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征的宽宏大量故事

如题所述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诤之臣。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

  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

  魏征死后,太宗如丧考妣,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君临天下的皇帝,对一个老臣竟倚重、倾心如此,这在历史上的确并不多见。

  ●魏征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的唐王朝,为太子李建成做事。由于魏征才华出众,因此很受太子的器重。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年轻而敏锐的李世民知道魏征是个人才,便亲自召见他。李世民一见魏征,就非常生气地责问他:“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t”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将有杀身之祸。

  可是,魏征却从容自若,以非常自信的口气回答说:“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肯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李世民听后,被魏征这种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打心眼里钦佩他的人格。因此,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重用了他。

  不久,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专门向皇帝提意见的官职),以后又提拔他当宰相。建国之初,唐太宗励精图治,经常召见魏征,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胸怀大志,胆识超群,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在他任职的几十年间,为了使大唐民富国强,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了二百多次。每一回,唐太宗都慎重地思考他所提的意见,尽量采纳。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

  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唐太宗和魏征的宽宏大量故事
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

唐太宗亲手怒砸魏征的墓碑这其中有何隐情
其实,太宗真不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皇帝,对于魏征动不动直言进谏,其实心里很烦,怨念很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维持明君形象,就必须容忍。但皇帝也是人,这种怨念积累多了,难免会爆发出来。众所周知,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宫,恶狠狠地说:“早晚杀却此田舍汉!”长孙皇后问:“谁触许陛下?”太宗...

李世民都敢弑兄杀弟了,为何魏征还敢不怕死的直言进谏?
而且魏征以前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还曾经主张直接杀掉李世民,称得上唐太宗李世民的仇人。虽然宽宏大量的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地将魏征收到麾下,但魏征想要按部就班地在唐太宗时代发展是很难的,必须另辟蹊径。就在这时魏征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立志要做一位前无古人的好皇帝,而且李世民知道要做到这点就必...

魏征也有过汗马功劳,唐太宗为什么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要注意的是,李世民极具权谋之术,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不计前嫌。他对武德旧臣尚且满怀戒心(这批开国功臣在太宗即位后,处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说作为建成幕僚的魏征了。所以,太宗重用魏征,一是看中才华,一是借此营造明君形象。魏征从小就好纵横权变之术,对于太宗用意自然心如明镜。他明白,要...

唐太宗为什么要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实,太宗真不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皇帝,对于魏征动不动直言进谏,其实心里很烦,怨念很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维持明君形象,就必须容忍。但皇帝也是人,这种怨念积累多了,难免会爆发出来。众所周知,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宫,恶狠狠地说:早晚杀却此田舍汉!长孙皇后问:谁触许陛下?太宗曰:魏征...

李世民不杀魏征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是宽宏大量,还是其它因素?
还有一个原因是唐朝刚建立,国内不稳定,而魏征代表着山东豪族,他是士族的代表。所以李世民不会轻易的处罚魏征。魏征的谏言使关中更加的稳定,经济也不断的增长,李世民没有杀他的道理。在考虑大局观下,李世民放弃了自己的君威,更加的信任魏征。魏征,唐朝初期山东人士,他出身山东豪族世家。他代表着山东...

历史是有名的宽宏大量的人
1.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贞观之治”的辉煌,与他的宽容大度,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有直接关系。著名的大臣魏征,原来是李世民的兄长太子建的臣属,在王室争权斗争中,曾鼓动太子建杀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政权后,不计旧恶,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已之主,竭其力用”,忠心耿耿地...

达摩克利斯之剑
被誉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的宽宏大量在魏征的直言进谏中得以展现。他的皇位得自玄武门之变的残酷手段,这柄无形的剑使得他深知每一步都必须谨慎。为了洗刷耻辱,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盛世回应世人的质疑。这正是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动力。宋太宗的勤政与挣扎...

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了那抹倩影
但我也看到了一代明君唐太宗的宽容与大度,看到了他纳谏的从善如流;更看到了魏征死时,唐太宗因失去一面“人镜”而痛苦不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常说的话。走进历史的长河,我明白了:任何时候,宽宏大量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

宽容六年级作文
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报复魏征,而是不记前嫌,加以重用。后来还说:“贞观之前,随我平定天下,披荆斩棘的是房玄龄;贞观之后,进忠言,纠正我的过错,为国家谋大利是魏征。”可见,宽容使一个国家强盛了起来。 管仲曾说:“善人者,人亦善之。”不错,只有宽容他人,他人才可能尊重自己。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依然在延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