义的垮台。”
里根选择强硬地与苏联直接对抗,而不像前几位总统如理查德·尼克松、杰拉尔德•福特、吉米•卡特采取缓和政策。在假设苏联已经没有能力投注比美国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18
  鲁迅 先生一生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电影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抉择,也成为他生活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鲁迅先生的大半生中,去影院的次数比较多。他涉猎极广,片种不拘一格,尤其讲究电影的品位,其电影价值取向首先在于革命的功利主义和爱国主义,然后从中见智见识,愉悦身心。

  鲁迅当时很推崇进步的外国电影。他对前苏联的早期革命电影情有独钟,如《夏伯阳》、《复仇艳遇》(《杜勃罗夫斯基》)等。许广平曾回忆说:“至于苏联的片子,鲁迅是每部都不肯错过的,任何影院不管远近,我们都到的,着重在片子。”虽然,在当时很难看到这些影片,鲁迅先生还是想尽办法看了10部。尤其在他逝世前10天,观看了由普希金小说改编的《复仇艳遇》,鲁迅把它视为“最大慰藉、最深喜爱、最足纪念的临死前的快意”影片,并向友人推荐“不可不看”。

  对美国电影,他以“拿来主义”的态度接受、欣赏。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波及到世界各个影院,充斥着驳杂斑斓的美国文化特点。而对传入中国的美国电影,鲁迅先生虽时而流露出不满和激愤,但更多的还是成了他考察美国文化和作为文化娱乐的重要途径。据统计,鲁迅在1927—1936年的10年间,共观看了142部影片,其中美国片就有121部。对好莱坞的探险片、喜剧片、侦探片、歌舞片都作了公允的评价,特别对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城市之光》给以热烈的赞赏。他看得最多的是美国纪录片学派实地拍摄的探险片,计有37部之多,如《南极探险》、《人兽奇观》等等,有的不止看了一遍。对一些反动腐朽的片子,鲁迅则予以抨击、揭露。

  鲁迅热情扶持中国的“左翼”电影事业,在《准风月谈·后记》、《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中,他毫不畏惧地痛斥了蓝衣社特务用法西斯手段捣毁艺华影业公司,禁演田汉、夏衍等编写的早期进步电影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对早期进步演员阮玲玉的自杀和“左翼剧联”盟员艾霞之死,鲁迅写下了怒不可遏的檄文《论人言可畏》。随着上海的电影竞夸“风情、浪漫、香艳、肉感、滑稽、恋爱、热情、冒险、勇壮、武侠、神怪……”之时,鲁迅对国产的片子也兴趣索然。针对无聊的片子,鲁迅曾当头棒喝:“现在的中国电影,还很受着‘才子加流氓’式的影响……看了之后,令人觉得现在倘要做英雄,做好人,也必须是流氓。”

  鲁迅先生欣赏电影艺术,也总是透露出他执著的个性。他一生节俭,但看电影时却特别讲究,舍得花费。

  许广平在《记鲁迅先生的娱乐》中说,他总是买头等电影票,坐在楼上最佳的位置,“如果作为挥霍或浪费的话,鲁迅先生一生最奢华的生活怕是坐汽车、看电影”了。

参考资料: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858863/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18
伊丽莎白女王爱莎翁喜剧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鼎盛时期,王权稳固统一,经济繁荣。莎士比亚对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充满信心,作品洋溢着乐观明朗的色彩。这一时期,他写的历史剧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 亨利五世 》(1599)等9部。剧本的基本主题是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为生动,此人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
这一时期创作的喜剧包括诗意盎然的《仲夏夜之梦》(1596)、扬善惩恶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宣扬贞洁爱情的《无事生非》(1599)和歌颂爱情又探讨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这些剧本基本主题是爱情、婚姻和友谊,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表现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与此同时,他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等悲剧3部,作品虽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与喜剧同。莎士比亚还写有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诗。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二时期(1601—1607),又称悲剧时期。他写出了《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门》(1607)等著名悲剧。《奥瑟罗》中出身贵族的苔丝狄蒙娜不顾父亲和社会的反对,与摩尔人奥瑟罗私下结婚,表现了反对种族偏见的主题,而导致他们悲剧的原因不仅是奥瑟罗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强大。奥瑟罗临死前的清醒,包含着人类理性的胜利。《李尔王》中展现的则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李尔王因为自己的刚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主人公从具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变成了一无所有、无家可归的老人,人物命运和性格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具特色。《麦克白》中,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内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为个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剧意义在于,个人野心和利己主义可以毁灭一个原本并非邪恶的人物。总体而言,这些悲剧对封建贵族的腐朽衰败、利己主义的骇人听闻、金钱关系的罪恶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风格上,浪漫欢乐的气氛减少,忧郁悲愤的情调增加,形象更丰满,语言更纯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亚进入创作的最后时期。这时的莎士比亚已看到人文主义的理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实现,便从写悲剧转而为写传奇剧,从揭露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转向写梦幻世界。因此,这一时期又称莎士比亚的传奇剧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往往通过神话式的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作品贯串着宽恕、和解的精神,没有前期的欢乐,也没有中期的阴郁,而是充满美丽的生活幻想,浪漫情调浓郁。《暴风雨》(1611)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风格,被称为“用诗歌写的遗嘱”。此外,他还写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传奇剧和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谓“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象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第3个回答  2008-08-18
金正日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但最为痴迷的要算是电影事业。在所有的文艺活动中,金正日最喜欢看电影,不少人称他是个电影迷。他最喜欢看的电影是007系列片、《13号星期五》以及伊丽莎白·泰勒主演的影片及唐老鸭动画片。长期以来,他收藏了各国电影拷贝达25万多个。除了看电影外,他还特别喜爱并善于搞电影创作。他亲自创作和监制的电影《卖花姑娘》情节复杂感人,催人泪下,这部影片风靡朝鲜和中国等许多国家,曾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特等奖章。金正日还撰写了一本名为《电影的艺术》的专业著作。他多次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对银幕的酷爱,他说:“如果我没有成为一名政治家,我肯定是个出色的电影导演,或者至少是个电影评论家。”在他的指导下,朝鲜文艺工作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创作出了人民奖桂冠作品《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数十部优秀作品。

