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巴中志》载:建安二十年,曹操讨伐张鲁,鲁弟卫抗曹败北,张鲁奔巴中。刘备曾经让人去劝张鲁入蜀,张鲁却说“宁为曹操奴,不为刘备上宾”。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张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张鲁却并没有走这条路子,从张鲁的话中可以看出张鲁对刘备的偏见很大,甚至宁愿被曹操俘虏也不愿意结连刘备对抗曹操。那么张鲁为什么这么抵触刘备呢?
我们说刘备以前本来算不上一个诸侯,在赤壁之战后才有了荆州部分地区勉强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攻打张鲁,刘备拿了刘璋的钱粮和军队却不办事反而把刘璋的益州给夺了。张鲁作为一镇诸侯对联合刘备的策略产生抵触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张鲁认定了如果和刘备联合就算击退了曹操的大军最后也难逃被刘备兼并的命运,刘璋就是前车之鉴。
张鲁是天师道教创立人张道陵之孙,东汉末年的时候民不聊生信仰天师教的人数就逐渐增多,等到张鲁接管天师道教掌门时,在汉中一代天师道教有大量的信徒成为当地一支不可小觑的势力。史籍记载张鲁的母亲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经常往来于益州牧刘焉的家受到刘焉(刘璋的父亲)的宠信,因为这一层关系张鲁受到了刘焉的重用。后来刘焉派张鲁征讨汉中地区,张鲁攻占汉中之后聚集信徒起兵反叛了刘璋。当时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还在益州等到刘璋继位为益州牧的时候,张鲁在汉中越来越骄纵,刘璋于是就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至此张鲁和刘璋就结下了梁子。
张鲁和刘璋的这一段“血仇”按理说和刘备也无关,其实不然。刘备攻下益州几乎是“闪电战”的打法,当时刘璋内部的文官武将倒戈投降刘备的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刘备现在的一套文武班子除了荆州带来的本部剩下的大部门都是益州刘璋的旧臣,张鲁连年进犯益州和这些人未必都能包容他,所以他投降刘备后必然会受到内部的排挤。而且马超当初势穷力孤之时投奔张鲁被张鲁收留,马超却率军入蜀投降了刘备,刘备接纳了马超这件事张鲁一直耿耿于怀就像是遭受了失恋的背叛被刘备带了顶绿帽子你说他对刘备会有好感吗?
汉中张鲁的确说过这话,不仅仅是张鲁厌恶刘备,确切地说张鲁的选择更理性、更聪明。
张鲁(?—216年、245年或259年),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张鲁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
01,前有车,后有辙。张鲁雄踞汉中近三十年,依靠政教合一的方式,维持了汉末相对独立的王国存在。
由于益州牧刘璋与张鲁存在矛盾,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就是为了对付张鲁。尽管刘备并没有与张鲁直接交战,这并非刘备多么仗义,而是刘备不愿意替刘璋打工。刘备吞并了益州,充分暴露了刘备中山狼的本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刘璋作为主人邀请刘备入蜀,落得了一个流落荆州的下场。如果张鲁作为客人投奔刘备能好到哪里去呢?西凉马超的下场就是张鲁的结局,甚至还不如马超呢。
02,宁为曹公为奴,不做刘备上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率领大军征讨汉中,张鲁逃往巴中。
刘备接受黄权的建议,派遣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张鲁。功曹阎圃劝谏张鲁说:“要成就大事,就应该北降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张鲁愤怒地说:“我宁愿为曹公做附属,也不做刘备的座上宾!”于是,投降曹操。
张鲁带领全家谒见曹操,被任命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曹操将他及家属带回邺城,封张鲁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人为列侯。并替自己的儿子曹宇娶张鲁的女儿为妻。史实说明张鲁的选择是正确的,曹操待张鲁不薄,张鲁也没受多少委屈。如果刘备有他儿子刘禅一样的境界,可能结果要好得更多。
这就是选择的问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有人喜欢折腾那也没有办法。就像马超,他的父亲已经归顺了朝廷,他还在作乱,招致了被夷灭三族,最后还乞求刘备照看马氏宗族唯一的血脉马岱,何苦来着?
