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呐喊》与《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

如题所述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重点难点: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2、《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

1、《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 “吃人”与“被吃”主题的揭示,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具有“总主题”的意义。鲁迅此后众多小说延续这一主题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礼教与封建统治“吃人”的本质。

《狂人日记》分析:小说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为主人公。“狂人患病之后,感到周围的人都要吃他,其中有赵贵翁这样一些封建传统的自觉维护者,也有那些在封建传统蒙蔽下的一般群众,他们自己是被吃者,但同时也参与吃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封建礼教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他的贯彻首先是在家庭内部实行的,“大哥”就是封建家长的象征,他可能并非有意害人,但一顶要按照封建社会传统消灭“狂人”的叛逆思想。此外,赵贵翁、医生显然都是封建传统势力的代表,他们“吃人”是不足为奇的。(易牙烹子、徐锡林被吃)

在这篇小说里,鲁迅提到的被统治、被压迫者“吃人”的问题是特别发人深省的。狼子村捉住恶人杀了来吃,说是可以壮壮胆子,五岁的妹子死了,也难保没有被人分吃,“狂人”感到自己也很可能吃了妹子的肉。

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几个问题:

1在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正如作家所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既然是吃人的民族,就不仅仅是个别人在吃人。(《祝福》、《孔已己》、《药》)

2压迫、被统治者的吃人,使吃人成为一种常规,成为民族心理中可以被正常接受的行为,因此更可怕,更危险。(联系实际分析)

3吃人成为一种常态,这就使所有的人都失去“清白无辜”的感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因此有了伴随终生的忏悔意识与原罪感。(郭沫若《凤凰涅盘》、鲁迅《影的告别》、丽尼《夜之子》等等)

2、《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表现的深切:

①题材的更新 与以往传统小说对比,鲁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教材39页)

提问:鲁迅为什么特别注意表现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生活?

(两大原因:一是熟悉,二是启蒙的需要:知识分子是先导,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②思想的深刻(眼光的独到):重在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

△农民的愚昧麻木:闰土与祥林嫂自觉地将自己置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地位。(闰土的经济上的贫困与精神上的贫困 祥林嫂的理想只在于安安稳稳地做奴隶)

△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孤独者》魏连殳胜利中的失败 《在酒楼上》吕纬甫回到原地的失败 《伤逝》涓生与子君面对无物之阵的失败

△吃人与被吃:涓生是个被害者,但他同时是吃掉子君的吃人者。子君是被吃者,但同时吃掉她的还有她自身存在的传统观念。同样,闰土、祥林嫂也是如此。

③小说独特的情节、结构模式(教材40—43页)

复调小说的创作:

△ 一篇小说具有两个以上的主题:《药》吃人与被吃的启蒙主义思想及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阿正传》对落后的国民性的批判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格式的特别:

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精华,借鉴外国文学艺术形式,致力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革新。

△突破中国传统小说的格局,建立中国现代小说新形式。(教材44页)

△每篇小说一个新样式。日记体《狂人日记》,手记体《伤逝》,第一人称《孔已己》、《故乡》,第三人称《药》、《风波》、《离婚》,人称交错使用《祝福》等,正叙《阿正传》、《药》,倒叙《伤逝》、《孔已己》,选取一个生活场景《示众》,选取生活的横断面《孔已己》,几个场景的拼接《药》。

(要求参看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一》 郭志刚《中国现代文学史》)

△融诗歌、散文、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炉,进行小说文体实验。(教材47页)

△注重细节描写,以出色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表现时代特征。

《阿正传》“半夜里,一条大船……”“四个银元买来‘柿油党’的徽章”“画出一个刮子一样的圆圈,骂孙子才画得很圆……”,《故乡》里闰土的一声“老爷”,《离婚》里爱姑两只“钩刀一样的脚”……(参看吴组缃《苑外集》)。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27185067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25
因为他是符合领导口味的人写的
第2个回答  2006-04-25
1.“表现的深切”。从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对改造国民性的关注,以及对变革时期几代知识分子道路和命运的探讨三个方面反映了“五四”思想革命的要求,表现出“忧愤深广”的基调。
2.“格式的特别”。鲁迅小说对传统表现方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在艺术格局和语言方面都有创新,“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小说的革命性突破,从而完成了小说形式向现代的转型,并成为中国现代各体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怎样理解《呐喊》与《彷徨》是中国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
1、《呐喊》、《彷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呐喊》、《彷徨》对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意义。1、《狂人日记》的特殊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 ...

怎样理解《呐喊》《彷徨》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同时又是成熟的标志...
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

怎样理解《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开端和成熟的标志?急用...
回答:《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

...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
《呐喊》与《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1、开创“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病苦”。3、“看\/被看”与“离去--归来--再离去”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二...

对《呐喊》与《彷徨》的总体评价,为什么说它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呐喊“集中“深和格式表现尤其突出,令人耳目一新。写小说吸引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的经验,外国小说和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和成熟,主要的形式是新的,成熟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完全是反封建的,开了一个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小说。

为什么说《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
《呐喊》就是呼吁中国同胞睁开眼睛看世界,不再沉睡`沉沦!《彷徨》就是在让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的那种社会状况,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因此彷徨。两部小说集真正的写出了中国同胞的心声,因此,它是中国小说开始和成熟的标志!上楼的,鲁迅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如何理解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他手中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握鲁迅小说的高度成绩及现代性,可以用两句鲁迅自己的话:一是“表现的深切”,二是“格式的特别”。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中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是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出现。(一)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发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篇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其内容和...

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
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鲁迅为什么给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呐喊》和《彷徨》???
回答:简单的说,呐喊是弃医从文后,早期的作品,意外通过呐喊,唤醒沉睡的国人,唤起国人的斗志。期间志同道合者也很多。然而随着革命的进行,后来的作品的效果越来越不明显,连一起革命的新文化人士也分崩离析,不乏被腐化的,所以鲁迅先生很痛心,发现革命的道路比想象的更难走,而自己也找不到清晰的道路,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