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景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在元祐五年(1090)初冬的季节,苏轼正在杭州担任官职,具体职务是两浙兵马都监。他的好友刘季孙也在那里,两人的交往非常紧密。刘季孙对苏轼而言,不仅仅是朋友,更是他心中的国士。为了表达对刘季孙的推崇和对他才能的认可,苏轼撰写了一首诗,甚至为此提交了《乞擢用刘季孙状》的奏章,希望能够将他推荐给朝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是在刘季孙58岁时赠予他的,这样的年龄难免让刘季孙感到自己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晚年。苏轼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友情,更是为了给予刘季孙以鼓舞和激励,希望他在这样的年龄也能继续散发出自己的光芒。这首诗因此承载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期望,成为了一段特殊时期的文化交流和精神寄托。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宋苏轼古诗《冬景》的写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

《冬景》苏轼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冬景》苏轼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增此诗以勉励之。(苏轼赠此诗时,刘季孙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

冬景写作背景
在元祐五年(1090)初冬的季节,苏轼正在杭州担任官职,具体职务是两浙兵马都监。他的好友刘季孙也在那里,两人的交往非常紧密。刘季孙对苏轼而言,不仅仅是朋友,更是他心中的国士。为了表达对刘季孙的推崇和对他才能的认可,苏轼撰写了一首诗,甚至为此提交了《乞擢用刘季孙状》的奏章,希望能够将他推荐...

冬景这首古诗的意思?
冬景这首古诗的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原文:《冬景》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冬景》诗的意思
原诗:《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简介: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是什么《济南的冬天》老舍先生以轻快自然的风格描绘了一片冬天的宝地,与以往厚重沧桑的现实主义风格相反。本文的主题思想是对济南市特有冬景的热爱和赞美。根据对济南市冬天情景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对于济南市冬天的喜爱,对济南城市的热忱,和他对于自然、生活与生活的热爱。创作者常用...

济南的冬天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重点知识点拨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

老舍写济南冬天的背景是什么
写作背景: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 任教时写成的。 重点知识点拨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

济南的冬天简短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