03,历史评价,
陈寿: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於彼为愈焉。裴松之: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
张燕是黑山军的首领,张绣是董卓西凉军的余孽,都是在官渡之战前后,曹操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归附了曹操,都算是很好的出路。也正如裴松之所言,张鲁归顺曹操,宠以万户,五子封侯,的确有些过,但看出曹操有千里买马骨的意图。一个张鲁尚且得到这样的待遇,对刘备、孙权来说,就更不会差了。
由此看出,曹操是为天下计,不可谓没有胸怀。刘备、孙权折腾来、折腾去,又能如何呢?不都是为司马氏打工吗?张鲁的归宿,给世人以启示,是值得品味的。
张鲁,字公祺,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期归顺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
张鲁此语出自《华阳国志·巴中志》,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征伐汉中,大军抵达阳平关后,时割据汉中的张鲁无法抵抗,逃往巴中。当时已经占据益州的刘备接受黄权的意见,以黄权为护军率部准备迎接,而张鲁的军曹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于是率部投降曹操。
张鲁在汉中是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是第三代张天师,乱世时候道士下山救民,汉中是当时乱世中唯一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老百姓纷纷来投靠,只要你拿出五斗米,就是他的门徒。张鲁始终对刘备集团一统天下的能力抱有怀疑,要想把正统道教推广到全国只能够投曹操,毕竟天子也在曹操那里。这也是张鲁不惜与刘备作对的原因。
张鲁要考虑的不仅是自己的地盘,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宗教的流动资产——信众。曹操打破汉中门户后,开始招揽张鲁,双方有了私下的接触。同时刘备也伸出了橄榄枝,但刘备和诸葛亮出于更好统治巴蜀的目的对张鲁手下的五斗米教徒进行了大规模的打击。而后张鲁投降曹操,曹操立马封他为仅次于三公的“镇南将军”,实封万户侯,五子皆为列侯,曹家还和张鲁成了儿女亲家。这些封赏大大超出了荀彧等功臣的封赏,也超过了张绣、张燕等投降势力的封赏,曹老板的用意就是就是利用张鲁的宗教影响力为以后的改天换地背书。
简而言之张鲁为什么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第一,刘备借荆州而不还。应刘璋所邀入川,可结果反客为主,鸠占鹊巢。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刘备的同宗,虽然说“兵者,诡道也。”但是也太不阳光了吧。这些事,同时代的张鲁都是见证人,他不可能对刘备的所作所为不感到鄙夷。想起刘备争夺荆州和益州的手段,很有可能使张鲁不寒而栗。对同宗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第二,就当时的军事实力,地盘广狭,个人的雄才伟略,和统一天下的条件及能力曹操胜过刘备很远,甚至可以说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在当时,天下大局虽然三分。但是,曹操一方独大统一天下似乎没有任何悬念。这也是当时多数智者贤士所明了的事。所以张鲁已经决定投靠曹操,这话是说给曹操听得,证明是真心投降曹操,并未首鼠两端,来获取曹操最大的信任,也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张鲁投降曹操、对刘备的招揽不屑一顾的原因不在于人品,而在于两者对五斗米教的态度。张鲁不仅仅是汉中的统治者,他更是整个五斗米教的教主,是第三代天师。张鲁投降曹操的原因是“本欲归命国家 ”,问题是张鲁本人是东汉和曹操的忠臣吗?张鲁在公元191年前后平定汉中,建立割据政权,对东汉政府可算不上忠诚。如果是张鲁一直就崇拜曹老板,那他为何据守阳平关?答案还张鲁的教主身份上,他所谓的国家更可能是信众的“神国”。张鲁的信众不但聚集在汉中,更在巴蜀大地有众多的信徒,他统治集团的核心就出自巴郡。
在张鲁和刘璋的多次战争中,尽管刘璋的地盘更大、兵力更多,却始终奈何不了张鲁,相反在巴郡等地不断损兵折将、丢失地盘,奥妙就在于此。张鲁要考虑的不但是自己的地盘,更重要的还是自己的宗教的流动资产——信众。曹操打破汉中门户后,开始招揽张鲁,双方有了私下的接触。同时刘备也伸出了橄榄枝,但刘备和诸葛亮出于更好统治巴蜀的目的对张鲁手下的五斗米教徒进行了大规模的打击。诸葛亮也是法家的信徒,对五斗米教这种组织深恶痛绝,在刘备去世后他一直执行这种政策,孔明要是看到自己在戏剧中是道士形象估计会很生气的。诸葛亮的做法很有成效,以至于到蜀汉中期,东吴的道教信徒已经在蜀汉找不到自己的“同志”了。
