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都来自于土壤,要想高产,就要养好一块肥沃的土地。了解了土壤的问题,你就知道如何施肥可以提升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特点了。
一、土壤的质地分类
土壤固体部分是由土粒构成的,根据土粒大小,土壤质地分类为:砂质土(土粒粒径大)、壤质土、粘质土(粒径小)。
砂土的肥力特征是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但土温变化快、通气性和透水性好,养分释放快。因此,砂土应选择耐旱品种,及时灌溉,注意覆盖。施肥应掌握少施勤施的原则,即单次施用量少些,但施肥次数要多些。
壤土同时含有适量的砂粒、粉粒、粘粒,四砂六粘或三砂七粘的土壤为壤土,这种土壤养分含量高、供应能力强、保肥性能好,适合各种作物生长发育。
粘土养分含量丰富、保水和保肥能力强,土温稳定,但通气和透水性差,耕作困难,养分移动性小、释放慢,施肥时应将肥料集中施于根际附近,粘土还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否则土壤粘结成块,更不利于耕作。有机肥料一定要用被微生物腐熟透的,建议直接施用微生物菌肥,效果会更好。
二、土壤的保肥性和供肥性与施肥的关系
土壤的保肥性是指土壤对养分的吸收和保蓄能力。供肥性是指土壤释放和供给作物养分的能力。保肥、供肥能力不同的土壤,施肥上有所区别。保肥能力差的砂性土和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可以在基肥中多施有机肥料,增加保肥、供肥能力,在此推荐“三炬耕多邦”,农户反馈效果非常好。施用化肥要“少吃多餐”,防止流失,注意后期脱肥现象出现。而对保肥性能较好的粘性土,或有机质多的土壤,一次施肥量大些也无妨碍,不会流失。增施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有利于保肥能力的增强;适量的灌溉与适宜的耕作,有利于土壤供肥能力的提高。
三、土壤养分状况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1.5-3.5%之间,小于1.5%则有机质缺乏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却很大,一能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各种营养元素),二能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三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另外有机质有助于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等。
土壤中的氮:土壤中氮的含量很少,全氮一般都小于0.2%,土壤全氮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呈正比例。衡量土壤氮素供应能力通常用速效氮指标,在化学上用碱解法测试,当碱解氮小于80mg/kg时,土壤氮供应不足。土壤氮有无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和有机态氮形式,氮的转化有铵化作用、硝化作用、同化作用等。
土壤中的磷:土壤一般含全磷0.01-0.12%之间,土壤全磷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耕作制度及施肥有关。通常用速效磷的含量来衡量土壤磷的供应能力,当速效磷小于5mg/kg时,土壤缺磷。土壤磷的形态主要是有机磷和无机磷,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在石灰性土壤中尤为突出,本地土壤普遍缺磷。
土壤中的钾:土壤一般含全钾1.0-1.5%之间,主要与母质、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耕作制度及施肥有关(主要是母质)。土壤中速效钾与缓效钾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钾),速效钾与缓效钾存在动态平衡,一般认为速效钾低于100mg/kg时,土壤出现缺钾。本地区土壤钾含量相对丰富,但随着作物产量和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作物从土壤中鼎足之势走的钾越来越多,土壤钾供应能力下降,应注意适量补施钾肥。
土壤中的钙镁硫:很多植物对钙的需要量大,但土壤中钙的有效含量也比较多,而且可通过施用石灰来补充土壤钙,所以一般植物不会出现缺钙现象。而土壤中镁的有效性较差,容易出现土壤缺镁现象。土壤中硫的含量大约在0.01-0.20%之间,由于大气用降雨中so2的含量较高,因此通过雨水带入土壤中的硫也较多,一般土壤不缺硫。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它们在土壤中含量以铁为最高,其次是锰、锌、铜墙铁壁、硼、钼。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等有关,土壤中硼的临界值为0.5mg/kg,小于则缺硼;土壤中锌的临界值为0.5mg/kg(石灰性土壤),小于则缺锌,本地土壤缺锌;土壤中有效锰的临界值为3mg/kg(代换态锰)或易还原态锰小于100 mg/kg,则缺锰;土壤中钼的临界值为0.15mg/kg,小于则缺钼;土壤中铁的含量较高,但铁易被固定,石灰性土壤铁的有效性较低,容易缺铁。
四、土壤酸碱性(pH值)
土壤的酸碱性反应是土壤在其形成过程中受生物、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重要属性,在耕作中还受施肥、灌溉、排水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沿海地区的土壤为碱性,PH大于7、小于8.5,而里下河地区一般在6.5-7.5之间。在施肥时应注意碱性土壤施用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