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称帝后,绣花枕头李景隆经历了怎样的大起大落?

如题所述

大家好,说起李景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话用在李景隆身上正合适。
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面装的全是稻草。这只金光灿灿的草包,居然晃晕了太祖朱元璋和惠帝朱允炆,他们拿他当镇国之宝,到了才发现,他家伙居然是给主家挖坟的铁锹。
李景隆是个富二代,其父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因为战功,被封曹国公,他死后,长子李景隆袭爵。
李景隆自幼受老爸熏陶,特别喜欢读兵书。朱元璋、李文忠这些人都是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糙哥”,作战经验丰富,要是谈兵法,那可就是一脑子浆糊了。李景隆不一样,人家无需亲临战场,就能把战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俨然诸葛在世,摇摇扇子敌人就飞了。
再看李景隆的长相:“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朱元璋每次看见外孙,摸摸自己的鞋拔子脸,顿生自卑。
要才有才,要气度有气度,要相貌有相貌,简直就是“神仙哥哥”。由此朱元璋对他喜欢得不得了,年经轻轻就派他到各地练军,后来一直提拔到左军都督,加太子太傅的高位。
很显然,老朱干掉了从龙功臣,希望外孙李景隆,能够成为孙子朱允炆的护国大将军,定海神针。乖宝宝朱允炆按照爷爷的遗愿,视李景隆为股肱之臣。靖难之役爆发后,在黄子澄的推荐下,朱允炆授李景隆大将军,将全国精锐五十万人马一股脑交给他,还亲自为他推车壮行。
远在北京的朱棣,听说李景隆挂帅,帽子差点笑飞了:这个“豢养之子”,现实版的赵括一枚,大侄子太可爱了,分明请李景隆给自己挖坑嘛!
果然,上了战场的李景隆才发现,怎么跟书上的说的不一样呢?李景隆只挥动了三锹,就替朱允炆安好了“新家”。第一锹:兵败北平
李景隆兵围北平时,朱棣正在永宁、大宁一带扫荡外围,把守城工作交给了朱高炽,完全没拿李景隆当盘菜。
北平城虽然坚固,兵力悬殊之下,李景隆不是没有机会,都督瞿能就曾经攻破了张掖门。张掖门被攻破后,瞿能当时只有千余人,不敢孤军深入,他守着城门请求支援。
让人意外的是,李景隆居然下令:撤军,明天再打!
原来李景隆打了个小算盘:千把人就能破城,看起来北平挺不住了,这份功劳不能白给牛皮哄哄的瞿能,明天我亲自去攻城。
第二天,李景隆傻了:张掖门不但被修固,城墙从上到下冻了厚厚一层冰,打出溜正好,想往上爬脚上得长钩。将士们冰天雪地熬了几个月的战果,被李景隆一点私心摧毁了。
不久,朱棣“巡猎”归来,燕军有了反击能力。李景隆这个小鸡崽,在朱棣这只老家雀面前一触即溃,全军被迫向郑村坝方向败退。
第二锹:兵败郑村坝
郑村坝战役,李景隆被朱棣狠狠叨了一口。朱棣兵分五路,在朱家父子,和张玉、朱能的奋力血战下,李景隆被连破七营。这一战,李景隆丧师十几万,这种刺激感,比玩股票高级多了。第三锹:兵败白沟河
朱允炆查点自己的账户,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李景隆炒股水平有问题,而是威信不够,继续给他增兵,授黄钺专伐之权。
李景隆信心大增,把所有股本压在了北沟河之战。这一次果然见效,朱棣被杀得狼狈不堪,若不是天助,以及朱高煦和朱能,差点就挂了。
也就差那么一点点,李景隆中了朱棣的疑兵之计,一缓神,老家雀翻盘了。瞿能战死,李景隆丢下大军逃窜,朱棣一边收拾辎重,一边收降士卒,增兵十几万。朱棣又乘胜追击,李景隆又从德州逃向济南,又给朱棣留下十几万大军。
看看人家富二代,出手就是阔绰,转眼间朱老板的六十万军,被李景隆玩了个精光!
有意思的是,面对众人的弹劾,朱允炆表现出了比海还要宽的胸襟,他不光没有处罚李景隆,还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金川门交给他防守。
用人不疑是个好品格,可是这话只对眼光敏锐的人适用,睁眼瞎只能自讨苦吃。李景隆很快给了睁眼瞎朱允炆一个惊喜——他再次挥动铁锹,直接埋葬了建文朝!
建文四年九月,朱棣渡江成功,兵围金陵。就在朱允炆上下忙着跟朱棣谈判的时候,李景隆不耐烦了,他打开金川门,引燕军入城。
