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运河上的漕运都是靠什么做动力

如题所述

橹是船舶的一种推进工具,它是在舵桨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舵桨加长后操作方式从“划”演变为鱼尾式的“摇”,就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橹”。 橹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橹在中国起源的具体时间尚难确定,它最早出现的年代目前尚不可考,传说鲁班看见鱼儿在水中挥尾前进,遂削木为橹。

从中国古籍记载来考证,橹最早出现的年代至晚产生于汉代。据东汉刘熙《释名》一书,对橹字已作了解释,认为它产生的力沿着船脊方向。

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但是比较大,一般支在船尾或船侧的橹檐上,入水一端的剖面呈弓形,另一端则系在船上。用手摇动橹檐绳,使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时,船跟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会产生压力差,形成推力,推动船只前进,就像鱼儿摆尾前进。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认为橹的效率可以达到桨的三倍,因为从桨到橹的变化,事实上就是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提高了效率。

橹这种推进工具要比划桨优越,它是一种连续性的推进工具,而且具有操纵船舶回转的功能。英国有专家认为,螺旋桨的发明是受到了橹的启发,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橹后受到启发,发明了螺旋桨。英国专家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螺旋桨不间歇作旋转运动的叶片,与在水中滑动的橹板十分相似。

【当然人工拉纤也少不了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9
人力

古代运河上的漕运都是靠什么做动力
用手摇动橹檐绳,使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时,船跟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会产生压力差,形成推力,推动船只前进,就像鱼儿摆尾前进。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认为橹的效率可以达到桨的三倍,因为从桨到橹的变化,事实上就是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提高了效率。橹这种推进工具要比划桨优越,它...

漕运起到了什么作作用
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

漕运在历史起到什么作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
运河是由统治者主导开凿整修而成,统治者们集合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漕运。运河是为了实实在在的漕运目的而生的,漕运是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与动力供应系统,维持王朝的生命延续。由于海运的海盗、风浪等问题难以解决,在漕运史上运河水运是主要首选方案。开凿运河是一件名符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万秋...

古代漕运指什么
古代漕运指的是利用水路运输粮食等物资。在古代,由于陆路交通不便,水路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漕运便是利用河流、湖泊等天然水道,以及人工开凿的运河,将粮食、物资等从产地运往目的地的一种运输方式。特别是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漕运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中国,漕运的规模和重要性尤...

隋唐大运河条件动机
其二,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江南作为经济重地,通过大运河的连接,可以促进江南与北方的经济交流,进一步推动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三,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大运河的开凿使得南方的粮食能够方便地运输到北方,解决了北方粮食供应问题,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综上所述,隋唐大运河的开凿条件与动机涉及...

古代的人们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而不用海运
1海上风浪大 不利于运输 2海上受潮汐影响 港口要求高 3海上被抢风险大。4海上路途远,5运河可利用自然河道河网,运送更方便。

大运河历代漕运物资是从哪里来的?
漕运之中围绕运河的水运,相关的漕粮调配、收缴、发送、押运、下卸、进仓储备等方面,在实际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不断因地制宜更新发展,使得漕运体系发展起来,几经变化。每一变化都是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实事求是解决问题发展而来。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达运输法”为“分段运输法”,即水通则漕运,水...

宋代漕运量凭借什么,创造了我国漕运史最高纪录?
宋代的官僚机构重叠庞大,常有一个官五六人共做的现象,做官必须食俸禄,高级官员每月要支禄米100石。官吏一多,国家支出的粮食自然就多了。宋代朝廷还养着大量军队,军队的给养也大多仰赖漕米。有了以上的客观需要,再加上北宋的漕运线路比唐代要近一半,由淮入汴,水道畅通,滩阻较少,而且不需接运...

请解释一下古代的漕运,河工,盐务
隋初除自东向西调运外,还从长江流域转漕北上。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