张鲁反刘向曹,还有一点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张鲁所奉行的五斗米道。张鲁乃是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他实为一方首领,却自称“师君”,可见他对此教信奉不移。张鲁原来乃是刘焉的部下,他死后,其子刘璋取而代之,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刘璋与张鲁关系不和,还将其母其弟杀死,两人至此结下恩怨,张鲁也去到了汉中之地。刘璋后来为了对抗曹操,将刘备迎入益州,不想引狼入室,父辈基业都被刘备占为己有。
此地原来有张鲁所留下的教众,刘备掌权后,却并不能容忍他们,对他们多加压制,这也让张鲁对他颇有怨言。
相较之下,曹操没有打压张鲁宗教之意,他一旦投靠曹操,甚至还可能借此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事实确实如此,张鲁投降曹操之后,与其教众一起迁到三辅,被曹魏政权宽待。张鲁借此机会,或明或暗传播五斗米道,到东晋时,五斗米道在中原和北方已经流传甚广。
张鲁投降曹操,所为者也不过是利益而已。能够加官进爵,荫庇后代,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辅佐成就大业,传播宗教,这对于张鲁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三国时期,汉中最后是为刘备所占,但是在刘备之前,最早是张鲁占据汉中,尔后被曹操所得。刘备入蜀之后,派人攻打汉中,才被刘备所得。
实际上在曹操派兵来攻打汉中的时候,刘备曾打算将张鲁迎接到益州来,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于是投降曹操。这一段历史记录在《华阳国志·卷二》。
那么,张鲁和刘备有什么过节吗?竟然说出如此之重的话来,是张鲁不齿刘备的所作所为吗?
这个要从张鲁的身份和经历说起。
张鲁在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首先是一个军阀,并且割据汉中,跟其他诸侯不一样的是,张鲁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很有来头,他是张陵的孙子。张陵是五斗米教的第一代天师,而张鲁继承了这一地位,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同时据说他还是张良的十世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张鲁首先跟随的是刘焉。得益于于张鲁的母亲和刘焉的关系,他获得刘焉的信任,刘焉就派张鲁去攻打汉中,并截断斜谷道,杀害朝廷使者,割据汉中。
刘焉在世的时候,张鲁还算听话。刘焉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璋成为益州之主。刘璋这个人能力不行,于是张鲁自行割据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暂的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战乱位于中原地区,而汉中地区则相对安定,所以有大量的群众来到汉中,张鲁、张璐就用五斗米教教化他们。张鲁在汉中20多年,信徒众多,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割据势力!
所以,曹操和刘备都想争取张鲁,张鲁选择了曹操,曹操对张鲁非常的好,给了张鲁非常好的政治优待和安置。
至于说张鲁和刘备有没有过节,让张鲁这么看不起刘备,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那么为什么张鲁选择了曹操,而不是刘备,还说出了那么看不起刘备的话呢?
在张鲁刚投降的时候,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如果看张鲁后来的发展,就豁然开朗了。
鲁投降曹操以后,携带大量的信众来到长安、洛阳和邺城三地,利用曹操对张鲁的优待,或明或暗的向社会的上层和下层传播五斗米教。经过曹魏时期和西晋的发展,到东晋时,五斗米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势力已经扩展到了北方和中原地区,就连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教的信众!
而如果张鲁到了刘备那里,首先刘备的人比较少,第二,他的地盘太小,难免受到刘备的猜疑,五斗米教的传播也就无从说起了!
张鲁之所以说那句话,其实说给曹操听的,让曹操知道,他是真心投降曹操的,并没有首鼠两端,以取得曹操更大的信任,也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那么嫌弃刘备呢?