朱棣既激动又失望,刀都磨亮了,一滴血都没流,天下就是自己的了。说起来李景隆这个表侄,还是蛮可爱的,要不是他一再送大礼,自己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朱棣金口玉言,授李景隆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延续曹国公爵位。
炒股票把老板炒破产,新老板来了照样受宠,破兵书有啥用,擦屁股都嫌硬,李景隆将兵书一把扔进火堆,趾高气扬地上朝。
靖难之役后,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公爵,燕王府旧邸四人,两位是追封的烈士,活着的只有朱能和邱福,李景隆是唯一建文旧臣。让人来气的是,朱棣居然让李景隆位列班首,连一身伤痕的朱能都要当小弟。
李景隆那个爽啊,走路都打飘!
在建文帝时期,接连遭遇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及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百弹不倒”的李景隆,在永乐朝,再次展现了他的“抗弹能力”。先后有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弹劾李景隆,连图谋不轨,阴谋叛乱都用上了,人家屹立不倒。
后来礼部尚书李至刚,再次弹劾李景隆在家中接受仆人君臣拜礼,勾结他弟弟李增枝蓄养数百奴仆,图谋不轨。这一次李景隆终于被弹倒了:
李景隆一脸委屈:陛下,我是良民呐,是您的忠臣呐!不信我可以证明给你看,我自杀以明志。用刀疼,喝药哭,上吊太痛苦,我绝食,把自己睡死!
于是,李景隆一把推开酒肉,郑重宣布,从今天开始绝食了!
那几天,李景隆度过了一生最艰难的岁月,咬牙跟饥饿作抵抗。他一边忍受着前心贴后背的感觉,一边把自己感动得泪汪汪:皇帝该知道我的诚心了吧,是不是马上就亲自过来抚慰我了吧?你们这些混蛋,赶紧到门口瞅着点,皇帝来了没有?
皇上啊皇上,你就不亲自来,好歹派人下个圣旨么!
终于,李景隆在饥饿下想明白了,或许朱棣就等他饿死的好消息呢!他一骨碌爬起来:给老子上饭,想饿死老子啊?
从此,李景隆僵尸一般活在世上,足足活到永乐年末。
李景隆真的图谋不轨了吗?当然是胡扯淡,四个字“欲加其罪”。那么,为何有这么多人孜孜不倦地弹劾他?
弹劾他都是轻的,估计再弹劾不动他,就有人直接捅他了!李景隆脑子里长蛆了,他明知自己在建文一朝已经臭飘神州大地了,居然在永乐朝继续抖威风。他一边跟李增枝勾结,大肆兼并土地,到处建庄园,养奴仆,一边在朝中树敌。
比如朱棣登基后,李景隆居然腆着脸,弹劾刑部尚书郑赐,说他是仅次于郑泰和黄子澄的三号罪魁祸首。
再比如周王朱橚,建文朝李景隆曾经抓捕过他,已经结下梁子,俩人都因为金川门事变立功,平稳过渡,可是李景隆不思改善关系,还以首功自居欺凌朱橚。
至于朱能、张信等燕王旧邸功臣,对李景隆一万个不服。这家伙是难得的缺才、缺能、缺德、缺智的孤品,适合制成标本供后人警示用,活着反而没意义。
朱棣怎么想的?他难道不知道李景隆是冤枉的?
史书没交代,但是朱棣一定心知肚明,甚至弹劾李景隆,不是他指使就是他暗示,这就是朱棣的狡猾之处。
其实李景隆开城门放他京城,朱棣像吃了苍蝇:怎么是这混账东西?杀还没法杀了,怎么办?那就把他捧高了,再使劲往下摔!
所以,他很无厘头地把李景隆排在班首。这个举动满朝除了李景隆,恐怕谁都能看明白怎么回事。被人架上刀山火海的李景隆,居然真把自己当成了“头鱼”,摇头摆尾往鱼锅里扎。
最奇葩的是,李景隆一辈子都不懂得尊严二字的含义,在满世界鄙视的眼光中,他心甘情愿当活着的标本,迎着别人的口水,毅然挺立。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朱棣称帝后,绣花枕头李景隆经历了怎样的大起大落?
靖难之役后,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公爵,燕王府旧邸四人,两位是追封的烈士,活着的只有朱能和邱福,李景隆是唯一建文旧臣。让人来气的是,朱棣居然让李景隆位列班首,连一身伤痕的朱能都要当小弟。李景隆那个爽啊,走路都打飘!在建文帝时期,接连遭遇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及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百弹...

