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结婚开始,就从形式上与原生家庭“剥离”开来。如果在今后的岁月里,任何事情,都想着顾及娘家,表面上看起来,是孝顺,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作茧自缚。
一个从内心里不认同夫家,不愿意融入这个属于自己的新家的女人,自然在婚姻中处处碰壁。而婚姻幸福的女人,往往懂得“六亲不认”,打理好了自己的小家,才能真正顾及“大家”。
娘家的事情,不会事必躬亲。
女子出嫁时,家人总是有着太多的不舍。但从古沿袭下来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乍听起来,很是无情,但实际上,却正是用这种决绝的态度,让女儿断了对娘家的念想,一心一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就像《古文观止》里所记载的那样,王后在送女儿出嫁时,泪眼纷飞,母女俩都知道,这大概是此生最后一次相见了。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王室的公主,嫁到另一个国家,除非被废,才会被遣送回国。
如果出现那样的状况,不仅意味着一段婚姻的解体,还意味着两国关系的僵化。因此,再怎么依依不舍,王后还是不停地劝阻自己的女儿,不要回来,不要回来。
既然已嫁作他人妇,就当为他人撑起一个家。而娘家,就只能作为心底里的一个念想,而用不着如同未出嫁时一样,大事小事,大包大揽,不仅自己事必躬亲,还拉着老公,甚至老公一家人,去帮助自己的娘家。
一次两次,倒也是亲戚之间的情分,但次次都如此,就无疑是将娘家打包,让自己的新家拖着走,天长日久,矛盾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闺蜜秀芳,家在农村,但她嫁的老公是个城里人。因为秀芳只还有个妹妹,后来也嫁到城里了,因此,每到农忙时节,爸爸妈妈就觉得,劳动力不够,两个女婿就是两个儿子,于是,从来都是毫不客气地喊他们请假,回来忙一阵。
起初,秀芳也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每当丈夫跟着自己,到田间地头去劳作,虽然他干农活很不在行,但周围的村民纷纷点赞,让秀芳的爸爸妈妈觉得特别有面子。
但每次忙活下来,丈夫却越来越不高兴,他提出,自己真的是没有做过农活,不如花钱请人。有了这些时间,完全可以把请人帮忙的钱挣回来。
秀芳也十分赞同,她不再顾及爸爸妈妈生气的脸色,和妹妹一家也说好,每到家中有农活需要劳力,就一起凑钱给爸妈请人。
而为了让爸妈不感到孤单,两姐妹也商量好,周末轮流回家,节假日就一起回家。而不是家中有一点事,就回去,自己动手。
这样的相处方式,起初爸妈觉得两个女儿,没有一点人情味。但时间久了,便很是认同。毕竟,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工作和生活,如果凡事都还要将就着两位老人,只会让女儿们左右为难,还办不好事。
看到两个女儿与婆家相处得十分融洽,秀芳的爸爸妈妈,也觉得这是最让他们放心的事。
帮衬娘家,量力而行。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女人,要么被动、要么以帮衬娘家为最大的生命目标。自己哪怕只有一分钱,也要存下来,不是支援爸爸妈妈,就是扶持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甚至还有七大姑八大姨。
这样的“孝顺”牺牲的是夫妻感情,损害的是自己小家的利益。一旦超出了能力范围,或者超出了丈夫的忍耐范围,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
当自己的婚姻都亮起了红灯,那个时候,才会发觉,一切都是自找的,后悔莫及。
上周末,我去看了姑姑。姑姑今年六十六岁了,跟着小儿子过活。小儿子以打零工为生,赚了的钱都交由妻子保管。妻子倒也勤俭持家,但她父母早亡,有个弟弟,因此,她就把照顾弟弟当成了最重要的事情。
因为老房子被洪水冲垮了,姑姑的小儿子不得不在十年前就批好的地基上开始建房子。可是,钱却都靠借来,而且,妻子根本就不过问。她最关心的是她家的老房子也年久失修了,弟弟的房子建在哪里。
虽然她自己都还在租房子住,但为了让弟弟一家少出点房租,就把他们一家都带在身边。
姑姑显得很是无奈,她说,小儿子的妻子,赚了钱,就直接转给了她弟弟的账户,随她去折腾吧。现在,小儿子一家承包她弟弟一家的吃、住,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怎么维持下去。
看着姑姑满脸愁容,我不禁悲从中来。
而姑父跟着大儿子过活,大儿媳的娘家家境也不怎么好。但她就不管那么多,除了家中有大事,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去,其余时间,都安安心心把自己的小家搞好。如今,她家早就建起了新房子,两个孩子也教育得很好,因此,姑父只是帮着带带小孩,日子过得很舒心。
和婆家人相处,凡事不要越界。
有人说,两个人结婚,其实要结三次:第一次,是两个人结婚;第二次,是两个家庭结婚;第三次,是两个家族结婚。只有双方从价值观上达成一致了,婚姻才能长久稳固。
的确,爱情只关乎两个人,但婚姻却关乎两个大家庭。亲戚朋友们多了,总有人会对这个“新来”的人挑三拣四,甚至免不了还会与别人进行对比。
如果女人一味地顺从,力求让自己和丈夫的言行举止都能够顺应家人的期盼,尤其是照着婆家的要求一一去实现,很显然,这样的婚姻也走不长久。
就拿一个很现实的例子说,原本两夫妻相处得十分融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但因为生了孩子,让婆婆来带孩子,于是,矛盾就来了。
所谓的“月子仇”,其实,就是双方都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边界感,用爱绑架了亲情。
真正聪明的女人,和婆家相处,最是懂得做个“局外人”,能够不住在一起,自然是好事;但非要住在一起,也懂得,各过各的日子,没事少说话,长话也短说。总是客客气气,给人一定的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