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阿Q这一个典型,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在里边照出自己的或一形象来,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这是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一个方面。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小说进一步把阿Q放在民主革命风暴中加以考察。当辛亥革命起来时,阿Q有着做革命党的要求。因为阿Q这样的农民,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性格必然会有发展,会从精神胜利法转为要求改善生活现状,获取温饱的实际行动。阿Q本来用度窘,很有不平,看见举人老爷、未庄男女害怕的神情,便对革命“神往”了:“革命也好罢,革这伙妈妈的命,太可恶!太可恨!”并且高叫“造反了!造反了!”不过,从阿Q土谷祠中的革命幻想曲来看他的这种“革命”,虽然有报复压迫者,获取现实物质欲求的积极意义,即从精神胜利到实际行动;但阿Q的革命思想中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等错误观念,而且,阿Q也还不可能完全抛弃精神胜利法,例如在决定他生死的画押时,仍以“孙子才画得很圆”来自解自嘲等。阿Q死得冤枉,死得糊涂,他直到最后看见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省,而他的生命也就此结束了。
小说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有深刻的描写。革命党进了县城,对封建势力毫无触动。“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只是改称了别的,而且都做了革命党了。在未庄,假洋鬼子成为革命的风云人物,他还介绍赵秀才参加了革命党,他们革命的业绩是到静修庵去把老尼姑当作清政府打了一顿,砸碎了一块龙牌,偷走了一只宣德炉。封建势力变为革命党,作为封建势力对立面的农民阿Q要革命而不准,反被当作抢劫犯送上了“大团圆”之路,就在偶然中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了。这是阿Q的悲剧,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辛亥革命没有依靠作为革命主力的农民群众,没有一个强大的宣传和启蒙运动,农民还处于不觉悟状态,而没有广大农民参加的民主革命,必然是妥协的,不彻底的,甚至是换汤不换药的。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这是阿Q形象典型意义的又一个方面。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2
1、形象及意义:
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及其以此为核心的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为弱者的生存哲学.其最大的典型意义也在于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
2、简介:
阿Q(“Q”在此不读“Q”,而是读“guì”),是鲁迅撰写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人们就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3、创作意义:
《阿Q正传》,鲁迅小说代表作。写于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至一九二二年二月间,最
初分章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如《呐喊》自序:“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鲁迅创作出阿Q这么一个典型形象,代表的不是一个而是千万个,是为了唤醒旧中国的无数麻木的中国人的灵魂。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
4、作者介绍:
(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号豫山,后改名为周树人,改字樟寿,号豫才。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的母亲是鲁瑞,父亲是周伯宜。在这一生中他写了小说,散文,杂文100多篇。
(2)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1936年10月19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享年56岁。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5

一面镜子,具有深刻的针砭作用。

精神胜利法”是国民劣根性的主要表现“劣败”时“自欺”“优胜” 

时则必“欺人”。改造长期存在于中华民族之中的民族劣根性势在必行否则

它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什么鲁迅先生通过阿Q这一旧式中国农民的种种劣根

性批判了落后的“国民性”以唤起民族的自我反省达到“改造”民族灵魂

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由于《阿Q正传》成功地塑造

了一位生动地概括国民性弱点的典型而成为不朽之作。

阿Q:

是鲁迅小说《 阿Q正传》的主人公。

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人们就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 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阿Q精神:

一、自私卑怯、偷鸡摸狗

二、自欺欺人

三、愚昧投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9
第4个回答  2020-05-05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阿Q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阿Q最突出的形象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及其以此为核心的性格特征,集中体现为弱者的生存哲学.其最大的典型意义也在于对这种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和批判.2、简介:阿Q(“Q”在此不读“Q”,而是读“guì”),是鲁迅撰写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主人公。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

分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分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阿Q是生活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村(未庄)的一个普通雇农。阿Q的性格中有农民的质朴、愚蠢和狡猾,他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表现为不敢正视现实、盲目自尊、自轻自贱、欺软怕硬、自欺欺人等等。河Q的思想中有着封...

求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1、阿Q的性格是丰富的。除精神胜利法外,他主观、狭隘、保守,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也沾上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还受到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如深恶造反,以为造反是与他为难;严于“男女之防”及排斥异端等等。2、小说通过阿Q的悲剧在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

阿Q的性格特征和历史意义是什么呀?
阿Q是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底层人物。他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的时代。阿Q的性格特征和历史意义如下:1. 精神胜利法:阿Q在生活中经常遭受挫折和欺凌,但他不承认失败,而是通过幻想中的精神胜利来安慰自己。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掩盖了他对现实...

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分析阿q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被杀头情况下,他也以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人们常把阿Q作为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 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分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斗闹中国农村——未庄。他的身份是一个普通雇农。阿Q的性格特点包含了农民的质朴、愚蠢与狡猾,但其最显著的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种心态体现在他对现实的逃避、自我膨胀、自我轻视、欺凌弱小、以及自我欺骗等方面。阿Q的思想观念中既有封建...

结合作品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的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启示。通过阿Q这一角色,鲁迅成功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压迫下的畸形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人们精神的扭曲和行为的荒诞。阿Q形象的特点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他面对失败和屈辱...

阿q形象具有什么典型意义
阿q形象典型意义有:表现了封建文化窒息下形成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特征。阿Q,姓名籍贯不详,以做短工度日。阿Q自尊又自卑,对受居民尊敬的赵太爷和钱太爷独不崇奉,不是想己“先前阔”,就是想“儿子会阔多了”,他总能在精神上获胜。

阿q的人物形象概括
1. 人物形象: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2. 经济地位:阿Q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握配消米,撑船便撑船”。3. 政治地位: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

阿Q的人物形象?
阿Q是鲁迅先生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形象,在物质和精神上均受到极大的伤害,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的落后和不觉悟状态。阿Q的物质生活困顿,精神生活空虚,他的标志性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掩盖了他的不觉醒。在小说中,阿Q的遭遇反映了他的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