打开城门迎朱棣大军的李景隆,历史上他的结局如何?
二、郁郁而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景隆在整个“靖难之役”中,算得上是“居功甚伟”,没有他开城门,恐怕朱棣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进入南京。在立下了如此大功劳的情况下,朱棣即位后自然要赏赐此等功臣,李景隆因为献城有功,被授诸多职位,可以说算是当时的群臣之首。不过自古以来叛徒都没有什么...

李景隆为何是朱棣登基最大功臣?李景隆一生有哪些功绩?
由于身份特殊,所以李景隆在朱元璋时期就得到了重用,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后,更是对李景隆信任有加,以肺腑见亲任。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李景隆在齐泰、黄子澄的推荐下,出任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然而,李景隆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是太差...

为什么李景隆会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呢?他的下场如何?
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边装的都是麦草。这只金光闪闪的绣花枕头,竟然晃晕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惠帝朱允炆,她们拿他当镇国之宝,到才发现,他混蛋竟然是给主家挖墓的铁锨。朱允炆查点自身的帐户,得到一个结果:并不是李景隆炒股票水准有什么问题,反而是威信和权威不足,再次为他派兵,授...

李景隆打开了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边装的都是麦草。这只金光闪闪的绣花枕头,竟然晃晕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她们拿他当镇国之宝,到才发现,他混蛋竟然是给主人家挖墓的铁锨。李景隆从小受爸爸陶冶,特别喜欢读兵法。明太祖朱元璋、李文忠这种人都是生死狙击里杀下来的“糙哥”,实战...

靖难之役的第一功臣:李景隆结局如何?
李景隆在洪武年间就执掌左军都督府事,官至从一品的太子太傅,长期参与军事工作。建文帝登基之后,李景隆率兵逮捕了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靖难之役”爆发后,李景隆接替被朱棣击败的老将、长兴侯耿炳文,成为统率五十万大军征讨燕王朱棣的大将军。然而李景隆在朱棣的交战中彻底暴露了“绣花枕头”的本质...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说来也奇怪,李景隆的一再败退使得朱棣势大,然而朱允炆依旧无动于衷,甚至将当时京师重要的城门金川门交予李景隆防守,朱允炆的“慈善”终究葬送了自己。总掌舟师的都督佥事陈瑄变节,使得朱棣燕军顺利过江,而身为建文方的要员,李景隆也巴巴地打开了城门,此后就是“宫中火起,帝...

文史随笔:靖难之役中的李景隆
虽然耿炳文兵败,但主力未失。耿炳文之后选择守势,死守城池。朱棣看占不到便宜,只能退走。朱允炆听闻耿炳文战事失利,非常焦急。采纳太常卿黄子澄的建议,以李文忠之子曹国公李景隆为大将军,乘坐驿车前来取代耿炳文。历史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走去。李景隆在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李景隆长相不错,气质也不...

有关明朝朱棣皇帝期间的历史
终于着了急的建文帝君臣急于取胜,做出了又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临阵易将,换上“读书通典故”的李景隆为将。然而这位公爵爷是个不折不扣的绣花枕头,很快就会让建文帝吃尽苦头。 李景隆集合了五十万大军,打算轻松搞定朱棣的少少兵马。趁着朱棣出袭大宁的时候,他将所部兵马分成三路,主攻一路由他亲自领头,攻打朱棣...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不会被人说背叛吗?
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面装的全是稻草。这只金光灿灿的草包,居然晃晕了太祖朱元璋和惠帝朱允炆,他们拿他当镇国之宝,到了才发现,他家伙居然是给主家挖坟的铁锹。明朝建国前,大将军徐达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李文忠作为北伐大军的一员,在应昌一举击破元军主力,逼得前元皇太子爱猷...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