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东京奥运会比赛正酣,中国队无论金牌数还是奖牌数都名列第一,令无数国人感到振奋!
奥运会赛场上,是最能体现输赢和气度的地方。
人们为获奖的运动员祝贺,也为失意的运动员鼓掌。
但很多网友的反应,却让人看到了对他人成功的嫉妒或失败的愤怒。
前几天,奥运射击运动员王璐瑶上了热搜。
原因是,她参加10米气步枪比赛,止步于资格赛。失利后,她在社交媒体发了一张自拍照,并承认“我怂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部分网友对此却产生了莫名的愤怒,铺天盖地的谩骂和嘲讽席卷而来。
有网友批评说:
“刚比完赛不总结经验,转眼就来微博放张自拍。路人表示有点太想红了吧”
“能力不足不怪你,严肃总结经验不应该?晒个傲娇的自拍是什么意思?”
“运动员说怂了不合适吧,再看看你底下的评论,你是明星吗?”
迫于被批评的压力,她删除了自拍的微博,换成一条中规中矩的祝贺微博,并解释了自己“认怂”的原因,表达了自己重新开始的决心。
不仅如此,奥运首金获得者杨倩,竟然也成了“网暴”的对象。
她过往的微博被网友扒出来,因晒过“耐克”,被网友骂“崇洋媚外”、“滚出中国”。
曾经言论自由的土壤,竟然变成了是非不分的“战场”。
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情绪和心态为何早已脱离事件本身,而是毫无边界地肆意谩骂?
面对这种情况,陈坤发微博称: “荣辱与成败,都不是容易面对的事,也都是观察自我心态的好时机。”
的确如此,我们对外界发生事件的态度,其实投射了我们自己内在的倾向。
每一次网络暴力的狂欢,都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网友会肆无忌惮地谩骂?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说: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约束的一面。
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这种简单而极端的感情,照见了人性的善,也照见了人性的恶,但更放大了人们的不理智。
郑州洪水时,向来热衷公益的韩红,第一时间带着3000万的捐款和物资到了河南。
她在现场亲力亲为指挥运送物资的车辆,后因疲劳过度而晕倒。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上一些指责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她是装的,到现场就是添乱;
有人说衣服那么干净,明显是摆拍。
更有甚者还在韩红爱心基金会下面写了打油诗: “开着专车去前线,摄影大哥不能少?来来回回几箱面,立马晕倒给你看……”
韩红在微博上表明态度: 无论怎样,我做我认为对的选择!无愧于心,无愧于曾经身上这身军装!
最小的善行胜于最大的善念,一个愿意带着物资出现在尚未安全的灾区的人,一个能够提供帮助的人,至少值得我们理性看待。
而同一时间,网络上也充斥着对各种明星的指责,大家纷纷组成了“纠察小组”,火眼金睛地盯着各路明星。
一旦发现不捐或者少捐,马上就是一场言论的“机关枪”,恨不得把明星喷成“筛子”。
这些人中,不乏自己分文未捐之人。
而他们的理由却如此理直气壮:你是明星,你赚那么多钱,当然得多捐一些。
这种语气,和指责奥运健儿的网友们如出一辙:
“你是代表国家出征的,怎么可以崇洋媚外,还收集耐克的鞋,你才更应该支持国货!”
“你拿不到世界冠军,怎么还能自拍?”
缺少了直面和权威的约束,隐匿在黑暗角落里的键盘侠,像带着面具的人一样,更加肆无忌惮。
这让人想起“行为艺术之母”阿布拉莫维奇做的一场著名的实验,她把自己的身体麻痹,保持大脑清醒,在桌子上放了72种工具,有花、蜂蜜等无伤害性的,也有刀子、皮鞭等。
她签署了公开协议: 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观众,无论大家对她做了什么,都不会追究责任。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拿花、蜂蜜等靠近她,或者亲吻她。后来,当大家感受到这种无约束的“顺从”之后,有人开始拿刀划向她的皮肤,后来她的身体鲜血淋淋、满目疮痍,现场变成了一个逐渐丧失理性的狂欢。
在这6个小时里,只有眼泪,不断的从她眼中流下来。
当我们处在一个无约束或者少约束的环境中,人的“本性”就会被释放出来。
罗翔曾经讲过: “互联网的喷子为什么那么多?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一旦匿名,人性中的种种幽暗成分就有可能爆发。
所以在网络这个环境中,人内心深处的种种幽暗的情绪,人们会特别的习惯好辩,也会放纵自己无知的热情。
所以在一个人所不知的环境中,君子在慎独的时候,要反省: 你是不是能够遏制住内心的幽暗? ”
对别人的不允许,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接纳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 “投射效应” 。
它是把一种存在于自身的品质或态度无意识地归咎于别人,或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 情感 好恶投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
简言之, 你内心是什么样,你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一个心地善良、乐观的人,看待事物总是客观积极的。
相反,如果内心常郁闷、悲伤,或觉得世上充满了算计,看外界事物时就带有悲观色彩,甚至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
而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往往来自于最初的成长。
当一个人如何被对待过,他就会如何对待别人。
那些在网络上公然指责的人,在内心里面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指责是错误的,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你是明星,我让你多捐一点有错吗?你难道不应该吗?