金正日自称是一个乐观愉快、热爱生活和善于交际的人。他擅长艺术,精通音乐。他很喜欢欣赏并演唱俄罗斯民歌,认为俄罗斯民歌同朝鲜歌曲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亲自谱写的《忠诚之歌》、《我的母亲》等歌曲在朝鲜久唱不衰。此外,他还进行过话剧、舞蹈等艺术的编排与创作。

金正日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作品问世,与他平时喜欢读书大有关系。他读书的范围很广,无论是哲学、经济学书籍,还是历史、文化书籍,他都很有兴趣,特别喜欢读各国的通俗小说。他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充分显示了自己渊博的学识。他不仅能流利地使用俄语与俄罗斯领导人交谈,而且还熟悉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地理情况,甚至在与俄罗斯官员交谈时准确地说出了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死亡人数———2700万人。

金正日还特别注意积累饮食方面的知识与文化。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时,金正日颇有兴致地同金大中谈起了烹饪。金正日说汉城和平壤都有酸白菜,两者有不少共同点,但又有差别。汉城的酸白菜太咸,而平壤的酸白菜水分过多。他还说,平壤的汤面要不慌不忙地慢慢吃,才能品出它的美味…… 朝鲜与韩国的饮食文化本来就具有共同历史渊源,所以两位领袖谈起饮食的话题是那么融洽与自然。

金正日是个“美食家”,他特别喜欢吃朝鲜烧烤以及俄式羊肉汤和饺子。他对烹饪很感兴趣,常常与人谈论烹饪。为金正日当过厨师的日本人藤本健二,出版了描写自己亲身经历的《金正日的厨师——在近处看到的当权者真面目》。书中说,金正日对菜肴的一贯要求是:“第一看色,第二看香,第三看味”。在他的菜单里总是至少有20~30种菜肴。三伏天必须吃狗肉是他的习惯。他喜欢油腻和浓重的味道。他很喜爱中国菜,饭桌经常要上中国菜肴。金正日平时很少喝酒,一般只喝点干红葡萄酒。2001年乘坐火车在俄罗斯旅行时,他喝的是从巴黎空运过来的上好葡萄酒。在与金大中的会晤时,他显示出了惊人的酒量。自那以后金正日在接见韩国媒体记者时更是大谈“酒经”。金正日原有抽烟的习惯,但近几年在医生的恳求下,金正日把烟戒掉了,同时朝鲜军队中的所有高级官员也都被要求同他一起戒了烟。

金正日的穿着很随便。他在正式场合常穿朝式制服,平时爱穿军绿色的夹克衫。在去俄罗斯的火车上,他常穿着短袖衫同俄方官员交谈。
第4个回答  2008-08-27
阿道夫·希特勒
他青年时期流落在维也纳的时候,经常和他青年时期的好友一同去维也纳歌剧院看戏剧,看完后经常对着他的朋友大发议论,评头论足。即使是从事政治活动后他也十分喜欢戏剧,和别人谈话时谈到艺术戏剧就会大谈特谈。
这样的故事随便哪本希特勒传记上都有。

历史上有哪位名人热爱电影(戏剧)
最后一次电影演出则是在1964年的The Killers—以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写的短篇故事改编的电影。在电影中里根饰演一名帮派的头目,这也是他唯一一次扮演反面角色的电影。本来这是拍摄作为电视播放的,但由于太过暴力而改为电影。婚姻[编辑本段] 里根于1940年1月24日与女演员珍•惠曼(Jane Wyman)结婚;他们于1941年生下女...

有关于“兴趣”的名人事例
1、莫里哀 莫里哀的父亲是位商人,他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但莫里哀却对经商毫无兴趣,而对戏剧则异常地痴迷。古希腊、罗马等著名剧作家的剧本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他废寝忘食地阅读,并走上舞台,演出戏剧。父亲为此严厉地责备他,并请老师出面规劝他,但莫里哀痴心不改。他诚恳地告诉父亲,他对经商...

剧作家现代剧作家中的名人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以《雷雨》、《日出》等戏剧作品闻名于世,共创作了8部剧本。他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他的戏剧生涯深受孙庆升的《曹禺论》一书概括。曹禺与京剧旦角演员李玉茹的婚姻,也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艺术色彩。另一现代剧作家吴祖光...

古代名人介绍 200字
1: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号弘一。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

萧伯纳简介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编辑词条 萧伯纳百科名片 萧伯纳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

历史上姓杨的名人有哪些?
△杨幂:观众喜爱的影视演员。△开国上将:杨成武(见下图)、杨得志、杨勇、杨至成。△杨沫(杨成业):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杨玉环(杨贵妃):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善州:云南省保宝山地委书记,退休干部的榜样,感动...

英国历史名人有哪些
英国历史名人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

爱岗敬业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1、曹雪芹 曹雪芹晚年贫病交困,在北京西村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披阅10载,增删5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问世已200余年,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光辉巨著,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2、盖茨 盖...

中山名人
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天是戏剧、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

收集名人给我国贡献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作品有《明朗的天》、《胆剑篇》和《王昭君》,此外,还写有电影剧本《艳阳天》(1947)。其剧作贴近社会现实,充满激情,艺术上贯通中西,创自己的话剧风格,把中国悲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的作品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并在国外上演。曹禺是中共优秀党员,中国新文化运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