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同其他国家的交流频繁,文化艺术获得高度发展.
隋代以前,山水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动乱时代,老庄回归自然的思想比较流行,许多文人学士都归隐山林,从而产生了一批田园诗人和山水画家.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重视以绘画作为工具来维护政权。
唐代是我国政治文化很发达的时期,当时印刷术尚未盛行,大量文件、书籍全靠抄写,所以楷书极为繁荣,是中国书法史上楷书艺术的高峰期。
隋唐时期的美术成就:
唐代文学艺术高度发展,唐诗成就达最高峰,名篇千古传诵。书法中的楷书极盛,成为以后历代书家的楷模。绘画方面,山水、人物、花鸟各自独立发展,且都有了专门的名家。水墨画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王维、张?、王洽、项容等开辟绘画新途径,泼墨、吹云、白描、皴擦等新技法增强了笔墨的表现力。以现实生活为绘画内容的作品成为主导。收藏鉴赏书画成为上层统治者的主要嗜好之一,也成为显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标志之一,因此书画艺术极为发达。书画史论专著有增无减,为后世研究唐前的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料。石窟艺术达于极盛,数量之大空前绝后,且技艺精湛,富有独特的时代风格。
隋唐石窟艺术 中国经魏晋南北朝 300 多年的混战,至隋归于一统。几百年来,伴随着动荡的社会,表达人们挣脱苦难、向往幸福愿望的宗教狂热,曾席卷社会各个阶层。宗教,特别是佛教教义渗透到了每一个人的头脑中。国家统一,战争结束,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佛国净土也模糊可见,盲目而痛苦的呻吟变为冷静的思考和乐观向上。佛的形象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之物,佛与人的鸿沟,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生活的改善被填平了。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所谓世俗化,一是指形象本身似曾相识,与生活中人无异,“神性”几无,甚至把菩萨作成宫娃的形象;二是指雕塑绘画的内容更符合人们的愿望,表现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苦修苦练。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之类的题材不见了。“人神之道殊”变为人神之合一。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但佛教的严肃性也随之遭到破坏,宗教的狂热为追求生活幸福的愿望所代替。隋朝虽国祚短促,凡二主 37 年,但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修寺 3803 所,造像 119430 身。大唐近三百年的统治,修窟造像活动达最高潮,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珍品。 隋唐时期的绘画
隋唐绘画,按时间顺序大体可分三大阶段:隋代和初唐( 581-713 年)为第一阶段。此间绘画多沿袭六朝传统,但南北画风有融和之势。隋以道释画为主。初唐(自高祖武德至玄宗开元前)虽继六朝余绪,然同时孕育了大唐风神。六朝以来佛画独盛的局面遂被打破,道教绘画勃兴。于阗国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以画仕于中国,他们带来的凹凸晕染法对唐代绘画影响巨大。以现实生活,特别是表现上层统治者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日俱增。绘画风格崇尚细致艳润。山水花鸟尚不为时人所普遍重视。玄宗开元至德宗建中(公元 713-780 年)为第二阶段。此间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学艺术一变六朝细润之风,崇尚雄健清新。人物、山水、花鸟画都在蓬勃发展。帝王宗亲跻身书画,抬高了书画的身价。画坛极为活跃,名家蓬起,艺术全面繁荣。唐德宗(公元 780 年登基)之后为第三阶段。大唐帝国经安史之乱、会昌灭法走向衰落,艺术也受到一定影响。此间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另外,由于安史之乱,不少艺术家随皇帝及宗室入蜀,促使蜀地的地方艺术大发展,石窟林立,名家辈出,为五代时蜀国艺术的全面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