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我想说,打孩子的行为,从来不值得提倡!
根据我咨询过的家长案例分析,凡是经常打孩子的家庭,最常见的结果有两种:
父母经常打孩子,孩子在家受了一肚子气,出去后就打别人,成为一个小霸王。
孩子还小,挨打以后,发现父母发火的样子很可怕,结果他形成条件反射,别人声音一高他就打哆嗦,一出去见到谁都怕,成了胆小鬼。
这两种结果,大多数父母都不想看到。
家长打孩子,本意都是想孩子好。但是单纯的暴力,只会给孩子身心造成伤害。家长们施加在孩子身上的动作,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会让孩子感到人格上的侮辱和精神的伤害,令他心生怨恨。
我的建议是——
尊重孩子的权利
父母完全可以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本身就具有被尊重的权利。父母可以惩罚、批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错误。
所以我们要主动摒弃打骂孩子的陋习,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当孩子被打得多了,思维就会僵化,更不会在学业上有进步。何况打孩子还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破裂,影响以后对孩子的教育。
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基础。
让孩子自己找出犯错原因
有的父母会问,所谓合理批评、惩罚孩子的方式,他们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让孩子自己找出错处和犯错原因。父母要冷静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身上的错误,还可以共同做出规定,如何改正或保证再不重犯的一些规定,让孩子养成自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习惯。
前两天和一位家长聊天,说到了他的儿子,一个非常马虎的男孩。
有一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明天要去夏令营!”
妈妈说:“哦,是吗?那你要把东西带好呀!”
男孩说:“放心吧,我自己来准备,一定能准备好的。”
然后男孩走进房间,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东西收拾起来,收拾停当后还特意请妈妈过来看,想炫耀一下。妈妈过来一看,发现男孩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的也不够。但是妈妈只是装作没看见似地提醒孩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而且可能出去会凉一点。你自己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
男孩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吧,我全都准备好啦!”妈妈不说话了。
过了几天,男孩从夏令营回来了。妈妈问他玩的怎么样,男孩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戗。真没想到山里面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点出麻烦。”
妈妈说:“是吗?这可以说是个教训呀,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活动你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男孩说:“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听到孩子这样说话,作为父母,难道不感到欣慰吗?
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这就是——自然惩罚法。
对这种方法我是比较认可的,因为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长大了,这就叫成长,这就叫教育。自然后果惩罚法就是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在体验中进步。
父母为什么会忍不住打骂孩子?打骂孩子会有什么不良后果?
父母打骂孩子,会令孩子认为暴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弱者是需要服从强者的。孩子的模仿性很强,他可能会从父母那儿学会“以暴制暴”的处事方式,染上了暴力的行为。例如父母在家打他,他就到外面打其它孩子,尤其是年龄比他小的孩子。这样孩子长大后,会喜欢以武力来解决冲突。五、影响孩子的...
家长该打孩子吗
最后一点、打骂孩子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即这爱不因他的行为对错和成绩高低而受影响。经常被打的孩子感觉到的是父母的拒绝,孩子无法清楚地理解“打就是爱”,伴随肉体痛苦而产生的是恐惧,这恐惧会让孩子在情感上远离父母,并学会以说谎等方式掩饰真相,以逃避体罚。...
家长为什么要打孩子
有些父母会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物质生活和成为社会学名的“成功人士”,因此会选择使用打孩子这种方式,以达到孩子能更加努力和认真学习的目的。
打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总之,打孩子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和监护人应该考虑使用非暴力的纪律方法,如沟通、设定明确的界限和后果、以及正面的激励,以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
家长为什么要打孩子?
6、固 执:有的家 长动不动就打孩 子,不但损 害了孩 子的自 尊 心,还使他 们产生对立情 绪和逆 反心 理。有的孩 子用故 意捣 乱来表示无 声的反 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 长生 气。还有的孩 子,父 母越打越不认 错,越打犟 劲越大。有的孩 子常常用离 家出...
孩子总是做错事不听话,打孩子真的能教育好孩子吗?
打孩子不能够教育好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我们要知道打孩子是不能够教育孩子的,只能够让孩子害怕父母,并且内心和父母变得疏远起来,也不会告诉父母,自己的心里事儿。并且如果父母长期的打孩子,就会让孩子对父母的印象变得特别差,在长大之后也会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特别的疏远,并且也会越来越不...
做为父母教育子女,适当的打孩子真的有必要吗?
作为家长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要去打骂自己的孩子,长期处于打骂状态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也会跟家长想象的偏差太远,有可能他在家长面前是一个样子,在别人面前又是一个样子,那么,作为家长就是得不偿失的了,不能够好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当打孩子,能够让孩子击打能力变强适当地打孩子,确实能够让...
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家长培养教育小孩子,到底需不需要打?你怎么...
不提倡对于打孩子的问题,这种行为肯定是不提倡的,孩子也是需要得到尊重,应该平等相处,就像家长对待成年人一样,肯定不会随便打成年人,因为家长知道打人是不正确的,同理,打孩子肯定也是不正确的。但是,如果孩子做错事情,屡教不改,好言相劝无用,这时打一顿也许能让他记住教训,起到不错的效果...
为什么有的父母会打孩子,甚至往死里打?
1、把孩子当做发泄的工具:有的父母就是把孩子当做自己发泄的工具,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遇到不顺的时候,就会打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做出气的工具,这样的人不配做父母。2、一点都不关心你:有的孩子就是父母的摆饰,他们丝毫不关心他们,不管是学习上还是身体上,甚至生活上你所有的事情他都不关心。3...
有人说,教育小孩不打不行,打了很有效。这教育小孩到底是打好还是不...
能不打就不打,如果到了不打不行的时候,还是要打。能打也要少打。打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需要打。纯属发泄的话,就最好不打。即使打也要看年龄段三岁前和十二岁后不宜打。如果不打孩子也能管好自己,是教育上的成功。如果不打孩子还是不能管好自己,仍是教育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