张鲁如果投降刘备,必然会与刘璋产生冲突。毕竟两个仇人身处一个阵营,终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结果不是刘璋杀了张鲁就是张鲁报了杀母之仇。而且,张鲁根本就不相信刘备。张鲁在汉中根基深厚,以五斗米道收拢人心,信众很多,张鲁要屈身刘备之下,他的位置是极为尴尬的,该怎么安置张鲁也是个大问题张鲁屈...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如此嫌弃刘备?
原因无非有这几点:首先刘备和曹操对张鲁信奉的五斗米教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其次曹操当时军事力量胜过刘备。张鲁也是见风使舵之人,他在曹操和刘备之间权衡利弊,最终决定把赌注押在曹操一边。张鲁在汉中据守多年,一直信奉五斗米教,在汉中乃至巴蜀一带教徒众多。而诸葛亮信奉法家,刘备与诸葛亮对五斗米教...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如此厌恶刘备呢?
张鲁之所以如此厌恶刘备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良禽择木而栖。刘备和曹操相比,自然是曹操的地盘大,实力强,张鲁要投降,自然要找一个大腿来抱,肯定要选择实力强的曹操了。二是曹操虽是真小人,但刘备却是伪君子。张鲁是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他早就看出了曹操乱世之枭雄,真小人,投降于曹操,曹操...
“宁为曹公做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如此厌恶刘备?
这句话其实是张鲁特地说与曹操听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并非是因为厌恶刘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张鲁这个人其实与刘备并没有过多的来往,俩人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又哪里来的厌恶?而最开始的张鲁可是曹操的俘虏,因为曹操的赏识,后边才得以成大将。在公元215年的七月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
张鲁为何讨厌刘备,才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
我们说刘备以前本来算不上一个诸侯,在赤壁之战后才有了荆州部分地区勉强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盘,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蜀攻打张鲁,刘备拿了刘璋的钱粮和军队却不办事反而把刘璋的益州给夺了。张鲁作为一镇诸侯对联合刘备的策略产生抵触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张鲁认定了如果和刘备联合就算击退了曹操的大军最后...
为什么张鲁那么嫌弃刘备呢?他们之有什么恩怨?
张鲁曾经说过:“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说他宁愿给曹操当奴隶,也不愿意成为刘备座上客,可见张鲁和刘备积怨之深。张鲁为何如此嫌弃刘备?他们二人有何恩怨?答案有两点:一是张鲁曾遭刘备鄙视,刘备对张鲁出言不逊。二是刘备曾经挖了张鲁的“墙角”,接纳了张鲁手下叛将马超。一、刘备曾对张鲁...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为什么张鲁如此排斥刘备?
刘备对巴蜀地区的地方人士采取了打压和不信任态度,但是以张鲁的眼光看来要他归顺自然也要找一个靠谱点的,而且之后他拿准了自己宗教领袖的身份,曹魏地多人广,大有可为,而刘备张鲁是真的看不起。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五斗米教真的在东晋成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宗教。作为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自然希望...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那么嫌弃刘备呢?
因成为信徒入教需收五斗米会费,故称五斗米教。张道陵之后,他的教就被儿子张衡继承了,张衡死了,就轮到了孙子张鲁。张道陵称天师,张衡称系师,张鲁是嗣师。因张鲁的母亲与益州牧刘焉关系暧昧,张鲁得以踏入政坛,得刘焉扶持领教众进入汉中,大肆传教,得教众百万,遂割据汉中,开创性建立了一个乌托邦...
张鲁为什么宁愿做曹操的奴隶,也不愿意做刘备的座上客?
还有一个原因是马超,马超当年在投降之前找过张鲁,结果张鲁收留他了,可怎知,时日不长,他又带人去投了刘备,为此张鲁也是非常的不开心,隔阂就此产生了。其实投降曹操后的张鲁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努力,而是官拜的镇南将军,吃喝不愁,光景也不差,也算是没有投错人啊。
张鲁为什么说:“宁为曹操奴,不作刘备上宾”
以刘备的打仗能力,能让刘备损失很大的战斗,张鲁这边应该付出的代价可能也不小。加上后来刘备策反了张鲁麾下的马超叛变到他的阵营,拉走了西凉一票生力军,所以张鲁实际上很痛恨刘备。其三则是曹操进攻汉中时,张鲁原就有投降的想法,是他弟弟张卫非要打一仗,结果打败了,张鲁在退走巴中时,曾命人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