你是国家队的,你难道不该以身作则吗?
这种应该的背后,藏着我们熟悉的无数的“应该”:你是老大,你难道不该让着你的妹妹吗?你考试没有考好,你难道不应该好好反省反省吗……
曾被无数的“应该”捆绑而失去了自我意志的人,才会在罔顾她人自我意志的同时,也理所当然的说出那么多的“应该”。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省这种“应该”背后的空洞,那也许是曾经的从来没有被“接纳”过的自己。
一个来访者讲述了她在亲密关系中的愤怒:
结婚2年来,丈夫从来都不理解她,也从来看不见她的需求。她是一个很讨厌家里脏的人,但是丈夫总是把衣服袜子乱扔。
当她向丈夫发起抗议的时候,丈夫总是从“这多大点事”变成觉得她“不可理喻”。
后来,她们越来越冷漠,她觉得这段婚姻已经没有走下去的必要。
我问她:如果总结一下呢?
她说: 我讨厌他不听我的意见,我觉得他应该按照我的心意去做。
当我们换一下主语: 他也讨厌我不听他的意见,他也觉得我应该按照他的心意去做。
来访者沉默了。
当我们再换一下主语: 我讨厌我不听自己的意见,我觉得我应该按照我的心意去做。
来访者突然哭出了声音。
原来,她把所有的愤怒和苛责都发泄在丈夫身上的原因,是因为她从小被母亲很严厉的对待,她的生命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框。
当她拿这个框去框别人的时候,背后的那个动机居然是: 我很愤怒我从来没有做过我自己!
在网络上,我们又有多少人,是不自觉的拿着自己内在受伤的“框”去“框”了别人呢?
而陈坤之所以能与“键盘侠”背道而驰,发出“荣辱成败,都是观察自己的好时机”的大度感慨。
是因为他已然经历过生命的洗礼,看到了曾经自己的不接纳和内在的伤,并且透过自己一系列的疗愈,让生命重新变的广阔和明亮。
而这样的生命状态,才有如海的心胸去容纳所有的一切。
内在宽广,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
首先,要让自己看到更大的世界。
看世界,不仅仅是出去 旅游 ,更是广泛地阅读和经历。
在经历了巨大成功反而得了抑郁症的陈坤,觉得自己什么都有了,生命已经找不到更为深远的意义。
但当他后来发起了公益活动“行走的力量”,通过用脚丈量更广阔的山河,用心沉静下来去 探索 更深的内在,他才活出了更加宠辱不惊的自己。
看世界,更多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宽广。
其次,觉察情绪,看到情绪的来源。
《自控力》这本书中说,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就会成为情绪的奴隶,你将无任何幸福而言。
因此,学会觉察我们的情绪,成为掌控人生最重要的一环。当我们想要开口批判别人的时候,去想一下,他们触碰到了我们体内的哪个“毒瘤”。
去看到和切割自身的“毒瘤”,而非把“枪炮”指向外部。
最后,练习接纳自己,培养不评判的态度
当我们无法很好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也无法很好的接纳别人。所以当我们的评判心升起的时候,学习拥抱和陪伴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你越来越多的和“负面情绪”呆在一起,并和它温柔的对话时,你的容纳疆域将会越来越宽广。
而一个内心容量开阔之人,人生也会开阔和明朗。
*本文由张德芬空间主笔团共同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 | 张德芬空间主笔团
编辑 | 江枫
奥运选手频遭“网络暴力”,陈坤一句话被赞上热搜
面对这种情况,陈坤发微博称: “荣辱与成败,都不是容易面对的事,也都是观察自我心态的好时机。” 的确如此,我们对外界发生事件的态度,其实投射了我们自己内在的倾向。 每一次网络暴力的狂欢,都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网友会肆无忌惮地谩骂? 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曾说: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